分享

看电影说通航:好莱坞大片中的飞机镜头

 七侠荡寇志 2019-09-14

好莱坞大片向来以精良的制作,炫酷的画面,紧凑的剧情吸引全球的观众。为了体现千万级亿级的预算没白花,除了要请大牌明星、毁掉豪车、制作特效,不少时候也会拉各种飞机来助阵。况且美国又是一个飞行文化盛行的国度,在电影中出现飞机,也是文化符号的一种展现。笔者作为一名航空深度中毒者,每次看到飞机总有一种莫名的激动,于是就将自己在电影中看到过的飞机镜头记录下来,以飨诸位看官。

最忠诚的湾流粉丝
——X战警系列
尽管《X战警》(X-man)系列电影公然违反着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定律,但能从2000年开始连拍7部,足见其受欢迎程度。影片中X教授家底殷实,又从事着让世界恢复和谐的重要工作,因此用公务机再合适不过。显然,X教授抑或说是导演本人,对湾流飞机青睐有加。
《第一战》(The First Class)时间设定在古巴导弹危机发生1962年,X教授还只是个公子哥,没用上公务机。到了《逆转未来》(Days of Future Past)的1973年,战警们已经用上了“湾流II”飞机。《金刚狼》(Wolverine)中金刚狼哥俩被招到秘密部队,前往非洲用的是“湾流IISP”。
直到《金刚狼2》中,湾流飞机再次华丽登场——日本矢志田大家族拥有的“湾流G450”,用来搭载金刚狼去看他的老友(“损友”可能更确切)。不过15小时的航程稍微有点长,需要中途经停加油,因此强烈建议在下一部中启用“湾流G650ER”,这样超远程航线就再也不用愁了。
X战警正传三部中,X战警们都用超现实的,外型很像“黑鸟SR71”的炫酷飞机,湾流公务机没有出镜机会。不过直升机倒是露脸不少,第一部中的“AW109”,第二部中的“CH-47”,以及第三部中的“空客EC135”,直升机真是绝境逃脱、扬长而去、居家旅行之必备。
与飞机最有缘的演员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围绕小李的话题层出不穷,殊不知小李在电影中与飞机颇为有缘。《盗梦空间》(Inception)中,为了打入富二代的梦境,小李一行人选择世界最长的航线之一悉尼——洛杉矶,其中出现的飞机就是带着鱼骨型布局公务舱的“波音B747”,当然,在如今油价高企的日子,四台发动机的747显得廉颇老矣,坐一次就少一次。如此高大上的电影自然也少不了公务机的点缀,“挑战者300”和“湾流G550”先后出镜,齐藤一行从市区楼顶直接乘坐VIP型“EC135”前往机场,无缝连接。
《血钻》(Blood Diamond)中,小李用澳大利亚GippsAero 公司生产“GA8 Airvan”帮黑人父子逃出生天,“Mi-8”、“Mi-24”、“伊尔76”等俄国产飞机也都露了小脸——“This is Africa”,俄国货结实耐用而且不受武器禁运影响。
本剧最后搭载黑人一架团聚的则是“里尔45”——来自威奇托的里尔公司生产,现在则是庞巴迪公司的一部分。这里顺便提一句,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集中了比奇、赛斯纳、庞巴迪等世界顶尖的通航飞机制造商以及数百家航空供应商,世界上有将近一半的通航飞机在此生产,是实至名归的世界航空之都,有趣的是,必胜客披萨也是最早在该市创立。
更值得一提的是,小李主演了《逍遥法外》(Catch Me if You Can)和《飞行家》(The Aviator)这两部航空为主题的电影。前一部中,小李假扮泛美航空飞行员,伪造支票,将政府机构忙得团团转,特别是在美女的簇拥下,摆脱层层堵截潇洒撤离迈阿密机场,让FBI丢尽了脸面。
电影中,泛美和环球两大航空公司正如日中天,“波音B707”则是那是的主力。影片将60年代的美国航空业还原得很有韵味,无论是制服、机场还是机型,但一个镜头还是露出BUG,这架分明是装着CF6发动机的“空客A310”,怎么会穿越回十几年前了呢?
后一部中,小李化身飞行狂人霍华德·休斯。这部电影中出现的飞机都是二战前后的,最后历史上第四大飞机——“大力神H-4”从水面腾空的一刻很令人感动,这代表了当时人类向天空挑战的极限,于是休斯公司在1960年代造出登月太空船也就不令人惊奇了。
小李在影片中的表演非常神经质,把一个有理想的富二代刻画得淋漓尽致。有趣的是,泛美航空的老板胡安·特里普也出现在影片中,目的是为了收购老对头环球航空,自然被小李拒绝。
最喜欢用飞机的政府机构
——美国中情局
美国中情局向来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使命,因此公务机自然是出行的首选。《谍影重重》(The Bourne Identity)系列是悬疑电影的经典之作,为了追捕马特·达蒙小哥扮演的杰森·伯恩,中情局伤透了脑筋,第一部《伯恩的身份》中,倒霉的主管飞巴黎用的是“达索猎鹰900”,雨夜起飞就已经揭示其命运;
第二部《伯恩的霸权》中,一干气急败坏的官员从美国飞阿姆斯特丹再飞柏林,用的是“挑战者605”。
第三部中,伯恩直捣中情局老巢,大家也就没空坐飞机了。
第四部《伯恩的遗产》中,帅酷的马特·达蒙因为剧本乏力而辞演,杰里米·雷纳来接替男主,观众们似乎也不怎么买账。抛开先入为主的印象不谈,杰里米先是“借”一架“派珀PA31-310”从阿拉斯加逃走的,又是“借”了块表来支付船费,格调显然比马特低了一个档次。此部中的“派珀PA31-310”只在1968-1969年生产了14架,却出现在2013年的电影中,足见通航飞机寿命之长。
不光《谍影重重》系列,《变形金刚4》(Transformer)中出场的中情局官员更是拉风——直接上“湾流G450”。作为地球“球奸”,和外星人打交道自然不能丢了脸面,用世界顶尖的公务机之一无可厚非。中情局用公务机的电影还有不少,而这些都涉及到一个人——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
飞机与机枪
——阿诺与魔鬼
阿诺在《真实的谎言》(True Lies)和《蒸发密令》(Eraser)中,均是中情局的雇员。《真实的谎言》也可称得上是各种飞机秀。除了最后阿诺驾驶着“海鹞”单挑大反派之外,“贝尔206”、“贝尔412”等均粉墨登场。阿诺和太太自摆乌龙被抓走时,坐的是“湾流III”,而他的中情局同事在空中用于监视的,也是一架公务机改装的飞机。
《蒸发密令》中阿诺效力的中情局,用“波音727”改装的飞机是笔者见过最有排场的。电影中,“贝尔206”、“AW109”又屡屡出镜。不过,这两部电影中的空中打斗离谱得只能用“呵呵”来形容。阿诺能在影片中生龙活虎,不愧于“魔鬼”的称号——香港对阿诺的电影一律冠以《魔鬼XXX》的翻译。
不知是《终结者》成就了阿诺,还是阿诺成就了《终结者》,反正那片、那人是公认的科幻片经典。《终结者2》中,先是阿诺拿着加特林机枪狂扫完爆警方,之后直升机追汽车大战中,“贝尔206”大放异彩,在T1000机器人手中简直就达到人机合一的境界。
《终结者3》中,阿诺在墓地单手持机枪,依然是全压制却零伤亡,转镜头男主女主开着一架1958年产的“赛斯纳172”飞向美军秘密基地——没有发达的通航产业,这事还真挺难办。
2013年阿诺卸任加州州长之后,仍然不懈地奋斗在影坛,尽管有些英雄迟暮,但飞机和机枪的戏份可是一点不省略。《金蝉脱壳》(Escape)中,阿诺召唤来“UH-1”,端起机枪对着敌人一通狂扫(叫你们虐待州长!),大团圆结局时,“空中国王C90”也有出镜。
《背水一战》(The Last Stand)的海报就是化身小镇警长的阿诺端着机枪,期间“贝尔206”跟丢了嫌犯,反应迟钝的警方总部则是坐着“挑战者850”赶赴边境。等等,为何飞机涂装是原厂的,还这么新,估计是制造商友情赞助的吧?
最不靠谱的飞机镜头
——失速、超长跑道、内外不一的飞机

好莱坞大片最经典的套路就是在最后迎来和大反派的最终战,大毒枭、大恶人之流很可能策划逃跑,此时公务机一定是不可缺少的角色。当大反派会洋洋得意地登上飞机力图绝尘而去时,男主女主们会一扫之前的晦气,像开了外挂一样走运,飞机往往就成为大反派折戟沉沙之地。

当然,好莱坞的编剧们肯定不是航空专家,于是各种奇葩镜头层出不穷。例如《非常人贩2》(Transporteur 2),杰森·斯坦森和长得酷似C罗的大反派,在“湾流II”飞机上打斗,弄得飞机失控,以90度直冲云霄后失速坠海,结果肌肉男和猥琐男还都生龙活虎,不禁让人感叹生命的顽强,也感叹湾流飞机的皮实。该片中“空客EC355”直升机也露了个小脸,C罗亲自驾机装酷离去,不料一会儿就被狼狈抓回,再次印证了反派越猖狂,最后挂得越惨的“好莱坞定律”。
还有一个典型例子是《速度与激情6》(The Fast and the Furious),最后各种跑车大战“An124”,整个打斗持续10分钟,飞机却一直在跑道上高速滑行,算下来这跑道至少要30公里,而世界上最长的民用机场跑道也就5500米,地点在中国的西藏昌都。同样这一部中,开头暴发户小哥用公务机泡妞,外边看明明是“里尔35”,可客舱却很像比其大得多的“环球快车XRS”,哎,看此片最好别太认真。
《钢铁侠》(Iron Man)系列也很另类,小唐尼一直在突破物理学原理,能只身横削“F22”战机后依然谈笑风生。公务机在《钢铁侠》系列中均有亮相——作为世界第一大军火商,拥有飞机理所应当。有趣的是,这些飞机都是外型独特的概念型飞机,不过镜头一转,客舱就暴露的真身,《钢铁侠》1和2中应该用的是“波音BBJ”,而《复仇者联盟》中的那独特的扁椭圆型舷窗就暴露了真实机型——还是“湾流G450”。
印象最深的飞机与情节
——反恐特警组、逃离德黑兰

其实,好莱坞影片中不少反派的智商没那么不堪,例如《反恐特警组》(S.W.A.T)中,常常以光辉形象出现的杰里米·雷纳此次扮演反派,成功地调虎离山,飞行员也够意思,居然操纵“里尔23”飞机在狭窄的大桥上降落,创意十足。本来马上功成名就,但杰里米居然打开舱门射击追来的男主,弄得飞机起飞速度不够,再好的飞行员也回天乏术。最终杰里米在和男主的打斗中身首异处,非常血腥,套用一句流行语, “No Zuo No Die”。《反恐特警组》是笔者看过影片中,真正毁掉一架飞机的一部,虽说老掉牙的“里尔23”也没多少钱,但毕竟是古董,和刚才提到为省预算将飞机偷梁换柱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另外,片中一架AW109被一枪狙中引擎,也是够悲催的)
当然,有时正派人物也需要远走高飞,例如《逃离德黑兰》(Argo)。最终一干人等从机场过边检,通过核实身份,上飞机,随后一堆气急败坏的狂热分子回过味之后,拿着经典AK47在跑道上追“波音B747”,短短10分钟看得观众手心出汗,目不转睛,惊心动魄,屏气凝神,实在是经典。瑞士航空也大出了一把风头,当酷酷的大胡子男主说:“瑞士航空是最准点可靠的”,笔者感觉长达120分钟的影片俨然是为了最后给瑞航的广告做铺垫。不过,很遗憾,现实中的瑞航早已破产重组,变身汉莎的小兄弟了。 
与飞机相关的格调与浪漫
说到用电影来做广告,美国航空(American Airlines)笑了。《在云端》(Up in the Air)表面上演的是一位为飞行而生的人,实际上则是美国航空109分钟的超长广告(当然,还是不能和《指环王》11个小时的新西兰旅游广告比)!影片中大量的航拍,以及美国航空各种机型的出现,更是令航空迷们大呼过瘾,其中“空中美男子”“MD82”、带翼梢小翼的“波音B757”,都是目前国内见不到的经典机型。

《在云端》的男主是男人魅力十足的乔治·克鲁尼,他为了攒够美航1000万英里航空里程想尽办法,每年有300多天在外飞行,在机场、酒店等处举手投足体现出资深常旅客的“范儿”,连说城市名称都用机场三字代码代替,简直可以成为“空中飞人”们的教科书。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终身白金卡目前“仅仅”需要100万公里,相比之下就可看出这1000万英里的含金量有多高了。大胡子老机长坐到乔治·克鲁尼身边表示祝贺,说“你是这个小俱乐部中第7位成员,也是最年轻的一位,比很多机长飞得都多,你是怎么做到的?……由衷感谢你的忠诚!”这广告算是做到家了。(美航也不甘示弱,在《飞机总动员》中曾派出旗舰“波音B777”来卖萌。)
《幸福终点站》中出现的飞机镜头并不算太多,但整个影片洋溢着浓浓的航空生活气息与另类浪漫,非常难得一见。汤姆·汉克斯、泽塔·琼斯、“阿凡达”佐依·索尔达娜组成的演员阵容也堪称强大。有意思的是,影片说的是美国纽约肯尼迪机场,但拍摄地却是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以北的一个名为米拉贝尔的机场。该机场本来是当地政府计划用来替代蒙特利尔特鲁多机场的,无奈米拉贝尔距离市区太远,航空公司和乘客不买账,目前仅有庞巴迪公司在此试飞新机型。拿来拍摄航空题材电影也算物尽其用吧。《幸福终点站》中印度裔老清洁工拦截的,正是曾经最流行的“波音B747”。在笔者看来,本片最有意思的桥段是身为美联航乘务员的泽塔·琼斯电话痛骂情人——“你骗我骗得有点技术含量好吗?你们俩坐的就是美联航!”——不管是谁,机票订座系统总会留下记录,各位看官可要小心哦。

《战争之王》(Lord of War)中,尼古拉斯·凯奇通过贿赂飞行员,用一架临时改logo的“里尔35”成功赢得美人心,有几分浪漫,又带着几分诙谐。此外,《惊天魔盗团》(Now You See Me)中的“达索猎鹰2000”,《达芬奇密码》(The Da Vinci Code)中的“豪客800”,都成功地烘托了气氛,提高了男女主人公们的格调。
文章写到这里,可能很多看官要问:“那么我们国内的电影中,出现过哪些令人印象深刻的飞机镜头呢?”笔者不禁有些遗憾,从最早的《紧急迫降》,到《非诚勿扰》,再加上电视剧《落地请开手机》、《冲上云霄》等等,几乎是屈指可数。不少电影电视中的飞机镜头,也多是机场护栏外拍摄的飞机起落,往往一晃而过,并没有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至于能起到转折作用的公务机、直升机、小型固定翼飞机,几乎没有在国产电影中出现过。也许是预算不够,也许是编剧的想象力不够,更重要的也许是航空文化的普及不够。

目前大众对于航空业的了解并不全面,因此往往在乘坐航班时,对航空运输业产生种种误解;对于通用航空、公务航空,有种遥不可及的错觉,更谈不上普遍地热爱航空、热爱飞行。笔者认为,改变这一现状的最好路径,就是改革空域管制政策,让通用航空发展起来,将通航消费人群扩展中产阶级。这不仅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为国防带来好处,还是电影中的例子,《独立日》(Independent Day)中和外星人作战的美军飞行员不足,于是就征召民间飞行员,结果应征者无数,这没有坚实的通航基础是做不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真实案例也表明,航空文化盛行的美国在战争后期飞行员源源不断,反观日本则后继乏力。

值得庆幸的是,低空空域改革已经迈开了步伐,公务机镜头已经在《我是歌手》节目中出现,《爸爸去哪儿》中也有不少直升机航拍镜头,直升机运营商也学会了利用此机会营销,并推广通航文化。笔者衷心地希望航空文化能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各种视觉媒体逐渐“飞人寻常百姓家”。

中国从80年代到21世纪,花了将近30年成为了车轮上的国度,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能花更短的时间,升级为机翼上的国度!

(注:本文中的图片均取自原电影,仅供各位看官参考,版权均属于原版权拥有者。诸位若想做延伸观赏,请通过正常渠道获得片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