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根钢铁,变不可能为现实:毛新平院士

 冬不拉拉 2019-09-15

'30岁担任国家重点工程的总设计师,37岁当上广州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46岁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49岁获首届全国工程师奖,50岁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这份耀眼履历的持有者,就是毛新平院士。

扎根钢铁,变不可能为现实:毛新平院士

钢铁强国是信念

毛新平院士从小在武钢长大,耳濡目染之下,他与钢铁结下了不解之缘。高考时,他毅然报考了武汉钢铁学院,决心继承父亲的钢铁事业,学钢铁,干钢铁。初入校园,毛新平院士对校长在开学典礼上的一席话记忆犹新。那时候,校长说:'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钢铁工业还很落后,年产钢3000万吨,不到日本的三分之一,人均产量仅为美国的二十八分之一,产品品种单一,质量不高,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基本依靠引进,冶金技术和设备比发达国家落后近30年。钢铁是国民经济建设用途最广的基础材料,钢铁工业的落后,将严重影响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听过校长的发言,毛新平院士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钢铁强大祖国!1989年,毛新平院士在武汉钢铁学院硕士毕业后,又考入了北京科技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有所成后,他回到武汉,在国内一流的原冶金工业部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工作。

当时,薄板坯连铸连轧是被称为带来世界钢铁工业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新技术。或许是机缘巧合,毛新平院士刚工作不久,冶金工业部就决定做一个薄板坯连铸连轧示范工程,并选定了珠江钢铁有限公司,而这个项目恰好是由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设计总包。因此,毛新平院士幸运地进入了这个项目组,成为我国接触CSP新工艺新技术的第一批人,年仅25岁的他是当年团队中最年轻的一员。


从此,毛新平院士就以薄板坯连铸连轧作为研究方向,一头'扎入'。毛新平院士打破了大家认为钛性能波动极大且不可控,钛微合金化几乎不可能的看法,将首攻方向确定为新工艺条件下的钢铁钛微合金化。他认为我国钛资源丰富,研制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条件下的钛微合金化钢,定能实现低成本高性能的目标。

坚持终有回报。经过不断试验和调整,毛新平院士带领的团队终于成功研制出可批量生产的钛微合金化系列高强钢和超高强钢,且合金化成本仅为传统技术的四分之一。热轧薄钢板、高品质特殊钢等工艺技术难关随后也先后被攻克,填补了我国薄规格热轧钢板生产领域的技术空白,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毛新平院士也凭借在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研究上的成就,三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15年,50岁的他,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专业理想第一位

34岁那年,珠钢项目一期完成,毛新平院士已是中冶南方副总工程师。2002年,广州市政府引进人才,向社会公开选拔64个重要岗位的人才,年仅37岁的毛新平院士被聘为珠江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

那时候,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放弃央企的发展前途,到市属企业工作。对此,毛新平说:'我一毕业就是在广州工作。从研究到实践出成品,还有很长的一条路要走,我想要参与其中。'对他而言,'专业理想第一位,其他的,往后排。'

扎根钢铁,变不可能为现实:毛新平院士

珠江钢铁是我国第一个采用CSP技术的企业,总投资近50亿元人民币,是国家重点工程。在毛新平院士加盟后,珠钢工程高速度、高质量地建成投产后迅速达产,生产出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高质量、高附加值产品,同时结束了华南地区无薄板的历史,所生产具有特色的集装箱板占有全球30%的市场,使珠钢成为全球集装箱板最大的供货商,CSP技术在珠钢得以成功的应用。

为此,珠钢工程获得了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银质奖。有了珠钢的成功经验,其他钢企纷纷效仿,国内总生产能力快速提高。毫无疑问,珠钢CSP生产线的成功建设对我国钢铁工业产品结构调整、技术进步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寓学于乐两相全

年少有为,成果颇丰,不少人一定会认为毛新平院士是标准的'学霸'。然而,在大学的毛新平院士却有些'不务正业。'先是主动揽下文体委员的担子,又积极参加各项球类运动,羽毛球、排球、篮球,他都会上场小试身手。

对于喜欢研究的人来说,'玩'和'玩'也不同。打排球时,毛新平院士因为身材不够高大,就自己申请去当二传手,每天琢磨球的方向、弧度、速度和落点,研究生时,率队拿下武汉科技大学1987、1988年两年的排球队亚军;此外,他还参加了学校组织的交际舞大赛,每天和舞伴一起琢磨舞步,最后也取得了不错的名次。'通过运动,可以纾解压力、放松身心。'工作后,无论多忙,毛新平院士也不忘抽出一些时间运动,运动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扎根钢铁,变不可能为现实:毛新平院士

'该学学,该玩玩,死读书可不行'毛新平院士说,'兴趣就是最好的老师。读书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兴趣,主动求知,才能学有所成,否则读书就是苦差事,多痛苦啊!'带着兴趣学习,毛新平院士在学校的成绩自然是名列前茅。因为学习好,他每年都能拿到学校的甲等奖学金。一个月15元的奖金,加上给低年级作辅导员的15元津贴,每个月,毛新平院士都能有30元的生活费。那时,学校食堂一个月伙食不过12.5元的饭票。因此,大三以后,毛新平院士就没找家里拿过生活费,提前实现了经济独立。

对于已经取得的成功,毛新平院士也常说:'成功容易吗?其实做一辈子自己感兴趣的事,不仅容易,还快乐呢!'

采编:谢乐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