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成功具备自主研发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系统能力

 祁老金牛 2019-12-28

12月24日,中国金属学会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北京科技大学、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包钢钢联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完成的'面向多品规高精度轧制的CSP过程控制系统在线改造关键技术'科技成果评价会。评价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项目成果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成功具备自主研发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系统能力

项目结合CSP工艺及生产特点,面向多品规高精度轧制需求,研发了先进的CSP过程控制系统,并实现了在线改造。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如下:

(1)基于工况动态感知的辊底式隧道加热炉智能燃烧系统。通过建立考虑氧化铁皮及上下表面换热差异的多维快速板坯温度场在线预报模型、基于工况动态感知技术和改进精英策略的遗传算法板坯最佳升温曲线模型、板坯加热质量及隧道炉能效评估智能决策模型,集成了CSP隧道炉智能燃烧系统,实现了加热质量、能耗等指标的整体优化,大幅提升了板坯温度的FET、模型、同板差、同炉坯间差、交叉坯间差命中率,自动烧钢率由0%提高到90%以上,能耗下降19%以上。

(2)适应CSP流程的高精度轧制过程控制模型。通过建立基于相变动力学和位错密度理论的两相区轧制统一变形抗力模型、基于自学习参数动态分区拟合算法和自学习速度在线优化算法的多种自学习策略模型、基于物理冶金和工业数据混合驱动的组织性能在线预报及工艺优化模型,满足了多品规、双流交叉、品规快速过渡的高精度轧制需求,厚度、FDT、CT的命中率分别由97.57%、93.83%、87.34%提高至99.60%、98.10%、97.87%,碳钢产品实现了'免取样'。

我国成功具备自主研发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系统能力

(3)兼顾全幅宽和多目标的板形综合控制技术。在开发边部变凸度工作辊辊形及其控制技术、考虑温度-相变-应力多场耦合的全幅宽机架间板形传递模型的基础上,集成上下游机架多辊形灵活配置策略及下游机架变参数异步窜辊策略的、兼顾多目标的板形成套控制系统,实现了全幅宽板形与轧制稳定性的协同控制,凸度C40、平坦度命中率分别由98.46%、96.64%提高到99.08%、99.80%,且凸度C25命中率能达95.97%,薄规格生产能力由2.00mm扩展至1.20mm。

(4)基于数据网关的过程控制系统在线升级改造技术。通过开发基于数据网关的新老系统并行调试技术、基于通信中间件的高性能电文实时解析与分发技术、功能模块级别的系统无缝双向一键软切换技术和采用自主研发的中间件平台和模块化设计方法,搭建了具有开放、可配置、免维护等特点的、稳定可靠的过程控制系统,实现了低风险的、无需专门停机时间的过程控制系统在线改造。

我国成功具备自主研发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系统能力

项目成果已在马钢、涟钢、邯钢、包钢等多家企业成功应用,实现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研发,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完成薄板坯连铸连轧过程控制系统的研发能力,推动了相关领域的技术进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