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姓氏之堂号辨

 钱首相小泉 2019-09-15

堂号”辨

姓氏之堂号辨

古代官室,前为堂,后为室,即厅堂与居室也,皆有其名,曰“堂名”。类此,古代同姓族人常聚族而居,同一姓氏的各支派居住在某一处或相近数处的庭堂、宅院之中,及至数代聚居,乃命其名,亦是“堂名”。同姓族人为祭祀供奉共同的祖先,建有宗祠、家庙,把堂名题写在其匾额上,用以区分姓氏族别或同姓支派,是族人的标记,故堂名即是同一族人共同的徽号,曰“堂号”也。“堂号”是家族文化中用以弘扬祖德、敦宗睦族的符号标志,是寻根归属与对祖先崇拜的体现。

而且“堂号”也题写在店铺、字号、书斋别墅、文集书画及日常生活的用具,如:车舆、灯笼、钱袋、家什的上面,用以区分姓氏族别,作为本族标记,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实际意义。

堂号分两个层次。堂号的第一层次与姓氏的地望相关,或以其姓氏的发祥祖地,或以其声名显赫的郡望所在,作为堂号,亦称“郡号”或总堂号。同一姓氏的发祥祖地和郡望不同,就有若干个郡号。如(1)、李姓郡号有:陇西、赵郡、顿丘、渤海、中山、江夏、范阳、汉中、代北、鸡田、柳城等30余个;(2)、王氏有:太原、琅琊、京兆、元城、汲郡等地3-40来个;(3)、张姓有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中山、安定、河内等40余个。

堂号的第二个层次,分堂号,是自立堂号,在同一姓氏之间,除广义的郡望之外,往往以支系先祖之德望、功业、科第、文字或祥瑞典故,自立堂号,其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不胜枚举。若按各个姓氏总堂号及自立堂号累加计算的话,全国至少有数千至一万多个堂号,是姓氏文化中有待开发、整理、研究的资料宝库。

堂号,依据各姓氏堂号的来历、特色,可以分为几大类型:

一、以血缘关系命名堂号

中国的姓氏文化,首先表现出来的社会心态就是对血缘关系的高度重视,不仅同一姓氏使用相同的堂号,而且有血缘关系的不同姓氏,也会使用同一堂号。如著名的“六桂堂”,是闽、粤一带洪、江、汪、龚、翁、方等六个姓氏共同的一个堂号。据文献记载,这六个姓氏不同的家族,先祖相同,追根溯源都是翁姓的后裔。

二、以地域命名堂号

地域观念命名的堂号,最为普遍,往往和各姓氏的郡望相关,也就是以郡号或地名作为堂号。如前述之陇西李、赵郡李、中山李等皆是其例。再如诸葛氏,系出葛伯,望于琅琊,发祥地是山东诸城,后世遍布全国各地的诸葛氏,绝大多数都世代沿用琅琊的堂名。此外,如海氏的“薛郡堂”、陈氏的“颖川堂”、徐氏的“东海堂”、欧阳氏的“渤海堂”等,都是以地望为堂号。

三、以先祖的嘉言懿行为堂号

中国人向有慎终追远的美德,往往以先世祖宗的嘉宗懿行深感自豪,并以此命名为堂号,千古留芳。(1)、如弘农杨氏“四知堂”、“清白堂”即是以东汉太尉杨震(?-124)的美德作为堂号。据文献记载,杨震为东莱太守时,道经昌邑,县令王密深夜求见,以黄金十斤贿赂杨震。杨震严词拒绝说:作为故人知交,我对您是了解的,而您怎么对我的人品不了解呢?王密说:我深夜而来,无人知道这回事情。杨震回答说:此事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能说是无人知晓?王密只好羞愧而退。杨氏后代子孙为尊崇和怀念这位拒腐蚀、不受贿的先祖杨震,便以“四知堂”,“清白堂”为堂号。(2)、又,范氏“麦舟堂”则是来自北宋名臣范仲淹(989-1052)济危扶困的典故。有次范仲淹遣子纯仁,至姑苏运麦,舟至丹阳,遇石曼卿无资葬亲,纯仁即以麦船相赠。纯仁回家后告知其父,深得范仲淹嘉许。故后世以此为典,以“麦舟堂”为堂号。(3)、又如东汉名将马援(前14-后49),战功卓著,名闻遐迩,“马革裹尸”便是脍炙人口的历史典故。后因功封“伏波将军”,马氏后人中有一支便以“伏波堂”为堂号。(4)、楚大夫屈原(约前340-约前278)曾任三闾大夫,屈氏遂以“三闾堂”为堂号。(5)、再如唐玄宗时的郭子仪(697-781),因平定“安史之乱”,屡立战功,出将入相二十余年,是维系李唐王室的功勋大臣,被封为“汾阳王”。其后子孙繁衍遍布各地,多以“汾阳堂”为堂号。至今海内外郭氏子孙,也多以“汾阳郭氏”为荣。

四、以传统伦理规范为堂号

各个家族常以传统的伦理道德为堂号,以劝戒训勉后代子孙。如李氏“敦伦堂”、张氏“百忍堂”、朱氏“格言堂”、任氏“五知堂”、刘氏“重德堂”、郑氏“务本堂”、周氏“忠信堂”、蔡氏“克慎堂”、许氏“居廉堂”等,都体现了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十分普遍。如唐代郓州寿张公艺,九世同堂,麟德年间唐高宗祭祀泰山,路过郓州,至其家,问何以能九世同居,安然相处。张公艺于纸上连书百个“忍”字,道出其中决窍全在于百事忍让。故名之“百忍堂”。

五、以祖上情操雅量、高风亮节为堂号

在古代,有一批文人学士,才气横溢,品格清高,深为世人所尊重。其后代族人也引以为荣。如 (1)、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1017-1073),品格高雅,酷爱“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清高品格,以所居之处为“爱莲堂”。其后人遂以此为堂号。(2)、晋代陶渊明(365-427)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遂辞官归里,赋“归去来辞”以明志。因陶渊明号五柳先生,其后人以“五柳堂”为堂号。(3)、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自号“青莲居士”,李氏族人中遂有“青莲堂”堂号。

六、以祥瑞吉兆为堂号

古代人对祥符瑞兆十分重视,常认为是上天预示吉祥的征兆,往往以之为本族堂号。如宋代王祐曾的手植三槐于庭院,言其子孙必有位居三公者(古代百官朝会,三公对槐树而立,故以三槐象征三公),其子王曰果然位列宰相,当政十余年,深为朝廷器重。其后人便以“三槐堂”为堂号,成为中国王姓中名人辈出的名门望族,与太原王氏,琅琊王氏并列为王氏三大支派。

七、以先祖名人的厅堂别墅为堂号

为表示对同姓先祖名人的仰慕之情,各姓中以其厅堂,居处为堂号。唐代大诗人白居易(772-846),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号香山居士,其后人便以“香山堂”为堂号。再如唐代宰相裴度(765-839),以宦官当权,时事已不可为,乃自请罢相,在洛阳午格创建别墅,起浩凉亭暑馆,植花木万株,绿荫如盖,名为“绿野堂”。裴氏一支遂有“绿野堂”之堂号。

八、以家族中科举功名为堂号

在古代,一些名门望族人才辈出,科第连绵,为世人称羡,遂以之为堂号。如唐代泉州人林披,有子九人,俱官居刺史(俗称州牧),门庭显赫,世人敬仰,这支林氏遂以“九牧堂”为其堂号。再如宋人临湘人徐伟事绩至孝,隐居教授于龙潭山中,有子八人,后皆知名,时称“徐氏八龙”,后人即以“八龙堂”为其堂号。

九、以垂戒训勉后人的格言礼教为堂号

此类堂号在各姓氏自立堂号中较为普遍。如“承志堂”、“务本堂”、“孝思堂”、“孝义堂”、“世耕堂”、“笃信堂”、“敦伦堂”、“克勤堂”等等。

十、以良好祝愿为家族堂号

此类堂号也较为常见。如“安乐堂”、“安庆堂”、“绍先堂”、“垂裕堂”、“启后堂”等。

十一、以封爵、谥号或旌表褒奖为堂号

此类堂号为历代朝廷或地方政府封赏、恩赐、旌表而来。如“忠武堂”、“忠敏堂”、“节孝堂”、“孝义堂”等。如我祖敏公(1373-1448),明永乐九年(1411年)中辛卯科举入仕至福建,任延平府知府,两奉钦差,迁主尤溪簿,正统十三年(1448年)沙寇邓茂七反,聚众十余万犯尤溪邑城,敏公誓师出战,力竭阵亡。恩赠冠英坊,故我族取名“冠英堂(祠)”。

附:全国张姓部分堂号如下①郡望堂号:清河、范阳、太原、京兆、南阳、敦煌、安定、襄阳、洛阳、河东、始兴、冯翊、吴郡、平原、河间、中山、魏郡、蜀郡、武威、犍为、沛郡、梁郡、汲郡、河内、高平、上谷。②自立堂号:嘉言、崇本、余庆、世美、开业、敬思、禄宜、冠英、贻谷、资敬、敦善、贻德、承德、寿康、著易、萃雅、敦睦、留余、树德、追远、永思、笃亲、金鉴、都会、二铭、曾三省、孝友、叙彝、两铭、忠恕、太忍、承思、志合、、亲睦、燕贻、宗岳、敬谊、源流、鉴湖、正始等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