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安门前》:天安门前留影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幸福收藏 幸福收藏 昨天

 步步清莲书屋 2019-09-15

油画《天安门前》是新中国红色美术经典作品之一,由著名画家孙滋溪于1963年创作。作品以进京游览的人们在天安门前留影的普通情景为契机,反映了在中国人心中,天安门不仅是一个历史古建,而且是新中国的象征。新一代中国人以到天安门留影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人民对祖国,对天安门、对党热爱的心情。

作品画面选择的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个节日期间的天安门,天气很晴朗,阳光明媚,天安门城楼红灯高挂,红旗飘动,来自全国各族的同胞错落地站在天安门前,等待照相机按下快门的瞬间。人物分组设计成三个层次:近景、中景和远景。近景是北京郊区公社的老、中、青、少四代人,有农村干部、专业复员军人等,这组人物放在近景重点刻画,是主体;左右两边中景、远景人物,有边防前线战士、少数民族的代表团、红领巾小学生,还有幼儿园阿姨带着小朋友在金水桥上面散步与玩耍。色调是以天安门的红墙、黄琉璃瓦形成大面积的红色和黄色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形式就是对称的格局。

孙滋溪吸收了新年画的表现方法和审美特点,在构图上采用对称的格局,既拉近天安门带给观者的感受,又突出画面庄重、稳定的形式美。在形象塑造上有意削弱光影关系,但又没失去对象的体积感和质感的表现;有意强调人和景物的线的组织,却又不同于单线平涂的勾勒。蓝天白云衬托着以红、黄为基调的天安门城楼,充满着温暖的阳光感。同时深色的主要人物生动有致的排列,与天安门形成了空间的前后关系。此作品具有五六十年代油画创作的浪漫主义情怀,其形式和内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据作者自己介绍:从新中国成立,天安门在人们心中就是一个共和国的象征。那时人们到北京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到天安门留影,我觉得这个事情看起来很平常,但是,里面包含着很不平常的意义,是老百姓在抒发自己的情怀,表达人民对祖国,对天安门、对党热爱的心情。

孙滋溪,曾用名孙宠德,笔名孙奚,山东黄县人。1945年参加八路军,在部队从事政治宣传和文艺工作。1955年进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院教授、版画系插图工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擅长油画和插图装帧。油画《天安门前》为中国美术馆收藏,出版有《孙滋溪画集》。

孙滋溪先生作为我国老一代著名画家,始终怀着一颗执著的爱国爱民之心,以饱满的热情和精妙的用笔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的瑰宝,并以其鲜明的时代性影响着中国画坛。

声明:文章转载自《雅昌艺术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