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诊究竟是怎么回事?(下)

 梦回新疆 2019-09-15

1

难以统一的中医辨证模型

  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有一天心血来潮,心想中医的辨证方法这么多,理论庞杂,流派众多,那么能不能把它们统一起来呢?于是就命太医院右院判吴谦征集了全国的各种新旧医书,并挑选了精通医学兼通文理的70多位官员,共同一起讨论,试图完成这个设想。


  可是讨论了三年,大家各执一词,谁也没把谁说服,最后得到的成果只能是把各家的理论“分门别类、删剔驳杂、采撷精华,发其余蕴,补其未备”的汇编性综合医书,名字叫《医宗金鉴》后来该书被《四库全书》收入,并逐步成为中国传统医学教与学的必读书。


  为什么中医的各个辨证体系统一不了呢?其根源还在于这些辨证体系所建立的模型,并不能与身体、脏腑、器官等以实证方式一一对应,它们都是抽象或半抽象的思想模型,实际上都是建立在“假设”之上的逻辑推演产物,因此之间很难兼容。而下面将给大家介绍的易诊模型,却能比较良好地兼容各家的辨证模型,即在本月21日举办的“第八届‘快速上手版’易诊课程”,浩然将会为学员们首次讲解易诊模型与脏腑模型、八纲辨证模型、圆运动一气周流模型完美结合。

起卦与疾病的信息同步性

  下面,浩然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易诊是什么样的一种辨证模型?同样,易诊也包括诊和治两个方面,诊治都是建立在一套独立的模型下,这个模型叫做“八卦辨证模型”。它与其它模型的最大区别在于,它对病人信息的采集与辨证一步完成,而不像其它模型一样,要先通过“四诊”去采集病人信息,然后再对这些信息辨证。

  中医各派基本都离不开脉诊,看病时都需要给病人把脉,对脉的浮沉、滑涩、长短等脉象进行判断,然后再用各自的体系去辨证。而易诊采用的八卦模型是不需要“四诊”的,甚至不见病人,只要起出个卦来,就能把对方的疾病情况基本都诊断出来。听起来很玄妙,但参加过往期易诊课的学员,都亲眼见证了它的神奇,很多学员现在已经能熟练地使用这个方法,为别人千里诊病与调理了。

  为什么易诊会这么神奇?这就需要提到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用今天的话讲就叫“信息全息”——任何信息时间与空间之间都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四诊中的脉象、舌象等都反映的是疾病的信息,因为有了某个病,才会出现例如脉涩、舌苔厚、脸发红、体温高等信息,这些信息与疾病信息是同步性的、全息性的。那么,这些信息与时空有没有关系呢?

  当然有,任何一件事的发生都必然位于一个特定的空间与一个特定的时间,不同的时空与及搭载的信息之间,在科学的视角下可能毫无关系,但在易经的智慧里,它们都是有着特定的联系,从本质上说,时间、空间、信息三者其实是三位一体的。

  一个人病了,我们这个时候起上一卦,这个行为看似与对方的疾病没有一点关系,可由于时空与信息之间的全息性,得到的卦象就能把该病人有关的疾病信息全部反映出来,这种全息性很难用语言讲清楚,但通过实践又特别容易领略到,在每次易诊课中,学员们刚开始初步学会起卦诊病的时候,都会被这种全息性震撼。

能完美融合各种辨证模型的易诊

  我们把卦排出来以后,怎么进行辩证呢?易诊有它一些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它会把卦分成主卦、变卦、互卦,每个卦又可分成上卦、下卦、里卦、外卦,还能分成三组体卦和用卦,还要去分析每个卦的卦象与爻象。

  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某人诊病,得卦地水师,将卦象对应人体,全卦除了二爻都是阴爻,唯独二爻是阳爻,象征为“阻隔不通”之象,这个就是病处,一般都是肾水不通,患有生殖泌尿或盆腔内的疾病。这就是利用爻位断病。

  比如一个天雷无妄卦,就有足疾、头痛、头晕、肝病、肝硬化、肝肥大、脑瘤、结石症、神经痛、肋痛、肝肾虚弱。这是根据上下卦来断病。

  此外,易诊的八卦模型能比较好的与中医的其它各种辨证方法相结合。例如与脏腑辩证的结合,乾卦对应头、大肠、骨骼、脊椎、右足等,兑卦对应口、肺、气管、咽喉、牙齿、右胁……又例如与八纲辨证的结合,比如外寒里热,病人一般会表现视力差、心悸、畏寒、四肢冷、血压高等症状,这时我们往往也会摇出一个水火既济卦,这个卦上卦为表为寒为水,下卦为里为热为火,也断为外寒内热。

  由此可见,易诊模型可以无缝地去对接中医上的各种模型,为什么呢?因为它是一个以阴阳为基础的底层模型,而中医的所有理论都建立在阴阳的基础上,对阴阳有序地整顿(2的三次方),使它能与其它的辨证模型较好地融合在一起。

  大道至简,易诊的模型非常简单明了,十分适合初学者学习,八卦两两组合,会得到64个卦,这64个卦基本上把所有的疾病都包含在里头了,因此它的信息量与基础知识点相对于其它模型很少,但一旦掌握了又能起到神奇的诊疗作用。

易诊能发现病证之间的广泛联系

  易诊相对于其它的辨证方法,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能发现疾病之间更为广泛的联系性。因为一个卦会对应很多器官,因此通过卦象就能看出很多疾病之间的联系,这也是易诊的魅力之处。例如得出一个艮卦,艮在脏腑辨证里对应胃,就能断出胃不好;艮卦还代表背,那你胃不好的同时,背也可能不舒服;艮还为手背、脚背、关节、鼻子、乳房等,那么这些部位也有可能不舒服的症状(不是代表这些病症都会同时呈现,有些部位不会表现出来,有些属于潜伏阶段)。

  对于这种联系性,西医绝对是不认同的,胃疼和鼻子没有半点关系,与膝盖更是没有关连,和乳房就更是风马牛不相及了。但在易诊看来,它们其实是一种“东西”,这个致病的根源就在这个艮卦上。

  通过易诊找到了病证更广泛的联系,就为我们施治找到更加便利的一个点。就像上述的例子,只要我们把艮卦问题解决了,其它胃、鼻子、关节、乳房、等问题,也就能一并全部解决。

  易诊有很多的施治方法,比如可以根据易经中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原理,在他的肘关节部特定的位置扎上一针或用力点按,那这些胃痛、鼻子不通、关节疼痛等不适都会得到解决。

  再例如,一个人经常头疼、失眠、健忘,起卦是泽天夬卦,上面是兑卦,下面是乾卦,因为此卦下面是五个爻都是阳爻,只有最上面的是阴爻、是缺的,那这就是病的根源点,我只要把这个缺的阴爻问题解决了,他这个头疼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容易上手的易诊术

  最后总结一下,所谓易诊它属于古传中医学在发展流变过程中的一个辨证方法,它也和其它的辨证方法一样,都采用的是抽象模型。不过呢,易诊模型属于这个最基础的底层模型,它所体现出来的信息量有时不像脏腑辨证、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等那么多,这时就需要把其它辨证模型结合在一起。

  所以说学易诊很容易入门,但是要精通的话,还需要持续学习中医的其它理论。不过对于有志于学习中医的初学者来说,先掌握易诊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易诊掌握以后再去学习其它东西,就会进步非常神速,而且即使不再学习中医的其它东西,只要掌握我们易诊课上讲述的内容,就能快速诊断出自己、家人、亲朋们的疾病,并能采用化解和调理的方法,可以迅速地减轻或疗愈病患,关于这一点很多学员都通过自身的实操得到了验证。

  2019年第八届“快速上手版”易诊课程即将开课将在9月21日—23日在西安举办,课时为三个白天+两个晚上,名额严格控制在40人以内,有兴趣者请抓紧报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