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小伙以《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12届国展,古而有“颜”味

 攸州刀郎 2019-09-15

12届国展的硝烟已经是渐行渐远,我们除了总结自己失败的原因外,更重要的是收拾再出发,尤其是要学习入选者的优势,而这位小伙的做法就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他以颜真卿的《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了12届国展,他就是洪达林,一位年轻的实力派,现为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泉州市丰泽区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泉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专职书法教师。

这小伙以《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12届国展,古而有“颜”味

从他的做法中,我们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首先这位小伙对自己很清楚,也就是说学习书法,投稿国展首先要正视自己,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要看到自己的短板,洪达林这一点做的非常到位,他能够从自己最近习书经历中抓住机会,近期他在临习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在临习《祭侄文稿》的同时,还反复对比了颜真卿的另一经典作品《争座位稿》,通过对比临习,并反复总结的基础上得到启示,单一的用笔可能会惨遭淘汰。

这小伙以《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12届国展,古而有“颜”味

于是,洪达林另辟奇径,除了从《祭侄文稿》出发外,平日里他还学习王觉斯的行书条幅,从中找到了契合点,有了这种想法后就逐渐开始谋划,如何进行布局,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在反复研究和论证后,洪达林在章法布局上也有了重要的发现,他决定以王铎草书的章法和墨法作为另一个突破口,在反复的尝试和研究下,已经做到了心有成竹,笔者认为,他在之前做的这些准备工作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这也是我们最应该学习的地方之一。

这小伙以《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12届国展,古而有“颜”味

我们知道在国展中要想脱颖而出,内容选择也是大有学问的,更不可轻易视之,否则将与国展无缘,这一点是必须清醒的内容,经过一番激烈的斗争,他最终选择了《容斋随笔》作为国展的内容,选择这一内容是基于了颜真卿的一生考虑,在创作的过程中,他不断地磨练笔,调整字形结构、对比章法布局、对字形的大小、墨色的浓淡,都做足了功课,在出稿后,反复欣赏找不足,一看就是几个小时,反复就是勾画,圈点不足之处,思考改进的方向和措施,就这样一天天过去,最终的定稿出来了,他才会心一笑,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才真正铸就了12届国展的辉煌。

这小伙以《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12届国展,古而有“颜”味

通过洪达林的国展创作过程,和其打磨国展作品的经历可以看出,国展不仅仅考验的是笔法和出处,更考验人的心智,经过初评和面试阶段,他终于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国展的佼佼者,我们应该学习的东西可能还不止这些,希望国展之路越来越近。

这小伙以《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12届国展,古而有“颜”味

这小伙以《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12届国展,古而有“颜”味

这小伙以《祭侄文稿》为基,将行书写入12届国展,古而有“颜”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