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不一样的十年, 用心修炼, 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骄阳飞雪 2019-09-15

“十五”“三十”“四十”等数字只是虚指,“志于学”“立”“不惑”“知天命”等都是修行的化境,一步步往上走。在人生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和七十岁,你处在怎样的状态上?

孔子对于自己一生的总结,堪称完美人生的典范。儒学对现代人的一个意义,正在与提供了孔子这一生的范本,让我们在摸索自己道路时,能够时刻提醒自己:我们离完美还有多远。

三十而立

三十而立,不是“立了什么”,而是“立在哪里”。孔子是“立于礼”《论语 泰伯》。礼,是礼制、规矩。无规矩不成方圆。但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往往有改变世界的豪情,认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勇于打破传统才能创造未来。

传统其实是创造的源头,如毕加索成就自己独特风格之前,已经将学院派绘画风格摸索得一清二楚,其传统技法之熟练程度,已经可以和多年的艺术家相提并论。有了传统规矩的基底,他才能逐渐变化线条、改造空间,成就伟大的画风。

立于礼,才能知根底,才能谈创新。

四十而不惑

“立于礼”后对于自己走的路,免不了要经过一番怀疑,甚至是动摇。如孔子自己,面对乱如麻的春秋格局,他曾经也“累累若丧家之犬”。但吃的苦越多,体会到的理想的重要性—在孔子的理念中,恢复周礼是他毕生的追求。经过的乱战越多,他对礼仪的追求就越坚定。此之谓“不惑”。

中国人的不惑往往如此,潜藏得很深。要经过一波三折的磨难,不惑的理想才能显出坚不可摧的魅力。

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即天道之流而赋予物者”,既是每个人活在世上所应该负担的一份使命。过了不惑之年,奋斗了一定境界,要开始对自己的一生进行认真梳理。孔子在五十岁的时候,学问已达到化境,开始退隐而修《诗》《书》《礼》《乐》,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六十而耳顺

按照字面的理解,“六十而耳顺”的意思,是好话坏话尽管让人家去说,自己都听得进去,而且心里平静。胡适说:“耳顺是能容忍,听逆耳之言不觉得逆耳”。

而更深层次的耳顺,是指“闻人之言,而知其微意,则知言之学,可知人也”。听其言而能知其人,乃至观察世界、社会都用耳朵去聆听,因为眼只观前面,耳能听八方,甚至可以调动身体其他器官的触感,汇聚于心,达至无所不通、无所不解的境界。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对自己的天命了如指掌的人,才能随心所欲。因为经过长期自我修持,内外打通,一切规矩都是我自身的规矩,这些规矩都不是对个人的约束,反而是内外相互印证的证明。甚至可以说,到达这一境界的人,本身就是规矩的制定者,是引领时代走向风云的人物。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是人生的修道阶段;五十而知天命,是悟道的象征;六十而耳顺、七十而随心所欲不逾矩,则为证道的表现。

人生弯弯曲曲水,世事重重叠叠山。在曲折进取的道路,我们一步步走,总会遇到不一样的风光,并且发现未知的自己。而只有经过努力后,我们的人生才能算得上真正的完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