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死永无止境?从民族英雄到国家笑柄,五星上将成了作死典型

 雨吻花开 2019-09-15

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陆军有两颗将星是最为闪耀的,一个是乔治.巴顿,另外一个则是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这两个人成名,是因为他们都有着杰出的军事才能,但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两个性格都相当的桀骜不驯和狂妄自大。所以巴顿在战争结束之后立刻就不明不白的身亡了,而麦克阿瑟虽然好一点,继续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走上自己的军事生涯巅峰,但随后也因为自己的性格和言行丢了职位。

作死永无止境?从民族英雄到国家笑柄,五星上将成了作死典型

麦克阿瑟从西点军校毕业的时候就得到了一个非常适合的评价,那就是是个天才,但是个非常狂妄的天才。在整个二战中,他领导着美军进行跳岛作战,越过日军防御严密的岛屿直接攻击后方,此举极大的推进了战争的进展,把日本人打得屈膝投降。随后麦克阿瑟当上了日本的太上皇,在这里他的桀骜不驯的性格和骄傲自满的作风,又一次登上了顶点,此时的他几乎不把美国总统放在眼里了。而在战争初期,虽然战事一开始对美韩联军不利,但是麦克阿瑟准确的找出了北方军队的漏洞率领,陆战一师等部队直接从仁川进行登陆,进行了一次漂亮的两栖登陆作战,从后方直接把北方军队切成两半,断绝了进攻北方军队的后勤线,其结果就是北方的军事力量基本上全军覆没。

从这个时候开始,麦克阿瑟尔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但此时也埋下了他最后失败的伏笔。

在仁川登陆取得了伟大胜利以后,被耀眼战功冲昏了头的麦克阿瑟,竟然要求美军第10军再来一次两栖登陆战,他将美陆战1师和第7步兵师等5万兵力从追击战中调出,转身从仁川登船,意图绕过对马海峡,驶入日本海,然后从半岛东海岸的元山登陆,如果仁川是一击左勾拳,那么元山登陆就是一次完美的右勾拳。

元山是半岛东部最大港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糙县人民军果断的在元山港布设了大量水雷,有水雷3000多枚,雷区面积达400平方公里,并在港口附近的新岛、丽岛等地配置岸炮,形成了坚实的雷炮阵地。美军以损伤扫雷舰艇10余艘,伤亡官兵200余人的代价,共扫出水雷225枚。用了三周时间才开辟了航道,当满载陆战第1师官兵的庞大登陆舰队于1950年10月28日开入元山港时,韩国第3师早已占领了这里,并在元山等待了王师17天。美军陆战第1师上岸就再也没碰上北糙县的主力部队,等于是白忙活一场。

从军事角度讲,麦克阿瑟在仁川登陆之后又在元山登陆,纯属多余,分散和削弱了美军正面的进攻兵力。更多是为了满足他本人膨胀的虚荣心和狂妄自大的心理,以显示他的登陆作战经验有“多么丰富”。这太特么丢脸了,所以美国人甚少提起伟大的元山登陆战。

作死永无止境?从民族英雄到国家笑柄,五星上将成了作死典型

此外,他一个军事家直接去参与了政治,没有给杜鲁门说一声就直接访问宝岛,甚至做出了美国会给宝岛军事保护的保证。这实际上是严重越权,然后在发生这样的事之后,麦克阿瑟连一句道歉都没有,只不过发了一个不痛不痒的解释。而随后的与杜鲁门总统在威克岛的会面,他表现的极其无理傲慢,总统身边几乎没有一个人喜欢他,但是迫于麦克阿瑟刚刚取得仁川登陆的胜利,只好对他迁就。

而接下来军事战场上的失败,成了麦克阿瑟军事生涯结束的推动力。本就骄横的麦克阿瑟不把志愿军参战的消息放在眼里,贪污冒进,把本来数量就有限的美军分成东西两部分前进。其结果就是中国志愿军在后来的第一次战役中取得完胜,给了美国军队一次很大的教训。然而被打了一次之后,麦克阿瑟不吸取教训,第二次进攻照样犯第一次的错误,还搞出什么圣诞节之前到美国士兵回家的豪言壮语,结果又是失败。在这样的情况下,包括杜鲁门在内的很多的人已经对他失去信心和耐心,希望解职麦克阿瑟,但是由于这位将军的威望实在太高,因此杜鲁门还犹豫不决。

结果最后麦克阿瑟自己又做了一次事,他公然声称美国要用原子弹打核战争,除了在半岛大规模使用核弹,还要对中国东北重工业基地进行大肆轰炸,全然不顾苏联可能参战的危险。如果按照麦克阿瑟的来,那么整个美国都将走入全面战争的机器,这无疑是美国人民不愿意见到的。在麦克阿瑟一而再再而三的无理举动下,杜鲁门终于失去耐心把他解职。

作死永无止境?从民族英雄到国家笑柄,五星上将成了作死典型

回顾过去,只要麦克阿瑟自己稍微谦逊一些,对杜鲁门和其他美国官员们客气一点,要承认自己的错误,而非那么一意孤行的坚持己见还大嘴巴,那他也不至于被解释了,正是他狂傲不竭的性格才使得他军事生涯终结。不过话说回来,如果麦克阿瑟不是那么狂妄,他恐怕也就不会因名将如此鲜明的性格而为世人牢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