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2年,基辛格终于弄懂中国为何抗美援朝:毛主席的眼光超越常人

 Karl 2022-03-22
文章图片1

基辛格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的过程中,基辛格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多次受到毛主席接见的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被毛主席的人格魅力所折服,他曾说:“我从来没有遇见过一个人,像他具有如此高度集中的不加掩饰的意志力。”

对于毛主席的印象,基辛格最开始的感觉是“展现出了非凡的意志力和决断力,是一位高深莫测的主席”,到最后则是“总是极富智慧,有很强的活力来控制谈话,在外交事务上很有见解”,以至于感觉“他身上发出一种几乎可以感觉到的压倒一切的魄力。”

从“高深莫测”到“压倒一切的魄力”,前后变化如此之大,这是为何?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毛主席在极为不利的背景下,毅然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这是当时美国总统杜鲁门、麦克阿瑟等人万万没想到的。

1994年,71岁的基辛格出版了著作《大外交》。书中,基辛格对40多年前毛主席决定出兵朝鲜给予这样的描述:

“刚在国共内战中获胜的毛泽东,把杜鲁门的宣告视为反映出美国人害怕共产主义阴谋,色厉内荏;他把它解读为,美国开始想采取行动,扭转共产主义在中国内战得胜的局面.杜鲁门保护台湾,等于是支持美国仍然承认为中国合法政府的国民党政府。美国逐步加强援助越南。凡此种种加起来,都促使北京采取美方最不愿见到的措施。毛泽东有理由认为,如果他不在朝鲜阻挡美国,他或许将会在中国领土上和美国交战;最起码,他没有得到理由去作出相反的结论。”

文章图片2

毛主席和基辛格交谈

这是一个著名的美国政治家从他的角度来看中国抗美援朝,无疑更具有权威性。但是,基辛格在这段评价中,并没有表现出对毛主席长远战略的理解。时间来到2012年,经过60多年的观察,基辛格对毛主席出兵朝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当年的新作《论中国》一书中,基辛格再次提到了毛主席做出抗美援朝这一决定的伟大之处:

“任何人都不会想到,一个刚打完仗还没有喘息的国家,一个武器主要靠缴获的军队居然敢和一支拥有核武器撑腰的现代化军队正面作战。但是毛泽东的军事战略眼光确实是超越常人的……他绝不会让中国消极地等着挨打,而是要争取主动。”

事实上,且不说基辛格难以理解,当时中共中央内部反对派兵入朝的声音也很大。可谁都没想到,当朝鲜人民军连战连捷,南韩军在其进攻下溃不成军时,毛主席就以他卓越的战略眼光预测到,中国极有可能派兵入朝作战。

1949年5月,金日成派出特使带着亲笔信来到北京。信中,金日成向毛主席介绍朝鲜情况,尤其南韩军在美国的支援下军事力量大增,经常在三八线附近制造摩擦。金日成向毛主席求助,希望必要时把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师编入朝鲜人民军序列。

文章图片3

毛主席和金日成

当时四野中有大量朝鲜族官兵,他们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可谓骁勇善战。金日成特使离开后,毛主席就指示将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师5万多人换上最好的武器装备,编入朝鲜人民军。不久,中国政府又公开发出声明:居留在中国的朝鲜族人民有权利回到祖国去,保卫自己的祖国。

朝鲜人民军实力大增,加上苏联方面援助的武器陆续运抵,朝鲜战争一触即发,但毛主席并不希望战争爆发。1950年5月13日,金日成秘密来到北京,此前他已经远赴莫斯科跟斯大林多次密谈。

毛主席对金日成表示,朝鲜总目标应该坚持实现统一,但现在国际形势不利于统一。当金日成表示美国很可能会支持李承晚越过三八线朝北边进攻时,毛主席则给金日成吃了一颗定心丸:如果朝鲜境内爆发了战争,我们打算在鸭绿江边摆上几个军。

毛主席这是对朝鲜人民军的一种战略支撑,再次体现了他的高瞻远瞩。毛主席后来回忆说:“美帝国主义如果干涉,不过三八线,我们不管;如果过三八线,我们一定打过去。”很遗憾,这次会谈不久,朝鲜战争爆发了。

文章图片4

麦克阿瑟

战争之初,面对朝鲜人民军的进攻,南韩军溃不成军。6月29日,麦克阿瑟乘坐飞机来到汉城以南的水原机场一带视察,他亲眼目睹了南韩军的惨状。随行的考特尼·惠特尼将军后来回忆时说:

“天空中,回荡着跳弹的尖啸声,到处散发着恶臭,呈现着劫后战场的一片凄凉。所有的道路上挤满了一群群备受折磨、满身尘土的难民。这场面足以使麦克阿瑟相信,南朝鲜的防卫潜力已经耗尽。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共产党的坦克纵队从汉城沿着少数几条完好的公路直取半岛南端的釜山了。那时,整个朝鲜就是他们的了。”

拥有多年战争经验的麦克阿瑟意识到,如果南韩军得不到有效的支援,很快将宣告覆灭。朝鲜人民军通过汉城战役、水原战役、大田战役和洛东江战役,一路高歌猛进,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将南韩军压缩到釜山附近约1万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

另外,朝鲜人民军在南进作战过程中,歼敌约9.4万人,向南更是推进了300公里左右,而且占领了南韩90%以上的土地。南韩军如此不堪一击,也是有原因的,双方军队战斗力有天壤之别。

自解放军中的朝鲜族官兵编入朝鲜人民军后,加上金日成新征的士兵,总兵力达到了13.5万人,编成了10个步兵师、1个坦克旅和5个警备旅。反观南韩军当时也有10万人左右,但是官兵们绝大多数没有实战经验,多为警察部队,战斗力堪忧。

文章图片5

金日成和战士们在一起

前面提到,战前苏联支援了朝鲜人民军武器装备,这里面包括飞机、坦克、大炮等。苏联为提高朝鲜人民军官兵作战素养,还派遣了约3000名军事顾问。就在朝鲜人民军南下势如破竹时,毛主席却看到了危机。

后来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直接介入朝鲜战争,美军更是于1950年9月15日实施了仁川登陆。对于仁川登陆这一军事行动,毛主席早在当年7月就有过预测。

7月2日,苏联驻华大使罗申给斯大林发去一封电报。这封电报主要内容是毛主席对金日成的建议:美国军队很可能在仁川登陆,你们要在仁川后方建立一条坚固的防御线。

10月2日,毛主席在致斯大林的电报再一次提到这一点,“7月中旬、7月下旬和9月上旬,我们又三次告诉朝鲜同志,要他们注意敌人有从海上向仁川、汉城前进切断人民军后路的危险。”不幸的是,毛主席的提醒未能得到朝鲜人民军高层的重视。

鉴于此,毛主席决定调整国防部署, 为即将可能派兵入朝作战做好准备。朝鲜战争爆发第二天,美国总统杜鲁门就下令驻日美国空军、海军向越过三八线的朝鲜人民军进攻,同时命令驻菲律宾的美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阻止(解放军)对台湾的任何攻击”,即阻止解放军解放台湾。

文章图片6

周总理

当时解放军数十万大军在东南沿海枕戈待旦,为解放台湾做各种准备,美国把舰队派到台湾海峡,无疑是对中国的侵略。很快,周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发表了《对杜鲁门声明的声明》:

“不管美国帝国主义者采取任何阻挠行动,台湾属于中国的事实,永远不能改变;这不仅是历史的事实,且已为开罗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后的现状所肯定。我国全体人民,必将万众一心,为从美国侵略者手中解放台湾而奋斗到底。战胜了日本帝国主义和美国帝国主义走狗蒋介石的中国人民,必能胜利地驱逐美国侵略者,收复台湾和一切属于中国的领土。”

对于中国的严肃宣告,美国政府显然没有听进去,很快就向朝鲜出动地面部队。新中国成立之初,国防的重点是以天津、上海和广州为重点,呈现出南重北轻的特点。东北作为大后方,这里因为靠近苏联,所以并不是国防部署的重点。

朝鲜局势的变化,让毛主席、中共中央必须迅速调整国防部署:抽调部队到东北地区,加强这里的国防安全,必要时支援朝鲜作战。在毛主席指示下,周总理于1950年7月7日、10日两次召开了保卫国防会议。

文章图片7

毛主席主持召开会议

根据这两次会议精神,中央军委于7月13日形成了《关于保卫东北边防的决定》,毛主席批示“同意,照此执行。”根据《决定》,中央军委立即抽调四野第十三兵团下辖的第38军、第39军、第40军和第42军,编入东北边防军。

除了主力4个军外,加上一系列其他部队外,总兵力达到26万人。当时这4个军的情况是这样的,第38军、39军和40军刚被确定为战略预备队,除了第42军驻守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外,其余的驻守在河南地区,而第40军刚参加了海南战役,也准备开赴河南。

毛主席之所以同意以第十三兵团为主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作为四野的王牌部队,他们都在东北地区壮大,而且在解放战争中从东北一直打到海南岛,从寒冷地区一直打到炎热地区,适应性较强。

与此同时,第十三兵团中很多指战员、战士们,跟朝鲜族官兵都很熟悉,双方配合作战也没问题。为了保证东北边防军及时集结东北,中央军委责成军委作战部、总后勤部与铁道部制定运兵计划。

到了8月上旬,东北边防军各部先后抵达集安、通化、开原、铁岭、辽阳、海城、凤城、安东等地,并立即开始整训备战。据解密资料,东北边防军从集结那一刻起,就明确了将来很可能出国作战,所以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都以对手是美军为主。

文章图片8

解放军

比如夜战和协同作战教育,要求团以下干部主要学习如何组织兵力、火力的互相配合,连排干部侧重于“一点两面”、“四快一慢”、“四组一队”、“三猛战术”、“三三制”等战术的学习。

当然,这一切都是秘密进行的。东北边防军组建后,毛主席密切关注这支新组建部队的情况。就在此时,朝鲜战场局势的发展比想象中还要糟糕,朝鲜人民军的攻势放缓,有些地区的战斗明显不是韩军的对手。

8月27日,美军战机侵入中国东北境内的集安、临江、丹东一带轰炸,造成中国无辜老百姓24人死伤,还炸毁了不少房屋、车辆等。当天,周总理以中国外交部长的名义,向美国发出最严重的抗议。

9月5日,毛主席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作了重要讲话,认真分析了朝鲜战局以及应对之策。毛主席说:“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朝鲜战争持久化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过去,我们对于朝鲜战局的估计有速决和持久两种可能性。所谓速决,就是朝鲜人民军乘胜追击,把美军和李承晚的残余伪军赶到海里去。现在美国在朝鲜已经增加了它的军队,因而战争持久的可能性也就随之增加了。”

毛主席还分析了美军的优缺点,提出了“一长三短”的观点。“一长”是指美国钢铁数量多;“三短”是指美军有三个弱点:一是战线拉得太长,从德国到朝鲜;二是后勤运输线太远;三是战斗力太弱。

文章图片9

抗美援朝示意图

毛主席重点分析了美军的战斗力,他认为中国人民历经多年的战争,早已了解如何取得战争的主动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对战争打起来的时候,不是小打而是大打,不是短打而是长打,不是普通的打而是打原子弹,我们要有充分准备。

1950年9月15日,美军实施了仁川登陆,麦克阿瑟亲自督战。9月16日,美军几乎没有遭遇多少抵抗便占领了仁川市。毛主席很清楚,如果朝鲜人民军得不到中苏援助,很快就会覆灭,到时美军陈兵鸭绿江边,东北地区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9月29日,美国宣称很快将三八线以北发起进攻。周总理直接针锋相对,“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是为了保卫和平,从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10月1日,南韩军无视中国的警告,越过了三八线。同时,麦克阿瑟向金日成下达了最后的通牒,“朝鲜人民军需要无条件放下武器,停止战斗。”眼看中国即将面临严重的威胁,10月3日周总理紧急约见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

文章图片10

朝鲜三八线

通过潘尼迦,周总理再次向美国发出最严厉的警告:“美国军队正企图越过三八线,扩大战争。美国军队果真如此做的话,我们不能坐视不顾,我们要管。”当时新中国刚成立一周年,百废待兴,美国当局直接忽视中国的警告。

10月7日,“联合国军”大举越过三八线向中朝边境进攻,这意味着战火直接烧到了中国大门口。10月8日,毛主席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签署了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这意味着东北边防军即将出国作战,10月15日,志愿军秘密集结于丹东、集安一线,并做好渡江的各种准备。

同天,杜鲁门从华盛顿飞抵太平洋中部的威克岛,专门跟麦克阿瑟交谈。进入10月以来,杜鲁门就不断收到中国可能要出兵的各种情报。这让杜鲁门颇为紧张,于是他宁愿乘坐30个小时的飞机,也要当面跟麦克阿瑟磋商,商讨应对之策。

杜鲁门一下飞机,就问早已在机场等候的麦克阿瑟:“你认为中国干涉的可能性大吗?”麦克阿瑟先是哈哈大笑,对着迎上来的记者以无比傲慢的口吻说:

“这种可能性极小。中国在东北约有30万军队,其中10万到12.5万人部署在鸭绿江边,但是只有5万到6万人能够渡江作战,他们也没有空军,如果中国人试着前进到平壤,那将会出现一场最大规模的屠杀。”

文章图片11

麦克阿瑟

杜鲁门颇为认可麦克阿瑟这番话,他说:“目前来看,中国在政治上是强硬的,但是在军事上目前还是软弱的,结束朝鲜战争的时机看来已经成熟。”正是美国方面如此忽视,加上志愿军隐蔽工作出色,到10月22日26万大军已经顺利跨过鸭绿江。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历史早已证明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也再次验证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体现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一往无前的革命胆略和非凡气魄。所以,基辛格评价“毛主席的军事战略眼光确实是超越常人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