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都,毫无疑问是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大事,甚至能决定未来的走向。搬迁首都的国家并不少见,比如巴西首都从里约搬到巴西利亚,还有迁都23次的哈萨克斯坦,但这些国家迁都的成本都远远不如印尼,第一笔投入就得366亿美元。 印尼为什么要迁都?在官方说法中,印尼经济出现东西两面十分巨大的差距,也就是西部爪哇岛的首都雅加达,在过去70年里一直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更加落后的东北部则集中在世界第三大岛的婆罗洲岛,又称加里曼丹岛。 然而,实际原因却是迫不得已才要迁都的。在目前最乐观的预估中,印度首都雅加达在2025年开始大面积被淹没,2030年机场会被淹没,2050年超过2/3的市区陆地面积消失在水下,2100年雅加达会直接消失在地图上。 难道要坐以待毙?当然不! 在过去的30年里,印尼政府为阻止海水倒灌淹没首都想尽了办法,甚至把中国专家请来研究能不能把外围岛礁全部连起来,形成一个巨大的内海护栏。最终选择成本更低的方式,直接在沿岸修筑防洪墙。 第一批工程的预算资金是37亿美元,在超过170公里长的海岸线修筑一道1-3米高的防洪墙。然而,三年完成一半工程了印尼人才发现,海水原来可以渗透地下涌到墙内来。所以,这项工程就这么不了了之的放弃了。 从2001年开始,雅加达每逢雨季都会出现大面积洪涝,与其他城区不同的是,雅加达的海拔原本就低,这也代表着洪涝持续的时间会更长,2012年最长一次持续了整整21天才完全排除积水,本地人都自嘲这是座“水城首都”。 雅加达之所以面临如此严峻的局面,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水位上涨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更大的原因在于地下水的枯竭。具体成因很复杂,但最大的因素很多人都想不到,居然是雅加达遍地开花般的水井掏空了地下水资源。 自来水不用要用井水,雅加达人也很无辜,尤其是穷人更加无助。在世界银行公布的2018年印尼数据中,雅加达白领的月薪大约1500-2000元人民币,占首都3000万人口的20%,月收入在1500元以下的家庭占75%。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雅加达高昂的水费。 2010年开始,雅加达隔年上调一次直至目前每立方米约2.5元人民币。按照三口之家每月15立方米的用水量计算,等于每月水费45元,占家庭总收入的3%,大大超过联合国规定的家庭水费支出不高于0.5%的平均水平。 不仅仅是穷人在疯狂汲取地下水,雅加达富人聚集的豪宅区也在大量打井取水,因为豪宅需要更多水来维持泳池、绿化等等,就算没有豪宅的人也要打井,毕竟一劳永逸还能节省那么多水费。 由于雅加达自来水是私企运营,水费高昂、安装管道的费用更高。以雅加达火车站附近的贫民窟举例,安装一根20米以内的自来水管道需105元,超出20米则每米加1.5元,上不封顶。所以,多数贫民选择在排水管附近洗澡。 地下水资源出现大面积枯竭,进而加速地面下陷的速度。更重要的是,世卫组织曾警告雅加达是全球污水处理最差的首都,只有4%的工业污水经过处理,其余则直接排入大海或地下。换个说法,贫民喝的井水其实是污染水。 实际上,印尼早在30年前就在探讨迁都的可能性,但耗资巨大及各大财团因各自利益受损而相继阻拦,一直拖到迫在眉睫才得以实施。而新首都的地点倒一直没换过,也就是经济不发达、但面积却足够宽敞的婆罗洲岛。 虽然婆罗洲岛归属三国共有,但印尼占了总面积74万平方公里的73%,人口仅1400万。面积是雅加达的700多倍,人口却不到一半。工业水平低?没关系,自然资源够丰富。所以,直接花366亿美元也要搬到雨林中去,只要把雨林消灭一部分就行了。 消息传出后,新手都周边的地价房价应声上涨5倍,目前还在持续狂飙中。对于岛民,这个消息无疑是值得开心的,但对于婆罗洲20年内已经消失55%面积的雨林而言,迁都至少会带来200-300万人口,则是厄运的开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