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肾脏---相关生理功能 肾是人体的重要器官,但中医所说的肾与西医所讲的肾脏是有所不同的。中医理论中的肾病究竟有哪些症状表现?又该如何对症治疗?神农本草堂中医大讲堂为您答疑解惑。 中医对肾的生理功能描述肾主伎巧 《内经》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肾不生,则髓不能满,肾之合骨也,其荣发也。肾气实,则齿更发长。 肾主藏精 《内经》肾为生身之本。两精相搏,合而成形。肾为元阴元阳之府。关于肾精是什么?并没有标准的答案,是性激素,促红素,糖皮质激素,等等。我们要从肾脏主管的功能入手,反向思考,就能得出答案。 肾主水 《内经》肾主五液。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腑肿,腑肿者聚水而生病也。现代临床白蛋白,糖皮质激素,都是管理人体水液代谢的。 肾主纳气 《内经》肾主纳气。跟EPO促红素功能有关,黑人的长跑运动员,天生的肾气足。 肾主命火 肾主水藏精,又主命门之火,肾阳是维持生命的主要力量,故把肾阳称为命门之火。 肾开窍于耳及二阴 《内经》耳者肾之官。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 从上述生理病理看来,中医的肾与西医的生殖、泌尿、内分泌(如肾上腺、垂体、性腺、甲状腺等)、中枢神经、植物神经等系统都有关。在临床上,上述各系统的一部分疾病可以用治肾的方法治疗。此外,如骨骼、牙齿等疾患也可以考虑从肾施治,如骨折常用补肾药物能促进断骨的愈合。 中医肾病的症状及治疗肾阳不振 [症状表现] 畏寒,手足不温,精神不振,大便稀,舌质胖嫩,苔白润,脉虚浮或迟沉无力为主证。或有面色暗淡,发易脱落,气短而喘,耳鸣耳聋,牙齿动摇,腰膝酸软,尿少浮肿,或夜多小便,自汗等症。若命门火衰,可出现阳痿、滑精、慢性腹泻、四肢冷,或气短气喘而汗出,尺脉弱沉细迟等。 [西医对照] 可见于阳痿,早泄,前列腺增生,功能性子宫出血,尿失禁,儿童遗尿,等属于肾阳不足,封藏失职。 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甲状腺机能减退,性神经衰弱,慢性肾炎,冠心病,痛风性关节炎,神经衰弱,更年期综合征,支气管哮喘等肾阳不足。 [发病机理] 肾气不足,肾阳虚则全身阳气也虚,故四肢冷,阳痿,滑精。 [治疗大法]宜温补肾阳。 [对症方药]用金匮肾气丸加减。 若命门火衰用四神丸加减,若气短气喘用黑锡丹。 肾阴不足,常见二种表现1、阴血不足 [症状表现] 以牙齿动摇,失眠,傍晚口干,腰膝酸痛,遗精,舌红干,脉细数为主证。或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五心烦热,盗汗,胫骨痛,足跟痛,舌有剥苔等症。 [西医对照] 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慢性肾衰,尿道综合症,肾病综合征,神经衰弱、结核病、糖尿病、乳糜尿、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 肾阴虚,津液不足,肾火旺盛。 [治疗大法]宜滋养肾阴。 [对症方药]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化裁。 2、阴虚火旺 [症状表现] 在肾阴虚证候基础上,兼颧红唇赤,性欲亢进,小便短赤,夜半口干甚,脉数或弦细数等症。 [西医对照] 神经衰弱、遗精,肺结核、糖尿病、尿崩症、无排卵功能性子宫出血、红斑狼疮等可见此证。 [发病机理]阴虚甚则虚火旺。 [治疗大法]宜滋阴降火。 [对症方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肾病兼证:肾合膀胱《内经》膀胱者,洲督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府也。《诸病源候论》津液之余者,入胞则为小便。因肾主水液,与膀胱互为表里,肾气不化,也能影响膀胱气化,这是膀胱虚证的主要病机。至于膀胱实热病证,则由他脏移热所致,或本腑湿热蕴结而成。 1、膀胱虚寒证[症状表现] 小便频数,淋漓不尽,或遗尿,舌淡苔润,脉沉细。 [治疗大法]固摄肾气。 [对症方药]用桑螵蛸散加减。 2、膀胱实热证[症状表现]小便短赤不利,尿色黄赤,或浑浊不清,尿时茎中(阴道)热痛,甚则淋沥不畅,或见脓血沙石,舌红苔黄,脉数。 [治疗大法]清热利湿。 [对症方药]用八正散加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