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死后发妻无以为生,卖丈夫遗作遭劝阻,说出一句怨言令人感慨

 文史砖家 2020-07-09

文/格瓦拉同志

提到鲁迅先生的夫人,很多人脑海中立刻会闪现出“许广平”的名字,殊不知终鲁迅一生,合法妻子都是不为人熟知的朱安。只不过,朱安徒有正妻的名分,一生却得不到真爱,最终在寂寞孤独中悄然离世,结局令人唏嘘。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位苦命的女子。

朱安生于浙江绍兴一户商人家庭,自幼生长在典型的封建式家庭中,是一个性情温顺、思想传统的小脚闺秀。1899年,年已21岁的朱安经亲戚撮合,与当时尚在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矿务铁路学堂就读的鲁迅(本名周树人)订婚,并准备在2年后正式完婚。然而鲁迅在毕业后却选择赴日留学,并未着急着结婚,直到1906年被母亲骗回国,随即被逼着完婚。彼时,朱安已经28岁,而鲁迅时年25岁。

朱安的画像

鲁迅不愿违拗母亲的意志,便和朱安拜堂成亲,但当发现新娘子是个面黄尖颏、大嘴宽额的丑女人后,竟然都没有圆房,便在婚后第三天离家出走,再赴日本。在此后漫长的30年时间里,朱安空守着“正妻”的名头,在日复一日枯燥乏味的生活中,默默地等待着丈夫能“回心转意”。

朱安在绍兴服侍婆母13年时间,1919年又跟随她搬到鲁迅在北京的住所,并负责主持家务。朱安与鲁迅间仅维持着形式上的夫妻关系,每天只有三句日常的、一模一样的对话,此外便绝少有过其他形式的交谈。虽然朱安每日生活在痛苦之中,但她对鲁迅却毫无怨恨之意,对别人提起“丈夫”时,总是反复地说大先生对她不错。

鲁迅与许广平母子

然而朱安的辛苦守候并没有换来丈夫的回心转意,因为在鲁迅的眼里,朱安只是母亲送给他的一件“礼物”,自己只负有赡养的义务,毫无爱情可言。经历多年的感情折磨后,鲁迅离开北平赴上海任教,并在1927年10月,与自己任教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时的学生许广平相恋、同居。两年后,许广平为鲁迅生下独子周海婴。

鲁迅与许广平同居的消息传到北平后,朱安的情绪备受打击,精神顿时无比萎靡。当邻居俞芳带着关心的口吻跟朱安谈及此事时,她痛苦地回答道:“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

朱安与婆母周老夫人

紧接着,朱安又以一种沮丧的口吻说道:“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即婆母周老夫人)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果然,自此以后,朱安便将全部心思放在照顾婆母身上,虽然也会时常想起鲁迅,但每次都会感到深深的惆怅与希望的幻灭。在她看来,自己只不过是个“活死人”,虽然还活在世间,但早已被人遗忘。

在名义上维持30年的夫妻关系后,鲁迅于1936年病逝,时年58岁的朱安由此成为老年丧夫的“寡妇”。鲁迅去世后,许广平起初还承担赡养婆母和朱安的责任,但没过多久,便停止了寄钱。由于当时处于抗战期间,时局的动荡引起物价飞涨,导致朱安的生活极度拮据。在这种情况下,她便听从周作人的建议,准备出售鲁迅的部分藏书来维持生计。

鲁迅先生下葬时的景象

消息传出后,与朱安许久未通音信的许广平,立刻给她写了一封信,要求她千万不能卖书,并允诺将尽力帮助她渡过难关。与此同时,许广平和鲁迅生前好友内山完造还发出联名信,呼吁文化界进行干预。为此,在1944年10月,唐弢、刘哲民作为上海文化界进步人士的代表赶赴北平,对朱安售卖鲁迅藏书的行为进行极力劝阻。

在来客面前,平日里怕见生人的朱安情绪非常激动,悲愤的对他们说道:“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可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短短两句话,道出了朱安在困顿中被世人长久遗忘的辛酸,令安唐弢、刘哲民听后为之语塞。但虽则如此,朱安还是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撤回售卖遗书的消息。

朱安最终在寂寞孤独中悄然离世  

1947年,孤苦无依的朱安一病不起,经常躺在病床上喃喃自语,希望死后能葬在丈夫身边,可惜这个梦想根本无法实现。6月29日凌晨,朱安在孤独中离世,终年68岁。朱安死时身边没有亲友照顾,死后葬于北平西直门外保福寺外,只有孤零零一座坟,并没有墓碑留下,令人见后无比唏嘘。

资料来源:《我也是鲁迅的遗物:朱安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