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布洛芬致死?这八种情况你确实得小心

 杏林长春 2019-09-16

我们之前也推出了很多文章,对儿童来说相对安全的退烧药只有对乙酰基氨基酚和布洛芬。

很多家长犯愁了:连最常吃的布洛芬都能致死,这世上还有安全的药吗?

在中国,布洛芬是儿童最常用的退热剂,可以说是有儿童的家庭中的必备药,也难怪这条新闻会引起家长们的恐慌。

0379f80d3aab4b729f981c9f86f004a8

布洛芬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和减少子宫肌肉收缩的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减轻因前列腺素引起的组织充血、肿胀、降低周围神经痛觉的敏感性。

仔细研究法国这项调查,并不是说任何人服用布洛芬都存在致命的风险,主要提醒公众在某些疾病的背景下,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副作用可能会无限扩大,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哪些疾病背景下,布洛芬要慎用或者不用呢?

本文结合这项调查报告以及世界上最新的一些研究,向大家说明布洛芬在哪些情况下不推荐使用。

(1)胃肠道疾病

前列腺素通过抑制胃壁细胞产生盐酸并通过胃内壁上皮细胞增加保护性粘液的产生,在保护胃粘膜免受酸相关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而布洛芬主要机制是减少前列腺素的合成,因此可导致上皮和消化道微血管的损伤,最常见的胃肠道不良反应是出血。

因此,在有消化性溃疡病、胃肠道出血史、幽门螺杆菌感染、憩室病或慢性炎症性肠病的患儿中,不应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并且,布洛芬不应空腹服用。

(2)低血容量

在低血容量的情况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以及儿茶酚胺能系统的上调会引起全身和肾血管收缩,从而导致肾前列腺素的产生,目的是维持肾脏灌注和肾小球滤过。

而这种保护作用会被布洛芬抑制。

因此在脱水、心力衰竭、慢性肾脏疾病史、服用潜在肾毒性药物的儿童中,应慎用布洛芬。

(3)水痘

相关研究表明,布洛芬和侵袭性链球菌感染的风险增加有关,可能是由于布洛芬导致炎性细胞因子产生减少所致。

而水痘患儿面临的严重并发症就是由侵袭性链球菌引起的支气管炎,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应用布洛芬会增加合并侵袭性球菌感染的风险,因此水痘患儿应尽量避免使用布洛芬。

同样,当患有其他存在链球菌感染可能性的疾病时也应慎用布洛芬,如中耳炎、肺炎、咽峡炎等等。

(4)小于6个月的婴儿

与较大婴儿及儿童相比,小于6个月的婴儿肾功能相对有限,肾毒性风险可能会增加。

(5)变态反应性疾病

当患儿存在哮喘、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病、或者慢性荨麻疹时,服用布洛芬可能会加重此类疾病的症状,并出现假性变态反应,表现为皮疹、荨麻疹和/或血管性水肿等等。

(6)肝脏疾病

布洛芬诱导肝损伤的机制认为是特殊的免疫原性或代谢的特异性。

由于肝硬化时存在高肾素状态,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会降低肌酐清除率,并且布洛芬有引起胃肠道出血的风险,肝硬化的病人不推荐使用布洛芬。

此外,临床中有丙型肝炎患者服用布洛芬后出现转氨酶升高的病例报道。

(7)某些风湿免疫性疾病

系统性红斑狼疮(特别是伴肾脏受累的患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会增加布洛芬引起肝损伤的风险。

(8)出血性疾病(包括抗凝治疗)

布洛芬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加重出血倾向,可能使各种存在出血倾向的疾病恶化,如血友病。

小结

UpToDate上关于布洛芬使用的建议[3]:

·应用于大于6月婴儿

·退热的常用剂量为10mg/kg;每6-8小时1次。最大日剂量为40mg/kg。

·抗炎的初始剂量为30-40mg/(kg·d),最大剂量50mg/(kg·d),分3或4次给药。

·连续应用不应超过3天

·存在高危因素患儿(如水痘、脱水、肾病等)尽量避免使用

·不建议同时服用多种非甾体类抗炎药,如交替服用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

再次强调,没有绝对安全的药物,严格按照说明书给药,密切观察不良反应,布洛芬仍然可以安全使用,不必要恐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