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鸿蒙圣主 2019-09-16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我们先来看看这段视频。

https://v.qq.com/x/page/u0717gbkjkl.html

看过火影的人都知道他是谁,为什么会这么努力,在受伤的情况下继续训练。而他这种努力和执著和我们今天想要聊的话题有一定的相连。

“毫无训练痕迹”是我经常在朋友圈里看到的一句话,他们会用这句话来开玩笑讽刺自己的健身效果,但实际上心里烦恼得狠,“为什么我练不成像xxx那样呢?”。

我相信每一位健身爱好者都有过类似的疑问和烦恼,可在健身圈里,很少会有人去谈论关于基因的话题,因为基因被视为一种比较压抑、悲观的话题,而健身行业是靠乐观和保证效果运作的。但我们并不生活在童话乐园里,我们可以天真单纯,但不能无知,也不能忽视事实。既然没人肯谈这头大象,那我今天就来谈谈它。

高应答者和低应答者

我们通常认为,假如一种被研究的训练方法的结果是阳性,那说明那种训练法就肯定有效,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每篇运动科学研究里,当研究人员提供结果的时候,他们只会给予平均值和平均数,并不会详细地给予每位参加者的前后结果。换句话说,某些参与者或许得到了很明显、很好的结果,这类人在文献中被称为“高应答者”,但某些人可能一点都没有进步或者进步很少,这类人被称为“低应答者”。

这项研究就能完美地证明这点(1):

在这项庞大的研究里,科学家们招来了585位参与者,让他们参与一个12周的渐进抗阻力训练,然后查看训练结果的多样性。

这585位参与者由243位男性和342位女性组成,都是之前没有怎么做过运动、18-40岁、BMI平均24.1的实验者。

他们的训练计划是12周的渐进抗阻力训练,只练习一只手臂,得是辅臂。训练动作为3种不同的二头弯举加2种不同的三头屈伸。第1周至第4周做3组、每组12个、用12RM重量。第5周至第9周做3组、每组8个、用8RM的重量。第10周至第12周做3组,每组6个,用6RM重量。

科学家们在实验开始之前和之后测量了参与者们的肱二头肌横切面积(用核磁共振成像)和他们的肱二头肌1RM(用牧师凳弯举)。

以下是结果: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如果用百分比来测量结果的话,你们可以发现,某些人的肌肉横切面积不仅没有增长,而且还小了2.3%至2.5%!相反某些人,光靠12周的训练就能增长55.5%至59.3%!

如果我们看1RM力量的话更离谱。某些人,在12周的训练之后,一点力量都没有增长(0%)!某些人的力量,增长了250%!

你可能问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

当今科学家们还无法确定为什么每个人之间有这么大的区别,而基因、运动历史、训练方法、饮食状况、睡眠质量等都会影响到每个人对抗阻力训练的效果(2)。但在统一所有能够控制的因素之后(比如训练、饮食和睡眠),基因是最有影响力的因素(3)。

所以,高应答者和低应答者真的存在,一套同样的训练计划,某些人可能会得到很好的效果,某些人可能会几乎没有效果,某些人可能会得到普通的效果,就是因为每个人的基因都不同。

不过,大部分人都属于高应答者和低应答者之间,高应答者和低应答者分别最多只占10%(1)。但那些健身界里最常见的网红就属于那10%。

在运动界里,基因才是王

无论哪项运动,尤其是力量型运动,比如力量举、大力士、奥举、健美等,基因才是王。我们下面来看看几位各种运动里非常成功出色的运动员。

力量举: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这位是Larry Wheels,他是一位近几年才开始出名的力量举运动员。他25岁都还不到,升高185cm,体重115kg+,能深蹲350kg+,能硬拉380kg+,能卧推270kg+,而且他还在继续进步。

奥举: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这位我想是中国人应该都知道的吕小军,得冠6次,创造了4次世界纪录。

健美: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这位是Phil Heath,他的外号就是“The Gifted”,gifted的意思是天赋。他连续7次夺冠奥林匹亚先生大赛(全球最高级健美比赛)。

Crossfit: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我对Crossfit并不是很熟悉,但我知道在CF里也有很多的基因出类拔萃的运动员,比如Brooke Ence。

这些运动员,之所以能达到他们当今的地位,大部分都是靠基因的。

你可能会反驳说“他们的基因肯定好,但不努力也是没有用的,所以你不能把他们当今的成功完全归属为他们的基因”。

我完全不否认这一点,不努力,不管怎么好的基因都是没有用的,我也并不是在说他们没有努力,相反,我相信他们比别人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才会得冠。

但是,在当今文化里,我们常常把“努力”和“基因”或“天赋”分开,说要么得努力,要么得有天赋才能成功。。。但或许“努力”和“天赋”没有我们想象地那么不同,或许那些非常努力的人就是因为他们拥有“努力的天赋”,或许以上运动员就是因为拥有“努力的基因”才会努力。。。

我想说得是,一个人的努力“度”或许也是由基因而影响的。

下面我想快速地跑题一下。

我觉得基因能解释当今健身行业里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一位健身教练应该长哪样?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穆罕默德·阿里的教练)

在健身行业里,我们经常认为,一位健身教练,或者一位网上的健身信息传播者(比如我)一定要练得像一位专业健美选手一样,否则就代表他/她对健身无知,说服力不够。很多人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人的身材越好,越说明他/她对健身很懂。

但假如你崇拜的那位健身网红身材很好是因为他/她的基因很好,不需要多么地学习关于健身的知识就能练出超好的身材呢?假如他/她用了普通人买不到的“特殊”补剂呢?

一个人的身材好并不代表他/她对健身就很了解,身材最好的人并不是最好的教练或健身信息传播者。相反,常常身材最好的人健身知识最少,因为他们想练出肌肉非常轻松。

所以,如果一位网红向你销售他/她的训练或饮食计划,而他/她的销售手段是“你也想练成我这样吗?”,你应该非常对他/她作出怀疑。

当然,我并不是在说你可以瘦得像根骨头一样去教别人如何增肌,或胖得像头猪一样教别人如何减脂。作为教练或健身信息传播者当然得拥有一定的身材,但不要认为他们的身材不是你想象当中的那样就认为他们不合格。

跑题结束。

这么说基因不好就代表玩完了吗?不,无论你的基因怎样,都能进步,但我们得带着实际的期望去健身。

实际的期望

由于健身行业是靠“30天瘦30斤”、“12周大变形”、“7种让你脂肪燃烧的食物”、“7种让你自然提升睾酮的方法”等赚钱的,而且健身行业里充满了身材好到让人羡慕的网红,人们常常会带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去健身,但这只会使普通健身人群原地踏步,浪费时间和金钱,甚至造成伤害。

我们先来谈谈减脂。

绝大多数人开始健身就是为了减肥/减脂。减脂相对来说,是一个在短时间内能达到的事。3个月的有效减脂,应该就会有很明显的变化。

可是,所有人只想着短期的减脂,几乎没人想着如何长期地控制以及维持体重。因为减脂或减肥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几乎每个想减肥的人都“成功”地减过肥,但最终体重还是反弹了,因为没有办法长期坚持下去。

问题就在这里,流行减肥法都保证在30天或3个月里让你大变形,但它们都不会教你在30天或3个月之后怎么做,所以很多小白减肥30天或3个月之后,瘦了很多,觉得很有效,很开心,但一旦减肥结束之后,他们又恢复了以前的饮食和运动习惯,体重就慢慢地反弹了。

所以想要成功减肥,并且长期地维持住减完肥后的体重,我们得学会看得长远一点,如何长期地培养健康的饮食和运动习惯。

所以想要真正成功减脂,得明白饮食是一辈子的事,不是3个月里就能完成的事。

接着就是增肌。

肌肉的增长就类似看着蜗牛爬,是一件非常缓慢的事。虽然很多新手在头一年能得到很明显的变化,但在那之后,肌肉增长就变得非常非常地慢。

我能想到能最佳证明这一点的就是一位美国健身网红Matt Ogus。

毫无训练痕迹?或许不是你的错

他打过好几次健美比赛,左边是他2011年比赛前8周的状态,体重165.5磅(75千克),右边是他2016年比赛前8周的状态,体重170磅(77千克)。

在5年的时间里,他只增了2千克的肌肉!虽然视觉效果很明显,但增肌的速度真的是非常非常地慢。

所以想要彻底地大变身,并不是靠3个月甚至1年就能做到的事,特别是增肌。

结论

所以在健身的时候,一定要带着实际的期望去健身。

如果在健身几年之后,效果还是不明显的话,你可以试着改善自己的训练和饮食,但即使你的训练和饮食非常到位,假如基因不配合的话,无论怎么练也无法练得像自己崇拜的那位网红一样。

你也不应该拿别人作为动机或目标,说“我要练得像他/她那样”,万一你没有他/她那么好的基因或特殊补剂获得渠道怎么办?相反,试着把现在的自己作为目标或动机,说“我要在1年之后要比现在的自己更壮、更强”。

那现在我们来返回火影视频。为什么我说那个视频和今天的话题相关?

我想声明一点,我并不是在批评动漫,相反,我超喜欢动漫,我也是火影粉丝。可是,就是因为这类深入我们文化的动漫、电影或电视剧,这类所谓的励志故事,使我们认为只要努力什么事情都能做到。我也很想相信这点,但事实上,某些人不管怎么努力,就是无法成为火影,健身也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每个人都能进步,无论基因怎样。

文献参考

  1. Hubal et al 2005, Variability in muscle size and strength gain after unilateral resistance training.
  2. Mann et al 2014, High Responders and Low Responders: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Variation in Response to Standardized Training
  3. Guth and Roth 2014, Genetic influence on athletic performance

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