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努力成为高手,而不是劳模

 dawn的图书馆 2019-09-16

普通人只想着把领导安排的任务做完,而不会想着做好。做的任务多了,耗的时间长了,就成为劳模了,但是,依然离高手很远。

因为,高手的努力方式和普通人不一样。

努力成为高手,而不是劳模

努力成为高手,而不是劳模

普通人只会运用传统和常规的思维,把一个汇总表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变成一个个单独的表格,但是,高手会通过公式进行计算,让系统自己完成这项工作,减少很多机械性、重复性的工作,多出的时间用来检查错误和美化表格;普通人只知道电子表格可以记录数据,做一些简单的运算,但是,高手会运用表格安排和记录工作、统计工作量和工作时间、编制流程图和指导手册等等;普通人毕业后进入公司,电子表格换行、对齐都不会,更不用说冻结、匹配、透视,碰到问题只会回避,或者理直气壮地来一句“我不会”,但是,高手会通过自我摸索和查阅教程,学会和掌握这些操作……

随着这种努力和进步方式的不同,久而久之,高手逐渐成为了高手,普通人还在努力成为劳模。

普通人只会按部就班地完成每天的工作,踩着点来上班,提前收拾好东西准备下班。高手却在思考眼前事情的长远意义,对利弊价值进行评估权衡后,按照轻重缓急的顺序,有条不紊地实施和推进,在充满成就感的工作里获得成功。高手把精力放到了权重不高、影响深远的工作上面,普通人却把精力放到了权重很大却不怎么重要的工作上面,消磨时间。

如果按照正态分布的理论进行解释,68%的人智商都是差不多;28%的人通过一些努力,可以变得突出一些,4%的人通过改变,可以成为高手。这些突出的人和高手合计起来,可以撬动70%的资源和财富,影响和掌控事态的走向。那些权重不高、影响深远的工作,足以决定70%的工作业绩,权重很大却不怎么重要的工作,即使完成得再漂亮,也出不了太多业绩。“二八”法则说的也就是这个意思。

培训师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会做课件、不怎么会讲课的,另外一类是会讲课、不怎么会做课件的,很少有这两项都做得很好的培训师。令人可悲的是,大部分的培训师课件做的不怎么样,课也讲的不怎么样。我见过小有名气的讲课型的培训师,课件逻辑不清,排版一塌糊涂,终其一生,设计的基本原则都搞不清楚。我也见过课件型的培训师,开讲的时候连个开场白都说得支支吾吾、含糊不清,年纪一大把,还掌握不了把课讲顺、讲活、讲深的技巧。

我们不否认这些培训师也在努力,也在学习,但是,他们的努力和学习只是任务式的,缺少了比较、反省和反馈。成为高手的培训师,会翻看很多课件进行对比,想方设法美化自己的课件,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优化语音语调和内容呈现。努力方式不一样,是普通人和高手在成长路上的最大的不同。

如果你不想终其一生都碌碌无为,应该转变思路,改变行动方式,努力成为高手,而不是劳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