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昭襄王五十年十一月(即公元前257年),在秦国一个叫杜邮的地方,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在众人的关注下,挥剑自刎,这个人,就是令东方列国闻之胆寒的白起。
这样一个人物,却被秦昭襄王赐死了。 原因何在? 1、被秦相范睢落井下石?提起范睢,人们就想起睚眦必报这个词语。早年,范睢在魏国效力,出使齐国的时候,齐襄王觉得范睢口才挺好,有意留下,送黄金、请吃酒,范睢觉得这样做不地道,就拒绝了齐国请求。
这遭遇,简直就是翻版的孙膑。 后来范睢凭借自己才华,终于当上了秦相,秦昭襄王亲自帮他复仇,满世界的追杀魏齐。赵国的平原君想保护魏齐,秦昭襄王便将平原君扣押;魏齐想重新逃回魏国,信陵君不纳,整个列国都没有他的容身之地了,魏齐无奈自杀。 从这个经历来看,要说范睢睚眦必报,似乎不妥,那个年代,是讲究快意恩仇的,即便是一国之君,也不敢滥杀无辜,楚平王当年杀了伍子胥的父兄,死了之后,依然被伍子胥拉出来鞭尸,再往前,纪侯向周夷王进献谗言,导致齐哀公被烹杀,自齐哀公算起,传到第九世齐襄公时,最终灭亡纪国,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九世之仇。
实际上,在秦昭襄王眼里,范睢地位是要高于白起的。也就是说,白起之死,和范睢关系不大,起码范睢在这里面不是关键性的因素。 2、白起桀骜不驯,不服调令?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秦昭襄王再次派兵攻打赵国,并包围邯郸。但是战事久拖不决,秦国想尽快解决赵国问题,便想委任白起为帅。 白起久经沙场,知道秦国不会赢,就拒绝了秦昭襄王。这倒也不打紧,但是白起做起了预言帝,扬言秦国必败。
前线战败的消息时常传来,损兵折将,秦昭襄王压力很大,就强令白起出征。白起又开始叨叨了,并且拖了三个月,才慢悠悠的出发。走到杜邮,奉令自杀。 在这几个月内,秦昭襄王是亲自去到白起家里,请他挂帅出征的,白起不去;后来秦昭襄王令范睢再次去白起家里请求,依然被拒绝。这也能说明,秦昭襄王是有容人之量的,并不会因为白起有“怨言”就将其处死。 所以,白起因为叨唠了几句话就被处决,这说法也存在问题。 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是秦昭襄王老了。 假如秦昭襄王再年轻个二十岁,白起不去也就算了,但现在的秦昭襄王已经六十八岁了!
没办法,只因秦国猛人太多。 他的母亲芈宣太后、舅舅魏冉把持秦国四十年,并且这姐弟俩很能干,将三晋、楚、齐打的服服帖帖。 面对这样的强人组合,秦昭襄王只能隐忍,这一忍,就是三十六年,这也是个狠人啊,一直忍到五十几岁。在那个年代,管你是权贵君王,还是贩夫走卒,货到这把年纪相当不易。最终,他在范睢的帮助下才得以驱除芈宣太后及魏冉势力。
所以,说到根上,还是秦昭襄王心里没底呀。如果白起能退一步,解甲归田,怕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