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曾祺问计沈从文,如何过活?沈先生:手里不是有笔吗

 gs老张 2019-09-16

徐可顺

有一天,作家汪曾祺先生问计沈从文,如何过活?沈先生来了一句,你手里不是有笔吗?从此,汪先生以笔为伍,耕耘不辍,最终成为文学名家。执笔写作是劳动。

科学家爱迪生,一次次从失败中爬起来,又继续往前迈,这一迈,让电灯走进了社会,照亮了人与自然的生活。这也是劳动。

婴幼儿冲出襁褓、挣脱父母怀抱,上幼儿园、中小学直至大学,不停地读书学习,演算求证,这还是劳动。

理发师塑型剪发、环卫工清扫垃圾,管道工、煤矿工、石油工井下作业,建筑工人钢铁积木上添砖加瓦,科学家、航天人埋头实验求索……劳动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劳动演绎着时间与空间,让日月生活得有滋有味、有光有彩。

可不知从何时起,劳动被误解了、曲解了,甚至被绑架了,劳动平台成了衡量人们地位与身份的标尺。坊间常说的,找工作,要嫁人,还是公务员,至少也得是个事业单位,体面嘛!有环卫工的地方,或许就会有人远投垃圾,心想,进不了垃圾箱,也有人会捡起来,你就是干这个的嘛!在公园里或旅游地,景致吸引人,总有人自觉不自觉地随手扔出果皮或烟头,心念有人让它回归原位嘛!路口志愿者举着小旗子,示意红灯停,可总有人趁机车一闪动,迎着红灯去了;还有人抄论文、制盗版、剽学术……这,就背离了劳动的初心,超出了劳动的格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劳动歧视。

劳动,是生存的需要,谋生的手段。人与人,人与社会,甚至家国之间,彼此都在各自领域里劳作着,辛苦着,快乐着;又靠交换彼此的劳动成果,来充盈自己的需要与生存。从这一点上讲,劳动成就着自己,也成就着别人。尊重自己的劳动,就是尊重别人的需要;体恤别人的劳动,就是达成了自己的需求。这种单极的、多极的、相互的劳动创造或成果交换,正是劳动形态的多彩制式,共同支撑着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一个人的世界肯定是苦的;单个人的劳动也养活不了自己。

时光的征程上,你我都是劳动者,个个都是追梦人。劳动面前,人人平等;职业面前,人人高贵。劳动支撑着你我他。唯愿我们,坚守劳动初心,正担劳动使命。

(此文刊登于2019年6月8日齐鲁晚报)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