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故事告诉你,血糖正常也可能患糖尿病肾病,预防糖尿病肾病要用这8招

 尚振奇 2019-09-16

姚先生今年60岁,退休干部,10年前被查出糖尿病,他深知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对自己的病非常重视,没少学习糖尿病方面的知识,自己在生活上也很注意,坚持用药从不马虎,血糖控制得一直不错,多次查空腹血糖都在7.0mmol/L以下。

但最近发现经常夜里起来上厕所,而且尿液表面常常漂浮着一层细小的泡沫,并且泡沫久久不消失,即“泡沫尿”。

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已经出现了“蛋白尿”,医生告知他出现了糖尿病肾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下一步可能发展成“尿毒症”。

对此,他深感疑惑:血糖一直控制良好,怎么还会出现并发症呢?原来姚先生除了血糖高外,最近两年血压也偏高,140~150/90~100毫米汞柱,平时保持低盐饮食和运动锻炼有时也能控制在正常范围,但他没有什么不适,头不晕,耳不鸣,自认为高血压不是太严重,不愿意吃药控制,但医生说他的糖尿病肾病可能与血压高有一定的关系,如果早点重视,能把血压控制在标准范围,也许会延缓肾病的发生,听了医生的一番话,姚先生很后悔!

实际上,临床上很多糖尿病患者因为忽视血压的控制,而过早出现糖尿病肾病的情况并不罕见。

糖尿病肾病危害极大,如果不积极治疗,后期可能会发生尿毒症,需要血液透析或肾移植治疗,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所以糖友一定要引以为鉴,加强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和早期筛查,积极采取有效干预措施。

本文会详细介绍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预防措施和筛查方法,希望对读者朋友有帮助。

1.糖尿病肾病的定义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即'糖尿病肾病',是指由糖尿病所致的慢性肾脏疾病。

糖尿病肾病起病隐,进展缓慢,早期为微量蛋白尿,随后发展为持续性蛋白尿,但是患者多无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表现为尿中泡沫多。

随着肾脏损害的进一步加重,将逐渐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升高)、肾性高血压、水肿,最后病情进展至晚期,出现严重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糖尿病肾病是可以预防的

糖尿病肾病的基本病理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基质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

糖尿病肾病早期,肾小球并无实质性损伤,经严格控制血糖后,能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滤过环境,从而使微量蛋白尿排出减少,甚至可以使病情恢复正常。

但若进入晚期,则为不可逆病变,治疗只能延缓病情发展,因此糖尿病肾病强调早期干预及治疗。

糖尿病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无疑与血糖控制不佳有关,除了高血糖,还有其他因素,如高血压、血脂紊乱、高蛋白饮食等,特别是高血压可以说是除高血糖外的第二大危险因素,所以我们应该格外重视。

有研究证实,改善多种危险因素(降糖、降脂、降压并且加强干预)糖尿病肾脏病变发展到肾功能衰竭的比例明显下降,生存率明显增加。

因此,糖尿病患者通过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并积极采取健康生活方式(饮食疗法及体育锻炼)是可以来预防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的。

3.预糖尿病肾病的8项措施

(1)控制血糖要达目标

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肾病的基础。血糖达标可以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可以帮助1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减少一半, 2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降低 1/3,并显著减少微量白蛋白尿。

但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也要遵循个体化的原则,理想的血糖控制目标值是:空腹血糖低于 6.1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低于 8.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低于 6.5%,中老年患者可适当放宽,糖化血红蛋白建议控制在7%-9%。

需要强调的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值可能不准确,因为慢性肾病患者的红细胞寿命缩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会被低估。

(2)血压控制要严格

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严格控制血压可以减少白蛋白排泄,延缓肾功能恶化。

糖尿病患者血压控制的要求比一般人更严格,对普通糖尿病患者,血压建议控制在 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有微量白蛋白尿的糖尿病肾病患者,血压建议控制在 120/80 毫米汞柱以下。

(3)血脂控制别忽视

脂肪胆固醇代谢障碍,促进肾小球、肾毛细血管内膜增厚硬化变性,使其丧失正常功能,当糖尿病肾脏病变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8mmoL/L,甘油三脂>2.26mmoL/L时需要启动降脂治疗。

血脂控制目标是:总胆固醇(TC)<4.5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6mmol/L(注:若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则应控制在1.8 mmol/L以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1mmol/L,甘油三酯(TG)<1.5mmol/L,其中以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最重要。

(4)预防肾病早戒烟

吸烟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会引起肾小球动脉痉挛,还可能损害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组织缺血、缺氧加速肾功能下降。

有专家提出,糖尿病肾病患者大量吸烟,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手段,肾功能都会急剧下降。吸烟不仅是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还会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意外等的发生,也是糖尿病肾病发生和发展的独立因素,会加重糖尿病肾病的微血管并发症。

所以,糖尿病患者必须戒烟。

(5) 积极治疗泌尿系感染

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尿路感染,尤其是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一旦发生,要合理选择抗生素,防止引起逆行感染引起肾脏病变。

(6) 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伤的药物

临床上大部分药物以原形或代谢物的形式经肾脏排出,有些降糖药、抗生素等可能对肾脏带来不良影响,应避免使用。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7)造影检查要慎重

造影剂会对肾脏造成损害,临床期肾病应避免造影检查。

如服用二甲双胍治疗患者,在造影的前后48小时要停服,以免造影剂损害肾脏,使二甲双胍排泄障碍,引起乳酸中毒。

(8)定期检查


定期进行肾病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测定是发现糖尿病肾病最敏感、最准确的指标,只要确诊了糖尿病,应常规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患者一旦确诊,每年都要进行筛查,发现异常及时就医,检查项目如下:

1)病程大于5年的1型糖尿病以及所有初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要每年筛查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

2)所有成年糖尿病患者不管ACR如何,每年需要至少检查一次血清肌酐,并用血肌酐估算GFR(肾小球滤过率)。

3)如发现ACR异常,需要在3-6个月内再重复检查2次,如果3次中ACR有2次升高,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便可诊断为微量白蛋白尿。

4)肾小球滤过率(GFR)的降低会导致胱抑素 C 浓度的升高,因此胱抑素 C (Cys-C)可以作为一个较为理想的内源性测定肾小球滤过功能的物质,对于早期检测到糖尿病肾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5)临床认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h Hcy) 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测定糖尿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有助于对 2 型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作出判断和监测。

6)糖尿病肾病和视网膜病变都属于糖尿病的微血管病变,二者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糖尿病肾病患者绝大多数存在视网膜病变,眼底视网膜病变是发现糖尿病肾病和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重要线索和依据。

小贴士:

24小时尿微量蛋白与尿白蛋白/肌酐比的区别?

尿白蛋白/肌酐比(ACR)是指尿微量蛋白与尿肌酐的比值,是一项简单、快捷、准确反映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的指标。糖尿病患者检测尿ACR是用来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浓度,诊断是否患有早期糖尿病肾病。

临床医生经过研究显示,晨尿ACR与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呈高度相关,所以采用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可以代替24小时尿微量蛋白的排出比。并且其留取方法与留取24小时尿相比,简单易行,对于老年人来说比较简便。

作者:驻马店市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  陈泉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