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终于有人把保险的本质讲清楚了,大白话一听就懂,再也不会被骗

 水墨烟山 2019-09-16

保险在现代社会对于个人和家庭都是不可或缺的配置,但是有很多人还是对保险心存疑虑:保险是骗局吗?保险公司是不是传销公司?我以前和别人聊天,问他你为什么说保险是骗局,对方说我每年花一万买了个保险,交了五年什么事事情都没发生,我要退保,只退了一万,这不就是骗局吗?我说可是保险公司保障了你五年对应的风险呀。对方说,可是我没有发生意外啊,保险公司没有赔付我,当然应该把钱全部退给我。听到这样的描述我瞬间无语,感觉聊不下去了。

保险究竟是什么?很少能看到一个全面的分析,我们接触到的不是推销员和保险公司的和实际不十分贴合的商业宣传就是专业分析师口中高深莫测的专业术语,对于普通人理解保险形成巨大的障碍,本文试图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分析这个问题。

一、2019年上半年保险行业现状

8月26日,银保监会发布1-7月保险业经营情况。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行业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2.81万亿元,同比增长13.85%。

其中,财产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6773亿元,同比增长8%;人身险业务实现保费收入21314亿元,同比增长15.85%。寿险原保险保费收入16136亿元,同比增长12.21%;健康险原保险保费收入4444亿元,同比增长31.09%;人身意外伤害险原保险保费收入733亿元,同比增长16.72%。

赔付支出方面,1-7月原保险赔付支出为7254亿元,同比增长4.78%,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3458亿元,同比增长10.69%;人身险原保险赔付支出3796亿元,同比下降0.08%。其中,寿险业务赔款支出2397亿元,同比下降13.4%;健康险原保险赔付支出1229亿元,同比增长39.18%;意外险赔付支出170亿元,同比增长14.86%。

我们可以看出来随着保险的发展,其已经实现的赔付同比增长,切实为保户的权益做出了应付的责任。此处以中国平安为例,我们看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其营业收入和赔付支出的变化,为采用最新的数据,此处以中报数据为准。

终于有人把保险的本质讲清楚了,大白话一听就懂,再也不会被骗
终于有人把保险的本质讲清楚了,大白话一听就懂,再也不会被骗

如图,中国平安的保险收入从2009年的926.85亿增长到2019年的4464.81亿,而赔付支出同时期从158.59亿增长到1114.55亿,赔付支出/保险收入从17.11%增长到24.96%,通过理赔,中国平安为数以千万计的家庭和个人提供了保障。

那么为什么还有大量的人一口咬定保险是骗人的呢?说保险是中国被黑最惨的行业,一点也不夸张,网上随便一搜索就能看到大量把保险和骗局联系在一起的文章。

终于有人把保险的本质讲清楚了,大白话一听就懂,再也不会被骗

这种刻板的印象主要原因是因为保险这种产品的特殊项,其次是因为保险销售中历史遗留的一些问题所致。

二、保险是很特殊的产品

我们在商品买一件衣服穿在身上,然后付款,理所当然,这衣服我们看得见摸得着,没人有意见,我们去按摩店找师傅做个按摩,这个服务我们也能感受到,付款也没意见。但是保险就不一样了,它是属于未来的服务,而且是一种可能的服务。

为了叙述方便我建立一个简单的模型,现在有100个人,以20年为考察期,每个人在前十年可以赚100万,在后十年可以赚500万,我们通过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预测在未来的十年内这100个人中有五个人会遭遇一个意外,这个意外会造成200万的损失,但是我们不知道这个意外会发生在具体哪个人身上。

人类很善于从战略角度长远考虑问题,趋利避害是本能,对于个体来说用最下的成本为自己谋取最大的利益是天然的选择。如果这100个人位于未来的风险事件无动于衷,那么十年后倒霉的五个人会付出200万的代价,前十年只赚了100万,破产,后面本来可以赚的500万就不能赚到了。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只要付出的代价低于500万,原则上这五个人都愿意去付出,但是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再去筹措这笔钱属于事后补救,时效性大打折扣,剩下的95个人也未必愿意帮忙。

怎么办呢?保险就出来了,保险是一种事前对风险做出应对的产品。现在有一家保险公司站出来对这100个人说,你们会有5个人遭受200万的损失,为了对冲掉这个风险需要1000万,如果你们愿意每个人一年给我1万,我给你们存起来,当灾难发生的时候就把这笔为了风险提前备下的储备资金拿出来给遭受不幸的人使用,你们愿意吗?

我们知道每个人遭受不幸的概率只有5%,但是不幸发生的时候就会付出100%的500万代价,为用每年一万,共十万来购买一份保障,保护自己绝不会发生这种不幸呢(当不幸发生的时候储备金可以把损失对冲掉)?还是节省下这10万,来听天由命,如果真的倒霉就任命等死呢?

在长久的进化中我们早已经学会用合适的代价去避免那些足以让我们承受致命风险的灾难。如果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没有这样的秉性,那么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在无数不可控制的起起伏伏中一定会消亡,最后剩下来的一定是前者,就是提前为未来的风险事件做好准备的人。

我们种树,我们储蓄,我们购买保险都是基于对未来的预测,根据趋利避害和利益最大化做出的进化选择。而未来永远是不可预知的,所以说我们做的应对都是对一个可能发生的事情做的应对。比如一个家庭为了小孩上大学提前三年就开始积攒教育准备金,但是最后小孩申请到了免费的名额,风险事件没有发生,或者最后发现上大学的学费比自己储备的高得多,风险事件不仅发生了而且严重得多。

我讲这些就是为了说明保险的本质,是我们对未来的而不是现在的,风险事件而不是确定性事件,做出的有限应对而不是无限 的一种服务而不是商品。

三、现实很骨感

这里就结束了吗?并不是。当100个人愿意每人付出一年一年共十年来给自己购买一件防弹衣,确保不行的子弹射中自己的时候自己仍然可以安然无恙,忽然,保险公司宣布,我不干了。

为什么?保险公司不赚钱呀,谁愿意去做呢。于是这100个人就害怕了,没人提供保障服务可不行,于是就说,那我们愿意多交一些钱。保险公司一琢磨,你们每个人都十年赚200万,我也赚200万吧,最后决定收1200万,每个人每年交一万二,交十年。

注意,这里出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保险公司收到的钱一定比需要赔付的钱多,只有保险公司赚钱了它才会继续经营,一个生意只有交易双方都觉得满意才能持续存在,一个公司只有客户和股东都觉得满意才能持续经营。

经常有人说,你看保险公司每年赚那么多钱,太黑心了。仿佛赚钱是一种见不得人的勾当却忘记了我们整个社会都建立在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如果这个公司不能为社会提供足够的价值,它怎么可能赚钱呢?当我们去购买一件商品或者服务的时候只需要考虑自己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是否满意即可,至于提供商品和服务的公司赚多少真的不必替人忧虑。

我们在前面讲过保险只能提供对未来风险有限的应对,你付出多少的代价(保费)就能获取多少的保障(保额),但是在保险行业的发展中,保险公司并不是开门等着别人上门,而是采取代理的形式,以"行商"的方式去推销。应该说这样的经营方式有效的推动了保险行业的发展,但是代理人队伍的良莠不齐也对很多人造成了伤害。

终于有人把保险的本质讲清楚了,大白话一听就懂,再也不会被骗

如图从2012年到2019年年中为止,中国平安的代理人从51.3万人上升到128.6万,庞大的代理人队伍自然难免有人为了业绩去做一些擦边球甚至欺瞒哄骗,俗话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个别人的不法行为经过媒体的渲染包装很快就演化成了社会对行业的整体不良印象。

保险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通过自己的付出去得到一份保障,核心是转移自己的风险,那些宣传买保险做投资,买保险保一切的宣传可休矣,一定要想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愿意付出什么,得到了什么。

四、怎么买保险

怎么买到靠谱的保险呢?首先要理性分析自己的需求,自己未来可能面对的风险有哪些?是自己的医疗,年迈后的养老还是小孩的教育等等,因为需求才去消费,如果自己的小孩都已经毕业参加工作了还去购买小孩的教育保险不是闹笑话吗?未来的风险千万种,对应的保险产品也有极大的区别,一定要买自己真正需要的产品。

其次分析自己的经济承受力,既要考虑风险的大小和紧迫程度,也要考虑经济性,商业社会付出和收获一定是对等的,不可能出现自己交了10万的养老保险最后要求保险公司给自己100万的养老金。我们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扮演不同的角色,事情的轻重缓急也不一样,一定要量力而行,切记不计代价追求高大上,造成资金的浪费。

最后要选择合适的渠道和产品。我们可以通过银行、保险公司官网、代理机构和代理人等多渠道了解相关的产品特色的费用,在选择保险时,"买什么险种"比"花多少钱买"更重要。因此,消费者必须确立"全面保障,稳健理财"的概念。保险就是要保障人身最基本的三大类风险:身故、意外伤害和疾病。对应的保险种类分别是人寿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健康保险,这三者共同构成了"全面保障、稳健理财"的"金三角"。在可供选择的险种中,要仔细分析和比较相关险种的投保条件、保险责任、责任免除、缴费方式和保单的附属功能,选择与自己风险保障需要最大限度吻合的保险产品或保险产品组合。

理清需求,合理规划,读懂保险的条款,选择合适的产品,才能发挥好保险以小博大的金融杠杆作用,为自己的人生重要阶段保驾护航,晴天修伞,未雨绸缪,平平安安走好每一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