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笔字练完颜体,然后怎么办?

 a岳阳 2019-09-16

练完颜体,如果你指的是颜体的正楷,那么一般有三个选择,

一是顺势进入颜体的行书临习,然后尽快进入行书的笔法练习,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了,可以说是无缝对接。这里有两个选择一是《祭侄稿》,一是《争座位帖》。学颜体的朋友有福了,因为大多学行书从《兰亭序》《圣教序》临起,可那都已经不是王羲之亲手写的了,那有大王的气息?那有颜真卿这么好的老师,千年前专门给我们亲笔写了一幅真迹,学行书学真迹,这是啥感觉。颜家军独一份专为学颜体的私人订制的。有人说开始学颜体,先不要临《祭侄稿》。认为他是颜老先生行书的顶峰之作,且在最悲愤的的时候写的,没有充分的笔法积累感情积累,是学不来的,对这种故弄玄虚,神乎幽玄的说法,我就先问一句,你临过《祭侄稿》没?大的概率是没临过,因为,如果临过《祭侄稿》之后你就会对颜体字的楷书也有了更高层次的认识,你就在笔法上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人对颜体的认识大都是肥而臃肿的概念,那是因为《勤礼碑》《多宝塔》是碑刻,有刻工的二次创作,导致了颜体笔法的过分夸张,启功先生说“透过刀法看笔法”,就指的让人们尽量理解碑刻痕迹里书法家的原来笔法。

可是,《祭侄稿》是唯一一幅颜真卿的真迹,而且是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随手拿了一支秃笔,瞬间感情大爆发,真实的不能再真了,笔法纹路看的清清楚楚,实实在在。原来颜体的线条挺苗条的,有粗有细,不肥啊!那种遒劲,大开大合,刚柔相济,挥斥方遒的书写感,太强烈了,临上一次,就让人爱不释手,大呼过瘾!而且我们学的《兰亭序》为第一行书,但都知道,他不是王羲之的原帖,再好也是别人临摹双钩的东东,不是原汁原味了。而《祭侄稿》是颜真卿的真迹,虽说是第二行书,实际上,历来许多大书法家更认为他才是真真正正的第一行书。很简单,组装电器和原装的能比吗?。而且我的切身感受,临过一阵子《祭侄稿》再回过头重临颜楷书,原来不理解的笔法,把握不好的地方,立刻秒杀,那都不是事了。

再一个是临《争座位帖》也好,我的体会,争座位帖看着多而繁杂,其实临进去反而越来越有感觉了,书体有篆籀感,有一定难度,所以临此帖,最好参考何绍基的《临争座位帖》,我觉得,这是所有临帖里,最能完美书写表达颜真卿笔法的名家临帖了。

二是扩大颜体书体的范围,以颜体书法为线索,找到那些以颜体书法为根基,不断开创探索,最后形成自己风格的书法家,这里介绍几位 一是钱南园,一是民国时期的谭延闿和华世奎,三人里最好是钱沣钱南园,其书法以颜体为基础,吸收了众家之长,形成独具一格的“钱体”。有众多书法家一致认可:“天下称一千年中,颜、钱齐名无异词。”而且历代的书法家,学习颜体,都是参考了钱南园的笔法才进入颜体的临习,比如光绪老师翁同龢,何绍基,刘墉刘罗锅,当代书法大家舒同,还有上面说的华世奎,谭延闿等,书法大家李瑞清也高度推崇钱南园,说他“能以阳刚学鲁公,千古一人而已。”

其书法浑厚沉郁,又方正严谨,后又熔欧阳询、米芾,汉碑等家为一炉,形成了自家的独立风格,所以在学习钱南园的时侯,同时也多少学到了欧体,特别是米芾的流畅笔法,为以后专门临习米芾的行书打下较好基础。

为什么临完颜体要临钱南园的书法,最主要是上述碑刻的原因,使颜体除了祭侄稿外,多少有点肉,圆转的体验。而钱南园的书法因为吸收了欧阳询的,米芾的笔法,他两位都是笔法俊俏挺拔,作风凌厉。这样一融合对冲,就完美的重塑了颜体的风格,使其更加英俊挺拔,有棱有角,潇洒流畅,我觉得,这才是钱南园千年颜体最大的贡献。也是我推荐钱沣的主要原因。

三是可以颜体为基础,开始临习别家的书法风格,建议最好不要再临唐代或唐代以下名家的了,因为唐楷已经使书法严谨,法度森严,形成了一个书法高峰,不好的一面就是已经程式化,法度化,特别是唐楷过分注重起笔,收笔。和转折,反倒轻视了运笔的过程,使书法格式化。因此,最好直接上溯到魏晋时期的楷书,古人言:"晋之书法,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特点是行笔潇洒,如一股清流,直达笔端,一洗唐楷的格式化。这里首推锺繇小楷《荐季直表》《宣示表》《力命表》。张怀瓘《书断》品论“真书古雅,道合神明,则元常第一,点划之间,多有异趣,古雅有馀。秦汉以来,一人而已”。元常就是指的钟繇本人。其次是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小楷。也可以进入《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碑刻临习。都是这一时期的典范之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