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玲 图-网络 编-叮当 女儿今年升入六年级了。班主任老师开学给家长们发了一封信,很多内容我都特别赞同。我截取了一部分,分享给大家。 线框里面是我的理解和补充。也是画蛇添足,尽量简洁地写吧。即将来到的“小升初”考试,可能会给孩子们一些压力。那么,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关爱呢?下面我给家人们提几点建议,供各位家长参考:1. 鼓励孩子战胜困难。六年级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孩子可能会觉得比平时辛苦一些,我们要鼓励孩子正视困难、想办法克服困难,同时要善于发现孩子们一点一滴的进步,对他们通过努力取得的成绩及时表扬、鼓励,使他们有更多的乐趣投入到紧张的学习当中。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坏,受制于许多方面。即使是学习条件相同,也会因为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以及个人的理解、反应、接受能力的不同而产生差别。但是, 在相同的条件下自己与自己比,越是努力成绩就肯定越好。俗话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平时的耕耘,就是不停地积累的过程。罗玲老师:相当于我说的关于学习观:不要以为学习是很容易的、一蹴而就的事。付出是必需的。相信努力有用。当你感觉吃力的时候,恰是你进步最大的时候。困难和失败都是正常的。做不好、有挫败感、出错丢分,这是常态,要正视。多看积极的一面,多看到进步和闪光点,通过正向反馈增强兴趣。少横向比较!班主任老师:
2. 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家长可以对孩子提出如下的要求:练习中通过自己努力能做出来的,尽量不问别人;自己实在难以完成的题目也要认真思考,在请家长讲解时先说清自己对于题目的理解,说清自己在哪个具体地方不理解。家长的辅导主要在导,通过对疑难问题的“诊断”,从孩子的思维障碍出发,一个一个地加以排除,启发孩子真正地弄懂道理。这种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对于孩子将来的学习也是非常有利的。 罗玲老师:教孩子学习方法,思路的启发和引导比结果和成绩更重要。家长不要图效率,都直接告诉答案,要跟在孩子后面,让孩子在前面思考探索。家长像个侦探一样,慢慢搞清孩子的困惑和思路,以及这是在何时哪里发生的,怎样改进。目的不是单单知道这次的答案和结果,而是在过程中,锻炼他的能力,让他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 
班主任老师:
3. 鼓励孩子多读书、读好书,与名著为友、与经典为伴。在当前的课改形势下,考试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考核的内容不再是纯粹的基本知识、书本内容,尤其是语文,更多的是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课外拓展。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要引导他们多读课外书,扩大知识面,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罗玲老师:拓展知识面,别局限于教材。非常高兴老师也是倡导这一点的!教材是最基本的知识框架,是干粮。大量补充课外知识,才能营养全面,孩子对学习才会有兴趣!融会贯通的意思是——积累知识就像拼拼图一样,积累多了,再学新的就会更容易。因为知识之间互相促进,加深理解,增强记忆。而头脑里庞大的知识网络,又是创新创造的基础。 班主任老师:
4. 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十一、二岁的孩子们早就把自己当成了大人,他们最爱说的话就是“我能行”、“我自己的事我自己知道” 。在这个阶段里,我们更要多关心孩子。成长是快乐的,也是青涩的,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和孩子多沟通、多交流,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真正从思想上情感上了解他们、关心他们、帮助他们!罗玲老师:孩子大了,关注心理成长,多平等沟通。青春前期的孩子,更加有主见、渴望自主,希望有自己的空间,不会简单地听父母的话,也更重视同伴,开始在意自己在异性同学眼里的形象……所以,家长不要简单粗暴地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建立相互的信任,给他们空间。当然也不能简单地撒手,要以平等的角度和他们探讨,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孩子三观逐渐形成的时期,家长要从多个层面,给他们影响。比如,身教示范、环境、同伴、文学影视作品、给实践体验的机会等等。上面只有四条,看似简单,但如果家长真的能认真做好,那确实可以给到孩子切实的帮助。一起加油吧!本公众号部分图片为网络无版权声明图片,如有侵权请留言联系我们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