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巴刻《重尋聖潔》 第一章 聖潔是甚麼?為何重要? Part1

 Gabriel1003 2019-09-17

第一章   聖潔是甚麼?為何重要?

那召你們的既是聖潔的,你們在一切所行的事上也要聖潔。因為聖經上記著說:“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彼前一15-16,本書全部引用經文,除特別聲明外,皆取自新譯本,下同)

“你們要竭力追求……聖潔。如果沒有聖潔,誰也不能見主。”(來十二14)

失去寶貴的過去

祖父的鐘不但顯示時分秒,還顯示星期幾、哪個月份、甚麼月相(比如是新月還是滿月)。它是一件老式的東西,其中一個鉛鐘錘上刻了“一七八九”的字樣——那是法國大革命、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作美國第一任總統的年份。一九九一年,約翰衛斯理(John Wesley)逝世二百周年,我寫下這段話:“可以說,我們的鐘在他去世前,已經開始走動。”它也是個音樂鐘,屬於不太尋常的類型:每小時敲響一次,還有一個內置鐘琴(黃銅柱上有幾個輕盈的小錘子,上面的小球敲響鐘鈴,每三小時就奏出三分鐘曲調)。有四首曲子,我們只認得兩首,因為今天仍可聽到;另外兩首聽起來像鄉村舞曲的,我們就不認識了。不但我們一家人不認得,凡聽見的人也沒有頭緒。很可惜,多年來人們忘了這些美妙的曲調。我們真想認識這些曲子多一點。

同樣,人大多忘了教會歷來怎樣教導聖潔,這也十分可惜,因為這是上帝榮耀的核心,對人的心靈是有益處的。

差不多六十年前,我在學校讀到吉卜林(Rudyard Kipling)寫的一首詩,名為《林中路》,開頭幾句是這樣的:

曾有一條林中路,

七十年前被封了,

複遭風霜雨露毀。

如今絲毫看不出,

曾有一條林中路。

大概因為我喜歡在樹林中漫步,所以這些詩句深深感動我。一次又一次,當人的愚蠢、粗心大意或疏忽令我們失去寶貴的東西,使我忍不住哀痛(我承認,作為環保人士和基督徒,我常有那種經驗),吉卜林的詩句就在腦海出現。現在當我思量,教會今天失去聖經所講的聖潔真理,這些詩句又縈繞心頭。

我們基督徒的聖潔遺產

曾有一段時期,所有基督徒都十分強調,上帝實在呼召人聖潔,他們以很深刻的見解,談到上帝使我們聖潔。尤其是福音派基督教,提過無數個主題,談到聖潔要求我們甚麼,聖潔怎樣影響我們,聖靈用甚麼方法、透過甚麼操練使我們成聖,聖潔如何增加我們的確據、喜樂和對上帝的用處。

清教徒堅持,人的一切生活和關係都要“向主聖潔”。約翰衛斯理告訴世人,上帝興起循道主義,“要在各地傳揚聖經所說的聖潔”。十九世紀中葉與二十世紀中葉之間,“聖潔復興運動”觸摸到所有福音派基督徒,帕菲比(Phoebe Palmer)、慕耳(Handley Moule)、慕安得烈(Andrew Murray)、賓路易師母(Jessie Penn Lewis)、邁爾(F. B. Meyer)、章伯斯(Oswald Chambers)、波拿爾(Horatius Bonar)、卡邁克爾(Amy Camichael)和麥克斯韋(L. B. Maxwell)是其中幾位領導人物。

在宗教改革的另一端,俄國東正教的撒拉弗(Seraphim of Sarov)、羅馬天主教的大德蘭(Teresa of Avila)、依納爵(Ignatius Loyola)、蓋恩夫人(Madame Guyon)和格魯(Père Grou)以類似方式,作聖潔使徒服事人。我們要曉得,正如約翰衛斯理清楚看到,宗教改革的分歧,在成聖和聖靈的教義上,遠遠不及稱義和彌撒方面那麼強烈。

在以前的日子,所有基督教會都強調聖潔,但今天何等不同!聽聽我們今天講的道,讀讀我們寫的書,看看我們基督徒滑稽可笑、世俗、好爭吵的表現,你就難以想像,曾有一段時期,聖潔大道為篤信聖經的人清楚鋪設,傳道人和信徒都知道那是甚麼,會用權威和信心談到它。“複遭風霜雨露毀”。現在我們要重建、重開這條路,確實要從有擦痕的地方開始。

我們在舊約讀到,以撒被迫要重新安置家人,重新在異地落地生根。“他父親亞伯拉罕在世的時候,僕人所挖的水井,在亞伯拉罕死後都被非利士人塞住了。以撒重新挖掘這些井”(創二十六18)。沒有水源,以撒的家人、僕人、牲畜,甚至他本人都無法生存,所以,以撒要為大家找水源。他沒有用占卜杖探測水源,勘探新井,這方法未知可否成功;他直接去找舊井。他知道,只要清理了非利士人惡意填進舊井的泥土和瓦礫,就可以得到水源。

以撒的行動,反映兩個簡單的屬靈原則,可在這裡直接應用:1、尋回舊真理,這真理在昔日是祝福的工具。當人發現新的方法無效,就知道上帝在今天可再用舊真理,成為祝福的工具;2、在舊真理失色的日子,人用偏見、惡意、冷漠扭曲它。今天的人不應嚇怕了,不敢尋回舊真理。

我在本書就是跟隨這些原則。沒有新奇事物。我取材於上一代基督徒的智慧,心存感激。

失落的世界

福爾摩斯故事的作者柯南道爾爵士(Arthur Conan Doyle)寫了另一個冒險故事,叫《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書中說查林傑教授(Professor Challenger)和朋友爬上南美洲一個據稱無人能到的高原,在那裡發現了恐龍,以及前所未知的人類生活方式。這故事無疑為九至九十歲童心未泯的人而寫。記得那時我大約十歲,英國電臺把這故事錄製成連續劇,在兒童時段播出,我當時的興奮激動,現在還歷歷在目。當查林傑教授告訴科學家同儕所見所聞,他們冷漠不信,雙方爭持不休,故事就在這裡結束。

我要在本書證明:真有基督徒聖潔這回事,這失落世界是真實的。當我談到我們混亂生活中超自然的事物,會有人相信嗎?當我談到很多人未曾認識的生活方式,會有人相信嗎?當我談到這些古老觀念,人會以為我是甚麼樣的屬靈恐龍?不用擔心。格蘭特(Cary Grant)說:“應做的,就去做。”這句話值得注意。在我看來,那是說,無論人是否認真看待我,我的責任是氣定神閒解釋。我現在就開始吧。

聖潔學校,禱告學校

我為本書所擬的一個書名是《在聖潔學校與基督同在》。這是故意模仿甚至抄襲慕安得烈的書名《在禱告學校與基督同在》(中譯本:《禱告的學校》,臺灣,校園,二零零零)。這位兩代前在南非事奉的靈修書作者,很受人欣賞。我採用慕安得烈的書名,是要強調三個真理,我認為這是我接下來要談論內容的基礎。(慕安得烈會——而且確實是——同意這三個真理,正如他的許多著作清楚顯示的。)

第一個真理

基督徒雖然透過重生,出於本能會追求聖潔,像自然會祈禱那樣(祈禱其實是聖潔的一部分),但正如我們跟著會看到的,基督徒要在實踐中,透過經驗來學習。耶穌“因著所受的苦難學會了順從”(來五8)——祂直到受難,並且在受難中,仍然真正遵行父上帝的旨意,由此學到順服的要求、代價和影響。同樣,基督徒一定要祈禱,從掙扎著祈禱,學會祈禱;為心靈的純潔和生命的公義爭戰,由此學會聖潔。

天才少年進網球學校,想學打球,很快就發現課程的核心,不是教戰術,而是練發球和擊球,要養成新的習慣與反應,消除習性的弱點。日常要做的是在球場上跟真對手對練,不斷重複指定動作,以求徹底練好這些動作。這樣做真的累垮人。

祈禱和聖潔是在類似情況下學習:立志委身,形成習慣,與真對手爭戰(在這兒是與撒但爭戰)撒但極其狡猾,經常攻擊我們的弱點。世人看為我們強項的,是撒但多個攻擊的目標:我們傲慢、自恃,正中牠下懷;同樣,灰心喪膽、慣於苛刻和發怒、沒有紀律(無論是外表還是內心)、逃避責任、不敬畏上帝、故意沉迷在自知不對的事上,都給撒但留了地步。撒但既擅長柔道,又擅長正面攻擊,我們要時常提防牠。

第二個真理

像學習祈禱那樣,學習聖潔的過程,宜看為受訓於一所學校——上帝設立的學校。其中的課程、教員、校規、紀律、重大活動的獎勵,以及一起學習、遊戲、討論、作伴的同學,都在上帝主權的看顧之下。

在祈禱和聖潔的路上邁進,是與罪和撒但展開屬靈爭戰的一個主要形式;它也是上帝編定和計畫的一個教育過程,為改進、淨化、擴大、激勵、強化我們,使我們成熟。透過以上步驟,祂循序漸進帶領我們,達到祂期望的道德和屬靈狀況。

小學的體育課,以及成人在健身室的鍛煉,也許最能說明這種情況;要求我們忍受一些難以享受的事。我在小學時,又高又瘦、笨手笨腳,厭惡體育鍛煉。別人覺得容易,看為樂趣,遠比我做得好,我卻做得很差。但我不懷疑它非常有益。後來我用了幾年時間,堅持不懈做健身操和舉重練習,頗能幫助我在其它不是立刻見效的訓練上,明白不停練習的好處。上帝訓練人聖潔的程式,常包括好幾個這樣的訓練。

我們必須清晰知道,無論還有甚麼原因,上帝使我們處於喜樂與憂愁、成就與困擾、雀躍與失望、快樂與痛苦等造成我們現實人生的情緒,所有這些經驗都是上帝的聖潔學校為我們設計的部分課程,是祂屬靈的體育館,要重新塑造我們,重建我們,使我們在道德上像耶穌基督。

據說有一次大德蘭出外旅行,坐騎猛然把她摔進泥中,這位勇敢聖徒在泥濘中掙扎著站穩時,第一句話就說:”主啊,如果你是這樣對待朋友的話,難怪你這麼少朋友了!”大德蘭最吸引人的地方之一,是她可以跟上帝這樣開玩笑。但沒有人比她更清楚,上帝早已計畫她生命的起起伏伏,為要模造她的品格,擴大她的心胸,深化她的敬虔。對她而言這是真實的,對我們所有人也是一樣。

第三個真理

在上帝的聖潔學校裡,主耶穌基督——父上帝的兒子、基督徒的救主——與我們同在,我們與祂同在,與祂的關係是主和僕、領袖和跟隨者、老師和學生。瞭解這一點極其重要。為甚麼在聖潔學校,正如我們送兒女上的學校那樣,有些人比較超前?我們如何解釋不同的進步步伐?基本上,造成分別的不是智商,不是讀了多少書,參加了多少會議、營會、課程,而是在無常的一生中,與基督保持相交。

基督已經復活。祂現在活著。透過祂的話和聖靈,祂今天呼召我們歸向祂,接受祂為我們的救主和主宰,作祂的門徒和跟隨者。客觀來說——就事實而言——與人在特別時刻感受到的不同,耶穌的“在”,以及祂與我們門徒的個人關係,就像很久以前祂在地上親身同在,親口說出安慰和命令的話那樣,是鐵一般的事實。有些人堅定並切實考慮這事實,有些人卻不。這就造成彼此的分別。

我就是指這個。有些人信靠耶穌為救主,習慣了無論遇見任何事,都到祂那裡去,要弄清楚,作為祂的門徒他們應如何回應。“到祂那裡去”是一個概括性說法,包含三件事:祈禱;默想——包括思想、反省、從聖經找出結論,在耶穌面前,直接應用在自己身上;在聖靈特別光照的過程中,不斷向祂開放。這樣的基督徒會看到他們要:

. 把自己完全奉獻給上帝,像耶穌那樣;

. 只說、只做父上帝喜悅的事,像耶穌那樣;

. 接受痛苦、悲傷、不忠和出賣,像耶穌那樣;

. 在實踐關心人,滿足人需要時,沒有放棄原則,沒有隱秘不明的動機,像耶穌那樣;

. 忍受反對和孤立,忍耐地抱樂觀的希望,同時在壓力下保持穩定,像耶穌那樣;

. 為父上帝行事的具體方案歡樂,感謝祂的智慧和良善,像耶穌那樣;等等。

這樣的基督徒保守自己在這種狀態下,使自己遠離苦澀和自憐,以平安、喜樂的心處理事情,渴望見到上帝下一步要做的。其他人雖然也向耶穌委身,以祂為救主,但從未掌握到這竅門——就是面對生活考驗時習慣到祂那裡去。他們往往一開始就假設,作為上帝的兒女,人生路上是花香常漫;當風暴來到時,他們極其量是蹣跚度過,對上帝實在失望,覺得祂整天叫自己灰心,但口裡不承認。我們很容易明白,為甚麼第一類人在愛、謙遜和盼望(這些元素組成聖潔的本質,如同基督的形像)裡成長,比第二類人進步得更多更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