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期末测试卷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09-17

试卷总分:50分 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蒙曼说隋:隋文帝杨坚》叙述了杨坚在魏晋南北朝的乱世中不断成长、壮大并建立和治理隋朝的历程。下列有关隋文帝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南朝最后的王朝陈,重新统一南北

C.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

D.由于他的倡导,隋初奢靡之风盛行

2.隋唐时期,一批牡丹要从洛阳沿大运河到余杭,依次需要经过( )

A.邗沟一江南河一通济渠

B.通济渠一邗沟一江南河

C.江南河一通济渠一邗沟

D.邗沟一通济渠一江南河

3.“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末?停末?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A.水排

B.翻车

C.筒车

D.耧车

4.新罗强盛以后,积极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下列哪一史实不能佐证这一结论( )

A.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B.新罗引进了中国的医学、天文等科技成就

C.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

D.崔致远的文集《桂苑笔耕》流传至今

5.“安史之乱”使唐朝难现往日的繁华。下列对“安史之乱”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发生在唐玄宗后期

B.是以安禄山和史思明为首的叛乱

C.使唐朝日趋衰落

D.是一场农民起义

6.有位历史老师是个对联迷,他写了许多有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对联,下列哪一对联是描写宋太祖的( )

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

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

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淫酒色误王国

D.陈桥兵变成君主,限制武功向文治

7.下列关于澶渊之盟的叙述,不准确的是( )

A.是中原政权战败的产物

B.是双方势均力敌的结果

C.带来了相对和平的环境

D.规定了“岁币”的数量

8.辽、宋、夏、金时期的政治特点是( )

A.地方军阀割据

B.南北政权对峙

C.民族政权并立

D.战乱长期不息

9.宋代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来自于(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印度

10.成吉思汗的主要功绩是( )

A.统一全国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建立金朝

11.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 )

A.流求

B.夷洲

C.琉球

D.赤嵌楼

12.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正店”、“脚店”。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13.北宋史书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夜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对此材料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宋代的航海完全依靠指南针来辨别方向

B.我国劳动人民最早知道了磁性指南针的特性

C.指南针在北宋用于航海事业,但不是辨别方向的唯一依据

D.指南针是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发明

14.生活在明清时期的一位书生想考状元,他必须好好学习( )

A.唐诗、宋词

B.汉赋、元曲

C.琴棋书画

D.四书五经

15.大型电视纪录片《1405: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下列叙述与纪录片史实相符的是( )

A.明太祖派遣郑和下西洋

B.郑和最远到达地中海西岸

C.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 30 多个国

D.郑和第一次下西洋从北京出发

16.小明正在收集李时珍、宋应星、徐光启的图片资料,据此分析,他正在为下列哪一图片展做准备( )

A.明朝科技的辉煌

B.清朝文学的发展

C.明朝建筑顶峰

D.清朝书画展

17.明朝后期,统一女真各部的首领是( )

A.努尔哈赤

B.皇太极

C.阿骨打

D.阿保机

18.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是( )

A.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B.清朝设立伊犁将军

C.岳飞抗金斗争

D.郑成功收复台湾

19.现在的许多人都喜欢到麦当劳吃薯条,你可知道我国最早种植甘薯是在( )

A.清朝

B.明朝

C.隋朝

D.宋朝

20.为庆祝中法建交 50 周年,由北方昆曲剧院排演的经典昆剧《牡丹亭》2014 年 6 月 25日晚在巴黎皮尔卡丹剧院上演。此剧的作者是( )

A.关汉卿

B.汤显祖

C.罗贯中

D.曹雪芹

二、非选择题.(5大题,30分)

2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会礼部尚书、江夏郡王(李)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入蕃。弄赞率其兵次柏海,亲迎于河源。”

材料二:下图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初中历史:「期末试卷」2019部编版:七下历史期末测试卷

(1)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材料一、二反映的史实是什么?

(2)材料一中“贞观十五年”时,唐朝在位皇帝是谁?

(3)材料一、二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

(4)这个民族是现在哪个民族的祖先?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博镇节度使田承嗣控制今山东、河南、河北交界一带六州地盘,养兵 10 万,包括一支由万余名魁伟强壮的士兵组成的衙兵……他收的赋税,全归自己支配,一粒粮食、个铜钱都不上缴朝廷。田承嗣不仅自己设官署,委派官吏,还得寸进尺,要求朝廷让其兼任宰相。

材料二:朱全忠,原名朱温,从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后来参加黄巢起义,因活动能力很强,逐渐成为一位重要的将领。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唐朝节度使有哪些权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朱全忠建立的政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23.(6分)阅读下列材料:

这部书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全书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为了写这部书,作者前后用了19年,仅采用的资料就达到300多种,连草稿也没有一个字写的潦草。

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的是哪一部书?作者是谁?

(2)作者编写这部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该书是一部什么体例的历史著作?根据材料,说一说该书的内容。在我国西汉时期也出现过一部历史巨著,它是哪一部历史巨著?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材料二:1405 年,郑和率领官兵、水手、工匠等 2700 多人,从刘家港出发,开始了第次远航……郑和船队带去大量的中国瓷器、铜器和各种精美的丝织品,同时也换回了亚非各国的许多特产,如胡椒、象牙、宝石和长颈鹿、狮子等珍贵动物。郑和下西洋期间,西洋各国纷纷遣使来中国,1423 年,仅南京一次就接待 16 国使臣 1200 多人……郑和下西洋后我国有更多的人去南洋做工和经商,他们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对开发南洋作出了贡献。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鉴真东渡的目的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鉴真是如何“传道艺”的?

(2)根据材料二郑和下西洋的特点和历史作用。

(3)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古代怎样的外交传统?请另举一例加以说明。

25.(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侍郎贰(副)之。二殿阁大学士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学士鲜有参决。

请回答问题。

(1)这是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材料中的“帝”指的是谁?

(2)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部?六部的长官对谁负责?

(3)材料中“帝方自操威柄”是什么意思?

(4)上述史料所说的机构变化起了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D2B3C

4.【分析】本题以唐朝时期同新罗交往频繁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点。识记唐朝对外交往的相关知识。

【解答】新罗强盛以后,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所以BC选项观点正确;A与“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不符;D选项错误,《桂苑笔耕集》是新罗人崔致远所撰的诗文集,记载唐末多件重大事件及多位人物,对研究唐末历史具有相当的文献参考价值,可补中国史书的不足。该事件不能证明新罗人积极学习中国的制度和文化的史实。

不符合实际。

故选:AD。

5D6D7A8C9C10B

11C12D13C14D

15C16A17A18A19B20B

21

(1)唐蕃和亲(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唐太宗。

(3)吐蕃。

(4)藏族。

22

(1)节度使把辖区内的军事、财政、行政大权全揽在自己手中。

(2)后梁。

(3)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爆发农民起义,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的割据混乱局面。

23

(1)《资治通鉴》,司马光。

(2)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3)编年体;这部书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 1300 多年的历史。《史记》。

24

(1)日本。把唐朝的建筑技术、医药知识、风俗习惯等传到日本。

(2)特点:时间早、规模大。历史作用:促进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往来,促进了南洋的开发。

(3)和平交往。玄奘西行到天竺等。(其他符合题意亦可)

25

(1)明朝。朱元璋。

(2)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对皇帝负责。

(3)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皇帝手中。

(4)加强了封建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