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如水138 2019-09-17

网络媒体上最近非常流行一句话——“生活要有仪式感”。

配着一些穿着非常正式的礼服的帅哥美女,把馒头当牛排用刀叉切开吃、用高级的红酒杯装雪碧慢慢品的照片。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这种夸张的形式与反差很逗趣,但也说明了生活确实需要仪式感。

法国童话《小王子》里面有这么一句话:“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

仪式感让人觉得那一天,那一刻很特殊,自己也很特殊。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对于仪式感,最早的体验是小时候第一次给长辈敬酒,大人手把手地教,双手捧杯,脸憋得通红,半天羞涩地挤出一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类的祝福语,然后要作揖,还要干掉酒杯。

小时候吃饺子,煮熟后第一碗饺子要放上筷子,恭敬地摆在灶头和香龛上供奉神灵和先人。虽然那时候不懂为什么,但还是觉得庄重、踏实。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中国人向来是非常注重仪式感的。小孩诞生后的三朝、满月、百日都是要举办隆重的三朝酒、满月酒、百日礼;周岁还有周岁宴,举行抓周仪式预测小孩未来的职业、前程。高考升学要举办升学宴庆祝,毕业了学校要举办非常严肃、正式的毕业典礼,毕业生要穿着正式的学位服,由校长亲自把每个毕业生学士帽上的流苏(帽穗)从右边拨到左边,并扶正学士帽,即“拔苏正冠”,意喻麦穗成熟,学生已经学有所成了。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我们传统节假日的各种仪式。春节熬夜守岁,贴对联、年画、窗花;元宵节搓汤圆仔、逛灯会、猜灯谜;二月二龙抬头,男士要修剪头发,迎接一年的好运气;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七夕节乞巧,女孩要对月穿针祈求织女赐予技巧,男孩女孩约会互送礼物,更甚者浙江金华一带还要家家杀一只公鸡,寓意若无公鸡报晓牛郎织女便可永不分离;中秋节全家团圆吃月饼、赏月;重阳节家家门窗插艾蒿、登高、赏菊;腊八节全家要打扫卫生、把存放的干果熬成腊八粥一起喝,祈求健康、无病无灾;冬至到来,要吃饺子……

从春到冬,从年头到年尾,从出生到耄耋,生活中处处都充满着仪式感。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仪式感其实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张爱玲说:“生活需要仪式感,仪式感能唤起我们对内心的自我尊重,也让我们更好地、更认真地去过属于我们生命里的每一天。”

日常生活大多数时候都是平平无奇的,鸡毛蒜皮、柴米油盐的琐碎,家和单位两点一线的重复,很容易就把生活过得乏味了。

要给自己一个动机,把日子过得带点仪式感。每天早晨早起来一点,好好地收拾一个妆容,悦己悦人;上班休息期间,精心磨一杯咖啡,慢慢品位一下;下班约朋友一起寻一家环境优雅的餐厅吃个饭、聊聊人生规划、感悟;在家里安置一个别致的花瓶或盆栽,买几只心仪的花伺弄一番;花心思认真做几个菜,好好地搭配一下餐具,点几只蜡烛来个烛光晚餐……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生活中的仪式感和矫情无关,也不是繁文缛节、摆花架子,而是一种庄重、踏实的生活态度与教养,是对生活的热爱,对幸福的敏感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是尊重自己、尊重生活。

生活,需要一些仪式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