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街头摄影史:全面梳理街头摄影发展的历史轨迹

 林泽清tpdp4egv 2019-09-17

      奥托贝利和莫林斯《卡拉卡拉温泉废墟》(1865)

     街头摄影始于摄影的诞生期, 也恰好是城市的生长期。离开了城市, 街头摄影也就无从谈起。词典上说 :街头是指城市的大道,即两边有房屋、 比较宽阔的道路。尽管城市的概念由来已久, 古代的城市国家, 一般又称为城邦。这些城邦一般以一个城市为中心,并由其周围的村社构成。大约在公元前 3000 至公元前 2500 年间,在“两河流域”下游就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城邦。到公元前 8 世纪左右, 古希腊诸城邦陆续形成, 斯巴达和雅典在当时享有很高的声誉。可惜那时候还没有摄影, 我们只能想象苏格拉底在街头雄辩的模糊身影, 或者猜测最早的奥林匹克勇士们如何角逐在街边的竞技场上……

拉蒂格《伦敦》(1967)
     

      后来摄影的诞生, 正好处于一个全球大规模都市化的进程中。都市化作为社会学的一个概念, 是指社会经济、 人口、 生活方式等由农村型向都市型转化的过程。19 世纪的欧洲各国以及 20 世纪前期的美国, 其主要的社会变迁内容之一就是都市化, 生逢其时的摄影, 不可能不对都市的巨大变化视而不见。尤其是城市的街头作为一个活色生香的舞台, 更是摄影家不可或缺的施展“武艺”的空间。我们看到, 一个个热衷于都市题材的摄影家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街头巷尾,或是支起三脚架,放上沉重的座机,大张旗鼓地对都市场景“狂轰滥炸”,或是怀揣袖珍型相机,不露声色地猎取街头的“声色犬马”。他们以拍摄者对都市的强烈认同为前提, 通过个人的视角, 面对街头的芸芸众生, 表达无所不在的都市人对都市生活的视觉感受。

约瑟夫·寇德卡《布拉格》(1968)

      其实摄影的诞生和普及, 也是从都市街头开始的。我们在达盖尔摄于 1838 年、 曝光约 15 分钟的著名影像《巴黎街景》 中, 看到了巴黎市中心大街上高楼错落, 却难见行人的踪影——其中原委,我们将在下文细细解说。有一点是肯定的, 不论是都市街头的观光客, 还是生活其中的市井人, 只要一台相机在手, 摄入镜头的画面一定是千姿百态、 缤纷多彩的。于是, 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些影像,穿街走巷, 进入生活最丰富的舞台, 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和现实中流连忘返……

帕金森《纽约, 纽约》(1955) 

(以上文字节选自《街头摄影史》序言,林路著)

街头摄影史

丛书名:摄影观察丛书
作者:林路
企划:郑幼幼工作室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开本:16
出版日期:2019.08
定价:118元

全面梳理街头摄影发展的历史轨迹,

探索街头摄影的多元状态及发展趋势!

作者简介

     林路,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翻译家协会会员,中国知名摄影理论家和艺术策展人。

内页试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