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问目前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可能很多人的答案都是癌症。 但是,本君想告诉你,正确答案完全颠覆大家的传统认识。 前不久,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在发布的文章《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的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分析》中表示: 我国目前的第一大死亡原因是脑卒中,俗称中风,紧随其后的是缺血性心脏病,第三才是肺癌。 不仅如此,国家卫生健康委脑防委发布《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显示,我国每12秒就有一人发生中风,每21秒就有一人死于中风,中分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第一位原因! 讲到这里,问题来了,为什么我国人民中风风险这么高?到底是哪些高危因素惹的祸呢?生活脏哪些不良习惯成为了“帮凶”呢? 首先,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陇德等编著的《中国脑卒中防治报告2018》中指出,中风的高危因素主要有8个,分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吸烟、很少体育运动、超重或肥胖、卒中家族史。 这8个危险因素,如果你占了3个以上,就属于中风的高危人群,需要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病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此外,要定期进行一些特殊项目的体检,查查有无颈动脉狭窄、颈动脉斑块、颅内血管闭塞及血管炎症等,可能诱发或加重中风的危险因素。 生活中,5种不良习惯成为中风“帮凶”(1)大量抽烟 抽烟的危害,不止是呼吸系统,还可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而且发病风险与抽烟量成正比,抽烟量越大,发病风险就越高。 (2)过量饮酒 过量饮酒可使脑血管平滑肌发生痉挛,使脑血流量降低,从而增加卒中风险;另外,酗酒还与高血压、房颤及血液高凝状态相关。 (3)饮食“三高” 所谓饮食“三高”,是指高脂、高盐、高糖的饮食习惯。 高脂饮食可造成高血脂,使原本畅通的血管发生狭窄或闭塞,促进中风的发生。 长期摄入过量盐分,会导致高血压,而上面提到,高血压是中风的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不可忽视。 长期摄入过量糖分,可导致糖尿病的发生,糖尿病也是中风的高危因素之一,往往会引起包括脑血管在内的全身血管硬化、狭窄,并且高血糖还会导致血脂异常,进一步增加中风发病风险。 (4)生活不规律 长期久坐、运动量不足的人更容易发生肥胖、高血压、高血压及高血糖;另外,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会导致人的自主神经及内分泌紊乱,脑血流情况发生异常改变,增加诱发中风的风险。 (5)不规律服用药物 不规律服用降压、降糖等药物,可使患者血压、血糖发生波动,从而对脑血管发生不利影响;不规律服用抗凝、抗栓药物,会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这些无疑是在为中风“推波助澜”。 由此可见,预防脑卒中,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也很重要,不要抽烟、酗酒、熬夜,饮食清淡少盐,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心情愉悦。 中风救治,一分钟都不能等!众所周知,发生中风后,如果抢救不及时,救治每延迟1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且致残、致死风险增加,如果能赶在卒中后3至4.5小时的“时间窗”内完成溶栓,将大大降低卒中的致残率、致死率。 也就是说,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快!!! 所以,西方国家常用“FAST”来鉴别最常见的中风和突发症状,4个字母分别代表: F:面部下垂; A:手臂无力; S:言语困难; T:迅速拨打急救电话。 与西方国家的“FAST”原则相似,我国有个“1-2-0”原则: “1”——“看到1张不对称的脸”; “2”——“查两只手臂是否单侧无力”; “0”——“聆(零)听患者讲话是否清晰”, 通过这3步,基本可以判断患者是否发生了中风。 这两个原则都是在告诉大家,发生中风后的救治要快,如果发现家人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并快速就近送往有中风救治能力的医院。 |
|
来自: 昵称48503472 > 《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