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州行之一——西湖的雨景夜景晴景

 西唐愚叟gb6iqv 2019-09-18

作者:张兴,笔名:西唐愚叟,河南叶县人。

二0 一二年八月二十五日,我携妻在次子的陪同下去杭州西湖游玩。

九时,我们乘汽车从江苏镇江出发,沿宁杭高速东去。一路,时晴时雨雾中走,绿水青山掠影行。当走到了宜兴、湖州境内,汽车奔驶在漫长的天目湖、太湖岸上,真是,一堤花木舞彩带,无限湖光衔苍峰。

下午三时,我们来到了天堂之称的杭州市,下榻于距西湖不足千米路的锦江之星旅馆。在那里一直休息到五时,杭州仍被绵绵秋雨笼罩着。老伴报怨着:“久盼游西湖,老天偏下雨。”服务小姐闻之笑曰:“自古说‘晴西湖不如雨西湖,雨西湖不如夜西湖’,您们恰好赶上,很有可能会三景统赏呢?”于是,我们便撑起布伞,冒雨去游西湖。

时十八分,我们看到了西湖。谁知,数里长的湖滨公园,伞盖密布,游人如潮。我凭栏环视,西湖是云楼雾都压东岸,烟波浩渺隐三山。西望湖面,秋风习习,轻浪排排,彩舟飘逸,两峰插云,三岛隐约,浮空雾霭。北瞧白堤,柳暗花明,断桥卧波,难怪白居易有诗云: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西南观苏堤,飘渺水云间,漫堤笼绿帐,亦幻亦玄奥,六桥烟柳迷。难怪杭州的不少老字号商铺都以东坡为名,此堤足见苏子治杭的丰功伟绩。 回首东顾,豪舍轩堂盖地 ,巨商大企遍市,古迹涵蕴厚重,大有东方都市风范。近看湖畔的斗折港湾,一派翠绿红粉,碎玉散藕叶,甘霖润荷苞;金鱼戏莲游,柳丝垂欲钓。眺望远处山峦,朦朦胧胧,淡青苍茫,婉蜒入眼,恍若梦境。我们徒步沿岸漫游,擎一把雨伞,徜徉于如岚如纱的雨幕中,吸吮着清新、潮湿和夹杂着花木淡香味的空气,真是心旷神怡。雨中的西湖,把大都市的繁华、喧嚣与山水的宁静秀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蒙上了神秘的色彩,让我仿佛置身在一幅惟妙惟肖的水墨山水画中,飘飘欲仙。

傍晚,雨过云霁,夕阳西下,我终于看到了新建的南屏山净慈寺前的雷峰塔。如愿以偿的欣赏了雷峰夕照的独特景色。雷峰塔,是西湖众多古塔中最为风光也最为风流的一塔。它那挺拔的身躯,飞檐七级的造型,纯金打造的锐顶,这雄伟优美的塔影倒映于夕阳西照的湖中,随金波而闪烁,给西湖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神韵,让人叹为观之。

我们吃过晚饭,夜幕已经降临了,便匆匆地赶到南山路码头。杭州西湖的光塑夜景让我大跌眼界。那树丛中、水湾边,随处可见茶馆、酒吧、咖啡屋、画廊,透出彩色灯光隐隐约约的亮,现出雕梁画栋影影绰绰的秀。整个湖滨园林,火树银花,音乐袅袅,一派狂欢歌舞的景象。我们也挤坐在岸边的茶几旁,沏了一壶地道的龙井,品尝着茶都的清香美味,欣赏着宋都的夜乐文化 ,沐浴着西湖上飘来的凉爽秋风,我沉浸在湖夜之浪漫中,体现出了杭州这个休闲之都的雅致与风韵。真是茶亦醉人,景亦醉人矣!

七时三十五分,游船鸣笛了,在导游小姐的引领下,我们走进了灯火辉煌的楼阁式船舱,顺着倒时针的方向环湖观光。我坐在了船头,随着游船的启动,附近的湖面便泛起了阵阵清涟,活像琴弦拨动一般。仰望岸上城区,万家灯火,犹如重重叠叠的光峰向后退去。 须臾,来到了三公园对面,一大幅湖中音乐喷泉的美景映入眼帘。它时而喷成爱心形;时而喷成群山形;时而喷成花朵形;时而喷成七彩烟波;时而喷成一群仙子在湖中央翩翩起舞……真是美妙极了。片刻,游船沿着人流躜动的白堤西航。远看,北面的宝石山上瘦秀晶莹的保俶塔与月争辉,点缀在山间的繁星般灯光,像无数的夜明珠在闪烁。近瞧,月光下的断桥上正在表演白娘子传奇的歌舞,那凄婉动听、温雅而柔美的音容,将人们引入千古幻觉之中。一会儿,到了玉带桥,游船南折,掠过中心岛,缓慢地行驶在小瀛洲附近,去饶岛看“三潭印月”景象,三座瓶形小石塔在水中若隐若现,曲桥连通,即谓三潭。据说每逢农历十五、六日,在此能看到三十三个月亮。这初九的弦月,在荡漾的碧波折射下跳跃闪光,真是不可胜数。可惜,不是圆月。当过了阮公墩,放眼西南山,璀灿夺目的雷峰塔,像一只巨大的塔形灯笼高悬夜空。回眸身边,那漫长的苏堤柳暗灯明,真像天上的河汉在湖面上延伸。八时十五分,船沿阮公墩岛公园右侧返航了,那港湾里,那藕塘边,那花竹间……无处不是流光溢彩,摄人心魄。那宁静的远景,那幽雅的音乐,那狂欢的歌舞,那辉煌的闹市……汩汩地流淌在这湖光夜色里。八时三十分,船靠岸了,我仍沉醉在美不胜收的西湖夜景中。

       翌日七时,我们乘车返回的时候,从黄莺路出发,按顺时针方向,时停时行,顺便环湖一周,浏览了晴日的西湖风光。首先看到的是柳浪闻莺景区,是由宋代的御花园改建成的园林风格公园。它以青翠柳色和婉啭莺鸣作为景观基调,在沿湖长达千米的堤岸上栽种垂柳、狮柳、醉柳、浣沙柳等特色柳树,引种了日本樱花。南侧还种植了高大的乔木林、桂花林。园内辟有闻莺馆、巨型网笼“百鸟天堂”。真是湖碧山青,花香鸟语,与清代康熙御题“柳浪闻莺景”亭碑相得益彰。转眼,西行来到了位于苏堤南段以西的花港观鱼公园,是在南宋内侍官允升私家花园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占地二十余公顷,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园中花木扶疏,五色鱼跃,静谧幽雅,景色宜人。清康熙三十八年,帝曾驾临西湖,题书“花港观鱼景”,建碑于畔。清乾隆游西湖,立碑题诗云:“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汽车在南屏山下行驶,这里,净慈寺佛曲缭绕,雷峰塔雄浑挺拔,林涛湖波,景色秀丽。驰过双峰插云景区,沿栖霞岭山脚北上,山上怪石耸秀,绿树惬眼。山下便是西湖十景之首的苏堤。它南北衔山,全长二点八千米,是苏东坡在此任知州时,浚湖积泥构筑而成,故名为苏堤。长堤卧波,六桥起伏。柳丝舒巻飘忽,如烟如雾;碧波摇漾映日,似霞似鳞。无怪苏轼诗曰:“六桥横截天汉上,大堤杨柳多昌丰”。跨过苏堤,灵隐寺深藏重峦,钟鼓悠扬荡谷;岳飞庙耸峙湖畔,殿堂金碧辉煌。这里的港湾里便是曲苑风荷景区,古称“湖山春社”。这里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水面上分布着红莲、白莲、重台莲、洒金莲、并蒂莲等百种名荷,莲叶田田,菡萏妖娆,虹桥飘逸,行若仙人。可惜,时值梦秋,艳荷寥寥无几。不过,拳拳莲蓬,密布昂挺,大有秋实之韵。当车转向东驶,跨过钱塘江济湖河桥,就进入了平湖秋月景区,亦称 “平湖秋色”景。它位于宝石山南麓,东接白堤,西跨孤山,濒临外西湖。这里山水一色,古建楼阁掩山压湖,百花千木,争奇斗艳。明代洪瞻祖在诗中写道:“秋舸人登绝浪皱,仙山楼阁镜中尘。”今临境一瞥,果然是“山外青山楼外楼”也。无奈,时间紧迫,此次无缘去登楼外楼了。

九时十五分,我们走到了白堤东端的停车场,结束了环湖的旅程。我走出车门,怀着恋恋不舍地心情,再度印象西湖:秋阳杲杲,微风送波,烟堤卧湖,天水一碧。三面云山,塔拔林翠;一面锦城,物华天宝。正如苏诗所云:“水光潋滟晴日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当乘车返回的时刻,我深深地体味到,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西湖的诗意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