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是八面出锋?

 tjboyue 2019-09-18

八面出锋有两解:一是就字而言,指运笔自如,能按照书写要求,在字的任何一个方向收笔出锋。古人说字有八面,各面都可出锋,故曰八面出锋。一是就笔画而言,意为能运用笔毫的各个部位、各个方面,按照书写要求,写出要写的笔画,也就是要求一笔写来,既善于处理笔尖、笔腹、笔根,又善于处理中锋、上侧锋、下侧锋、左侧锋、右侧锋,合为八锋,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写出理想的笔画。应该说,后一种是对八面出锋更深一层的理解,也是对运笔书写提出的更高要求。

出锋,是与藏锋相对的。藏锋笔画含蓄沉着,圆劲厚重,内显骨力,所谓“藏锋以包其气”;而出锋笔画活泼锋利,挺拔自如,外露精神,所谓“露锋以纵其神”。唐宋书家不仅善用藏锋,而且多注重用出锋,唐代颜真卿《多宝塔》和宋代米芾《方圆庵记》即是突出例子。两碑整篇结构严密,端庄而灵动,藏露(出)兼施,平侧偃仰,自如地八面出锋,犀利挺拔,显得静中有动,秀媚多姿。正如清代蒋和在《书法正宗·笔法精解》中所云:“唐宋碑刻,多出锋,芒锻话利。运笔之法,斜正上下,平侧偃仰,八面出锋,始筋肉内含,精神外露,风彩焕发有神。”

什么是八面出锋?

什么是八面出锋?

要做到八面出锋,实非易事。按前一种解释,关键是要善用中锋行笔,即运笔或平或斜,或便或仰,都要把笔锋调整到笔画当中。清代王樹《论书剩语》云:“如此则笔锋不倚上下,不偏左右,乃能八面出锋。”而按后一种解释,仅善用中锋行笔是不够的,还必须善用侧锋——不同方向的侧锋,和熟练运用笔毫的尖、腹、根三部分,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不但会“铺毫”,能把笔毫各部分铺开,而且会“拢毫”,能把铺开的笔毫再扰起来。著名书家欧阳中石等所著《楷书浅鉴》云:“只会铺开,不会扰起,谈不到会“铺毫’。惟其善于‘铺毫’,才算会用笔,才谈得到写字。”因此,学书者要通过反复临帖,努力提高运笔能力,熟练地运用笔毫的各部分,既善用中锋,又善用侧锋,既能“铺毫”、又能“拔毫”。正如清代周星莲在《临池管见》中所要求的:“能将此笔正用,侧用,顺用,重用,轻用,虚用,实用,搞得定,纵得出,道得紧,拓得开,浑身都是解数,全仗笔尖毫末锋芒指使,乃为合拍。”练就了如此用笔的“浑身解数”,使可自如地控制、指使笔毫的运转,意到笔随,八面出锋,写出理想的笔画来。清代王渤赞道:“笔至八面出锋,斯施无不当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