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鹏天阁隐龙斋主 2019-09-18

导言:西周建立过程中,姜子牙功劳最大,按理最应该被封在富庶且离中央近的地方才对。而分封的结果却恰好相反,几乎被封在了最远且还十分荒凉的边境“东夷”之地,这究竟是为何?其实,这是周武王十分高明的战略布局。

一、辅两王、建新朝,文功武治推第一

姜子牙在遇周文王之前,过的比较寒酸,开店卖过酒,杀猪卖过肉,可是生意做的不好,没有像后来者张飞卖猪肉那样滋润。直到72岁,渭水垂钓遇文王拜为太师,才开始了建功立业的传奇一生。所以说,做人就还是的有梦想,万一哪天实现了呢?

姜太公雕像

被拜太师后,姜太公立即开启无敌模式,一扫几十年以来的衰败之像。辅助文王对内积极发展生产,训练士卒,修备器械;对纣王低调恭顺,掩盖雄心;对外又打又笼,一边攻伐吞并无道小国,一边对其他诸侯国大行友善和谐之举,使得“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太公之谋计居多”(《史记》)。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太公与文王

武王即位后经过几年休养生息,决定开始伐纣大业,可又担心其他诸侯不认同自己,不和自己玩,直接联络又怕被其他诸侯告密。发愁之际,姜太公捋了捋长长的白须献了个投石问路之计,就说我们直接发兵,看看半路上有多少诸侯会跟着我们一起。这一招其实很是厉害,第一,就算有人告发,可这边并没有说是发兵干啥呀?我这搞演习了,纣王知道了也无可奈何;第二,从此以后,把跟随来的诸侯牢牢的栓在了反纣的这一条战线上,就算有从中过来看热闹的,也被拖下了水,你想,这次来的了诸侯,下次真起兵伐纣王的时候,能不来吗?下次不来的话,直接一个告密,逼也逼的你跟着反。这次投石问路,不召而来的诸侯还真不少,达八百之多,史称“孟津观兵”。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孟津观兵

因为是试探,在达到预期的效果后,说了句时机未到,姜子牙和武王麻溜的就回去了,《史记》有言:

“文王崩,武王即位。九年,欲修文王业,东伐以观诸侯集否。师行,师尚父左杖黄钺,右把白旄以誓,曰:“苍兕苍兕,总尔众庶,与尔舟楫,後至者斩!”遂至盟津。诸侯不期而会者八百诸侯。诸侯皆曰:“纣可伐也。”武王曰:“未可。”还师,与太公作此太誓。”

过了两年,姜子牙觉得时机成熟,联合庸、蜀、羌、彭、濮等八百诸侯,开始了真正的伐纣战争,面对占卜不吉士气低下、下雨行军极度不利的情况下,太公力排众议,坚定武王的决心,最后于商纣大战于牧野。太公身为统帅,率领精锐冲锋陷阵,最终以少胜多大败商军,使商灭而周立,经过竭力辅助两代君王,终于开创了新的王朝,不论文治还是武功,太公的功劳无可非议的排在首位。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牧野之战

二、卫周朝、行分封,“发配”边塞荒凉地

为了拱卫周朝统治,武王立周后,实行分封制,《荀子》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并将爵位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其中公爵主要封给了三皇五帝的后裔,姜子牙及其武王的一些亲叔伯兄弟被封为侯爵,其中周公旦被封在鲁国,武王弟弟康叔封在卫国,而功劳最大的姜子牙,却被封在了离中央几千里外的齐地,按照功劳大小,姜子牙应该被封在富庶且离中央镐京近的地方才对,而分封的结果却恰好相反,和燕国一样,几乎是最远的且十分荒凉的边境“东夷”之地。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西周分封图

那时候的齐地,可不像现在的山东这样发达,姜子牙刚去那会,齐地基本上可算是个未开化之地,被称为“东夷”,史书上多有记载,如《盐铁论》记载“昔太公封营丘,辟草莱而居焉。地薄人少。”《汉书·地理志》言“齐地负海潟卤,少五谷,而人民寡。”能被称为夷,可想而知是个什么地了,耕地少,人也少,就是一个偏僻荒凉的边疆之地。三面环海,没事来个台风啥的,沿海基本没啥人敢住。而且当时的齐地之人是不怎么守规矩的,姜子牙到任后,杀了不尊法治的营汤、不听调用的名士狂矞,这才稳定了齐地的局面。地薄人少民穷,没事来个台风,还有不听调搞对抗的人,这就是功劳最大的姜子牙所获封之地。

按现在的话,把“获封”看成“发配”边疆似乎更合适。放在大多数人身上,估计早就不干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功能最大的人反而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了呢?下面来看原因解析。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人烟稀少的荒凉东夷之地

三、画地牢、成犄角,防叛镇乱安西周

第一、画地为牢,防止叛乱

从地理上看,齐国北面是周公爽的燕国,西面是周公旦的鲁国及周康叔的卫国,其他几面全是大海,这么一个战略布局,对齐国相当于形成了一个包围圈,将齐国画地为牢,紧紧的看住,难以对中央构成直接威胁。因此,武王将太公分封于齐,不得不说是一个极为高明的一招,因为以姜子牙的能力和威望,且还那么长寿,周武王不担心姜子牙会在他有生之年反,也会有些担心自己死了之后,会不会出现个姜武王吧,功高震主的姜子牙万一反了呢?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齐地形势图,处在鲁、卫、燕等包围之中

要知道,周朝的封地,都是有绝对权力的,不但有官员任免、财政赋税大权,还拥有自己的军队,就是一个独立王国,中央对诸侯国治理是没什么影响力的,诸侯只是每年向中央缴纳供奉而已。因此,周武王把姜子牙封在齐地,实际上就是画地为牢,防止齐国反叛对中央造成威胁。要知道,齐国就算那天反了,除了第一条防御链,中间还隔着这么多诸侯国了。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四夷之地

终周朝八百年的历史,齐国都未曾对中央造成直接威胁,就算是齐桓公称霸,也是打着尊天子,匡天下的旗号,不得不说这一招画地为牢是十分成功的。当然,武王怎么都不会料到,率先造反的不是异性诸侯齐国反而是周室贵族,完全出乎了分封制的初衷,这就另当别论了。

第二,互为犄角,拱卫中央

应该说,周武王对姜子牙还是十分信任的,希望在中央受到其他诸侯攻击威胁时,齐国能够出其不意的前来救援。中央镐京与齐国分处两地,二者互为犄角,又拉又防自古以来就是君王用人的特点。这一互为犄角的战略布局效果,在随后的“三监之乱”中表现的淋淋尽致。叛乱发生后,迅速蔓延到整个河南及东部、江南等地区,而齐国正是因为于离叛军距离比较近,所以摄政的周公旦任命齐国的姜子牙统帅出兵协助平乱。经过三年征战,终于扫平淮夷、徐夷、奄人这些东方诸侯部落的反叛,称二次安周。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姜子牙平乱

《史记》记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都营丘。”

第三,化夷入治,安邦定国

前面说到,太公到齐地之前,这里几乎是个未开化之地,被称“东夷”之地。刚建立的周朝,统治并不稳固,除了殷商后裔的作乱,也有不甘心臣服的诸侯,特别是在东方,未臣服或随后作乱的商朝诸侯不少。因此周王室此时急需一个有能力、可信任的人,在东方这个边疆开创一个强有力的诸侯国来帮着震慑东方诸国,稳定其统治。诚然,能把边疆荒蛮之地富强起来,同时领兵作战能力强的,也就只有太公了。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姜子牙重农兴商治齐

太公通过任人唯贤、唯才是举的人才举措,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论,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并让大量东夷的本地人进入管理阶层,加速化夷入治的进程。文化上“因其俗,简其礼”,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并重视商业流通,逐步的将这个昔日“东夷”之邦,化为国力雄厚的东方大国,在西周初期,对西周的稳定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史记》载:

“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总结姜太公看似被“发配”边疆荒凉之地,其背后是对周武王画地为牢、防止反叛;互为犄角、拱卫中央;化夷入治、安邦定国这一强大战略布局的肯定与支持是古代以天下为己任的圣贤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计得失的为国为民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太公对西周江山的一片赤诚。正是通过将姜子牙分封在东方的边陲荒凉之地,即防止了这位文治武功第一人及其后人的叛乱,更加稳定了西周对东方各诸侯国的统治。通过太公的精心治理,这个最初的荒凉“东夷”,成功转化为一个国富民强军力雄厚的东方大国,为西周初期的稳定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王的秘密—解析姜子牙为何被“发配”到荒凉的边疆“东夷”之地

姜子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