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代人的社交:朋友不见面感觉孤独,朋友来家玩想让他走

 阿库大人 2019-09-18

前段时间在网上看段子,看到郭麒麟说起来自己的“渣男式”社交生活感觉特别真实:

“朋友不来的时候好盼望着他们能来,有人陪我,然后到家待了一会,觉得,快走。”然后何炅问,那你为什么要邀请朋友来呢,就自己待着不好吗?郭麒麟说,但是那样我又觉得,好孤独啊。

感觉非常真实了,这一代的年轻人就是这样,微信有人聊天特别不想回,同事邀请出去玩果断拒绝,朋友说周末约但到了周末大家心照不宣就当没有约过。可是又时常说自己总是一个人好孤独。我们真的是很矛盾的现代人。

01

现代人的社交其实很自私。

《吐槽大会》有一期的主题叫“别怕,只是孤独”,我觉得大家聊得都特别好,其中我最喜欢王建国对于孤独的讲述。他说如果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喻成电流的话,我要求的不过是当我需要社交的时候我就把电闸推上去,当我想一个人的时候我就把电闸拉下来。但是这种做法是非常自私的,我要求我的朋友随时都保持在线的状态,因为我就是需要你们的电啊。

在王建国聊到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其实不愿意承认自己是自私的,我们只是觉得自己不爱社交而已。但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喜欢向朋友倾诉自己不开心的经历,在自己出去玩的时候想要人陪,但是在我们不想出门的时候却希望朋友不要来约自己,也没有兴趣去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这完全是一种自我为中心的社交生活,以自己的需求为社交的出发点,是非常自私的。真正的社交或者真正的朋友,仅仅靠平时见面打个招呼和朋友圈里的点赞之交是远远不够的,需要我们付出很长的时间去感受和理解,比如在某些特殊的时刻进行一些更深度的交流。他需要我们在对方面前更深度的暴露自我,并且获得对方的理解,也需要我们更深入的了解对方的经历、思想,在你来我往的想法和感受的交互中相互付出注意力。

王建国在谈到自己对待这些总是供应自己电量的朋友,说这些人借我钱可以不还,伤害了我我也不生气。这是王建国为他朋友付出的感情,虽然他承认自己在社交上是不能付出相同的精力给他的朋友,但是他尽力的用别的方式回馈了他的朋友。我想这也是他不爱社交、最爱孤独,觉得”我是一个守墓人,这个世界就是我看的坟“但是依然能够有朋友的原因。

只有双方都投入了对等的感情、精力和注意力,我们才能不断拉近彼此的距离。我才能知道你的梗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走过的路,爱过的人,而如果恰好我能接上的话,这才是社交最美妙的地方。什么都不接受也不付出是节省了很多麻烦,但是却把自己活成了一座孤岛。

02

当我们在需求社交生活的时候,我们需求的到底是什么?

Mendelson把人们对于朋友的需求归为六大类,主要包括:

陪伴:和朋友在一起的时候感到很快乐;
帮助:当自己遇到问题的时候,朋友能够给自己一些的帮助或建议;
亲密:可以向对方坦诚地暴露自己的想法,而对方对此也会足够的敏感;
可靠:感受到朋友是值得信赖的、可靠的,有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他的帮助;
自我肯定:对方与自己价值观契合,和对方交谈会让自己感觉到被肯定、被赞同;
安全感:在自己到了一个陌生的新环境时,朋友的存在能让自己感到安全。

在高中以前,我们交朋友、参与社交生活,更多的是需要陪伴、亲密、帮助和安全感,这些东西让我们能够适应和融入集体生活。回想高中之前的友谊基本都是这样的,同桌、前后桌或者室友,都会成为非常亲密的朋友,因为相处的时间最长,在亲密无间、时时刻刻的陪伴中成为了最好的朋友,这种友谊在成年之后也能得到维持,因为两个人在彼此价值观形成的时候相互影响,很容易变成三观相近的人,或者最起码能够对对方的价值观保持尊重。

上了大学或者工作以后,对于在社交中获得可靠感和自我肯定的需求更加强烈,因为这个时候我们的思想趋向于成熟,急于向世界表达自己,在这个阶段能交到的朋友,大都本身有着极为相似的三观,相处起来比较舒服。因为这个时候我们对集体生活的需求没有那么强烈了,所以对社交的质量要求上升。如果没有相处起来没有那么舒服,不能达到我们的社交需求,那还不如就保持孤独。这种对孤独的选择其实来源于我们对社交生活的失望,因为经历过鸡同鸭讲的尴尬,经历过充分暴露自己却得不到理解的无奈,经历过世界上永远没有感同身受的伤害,我们宁愿孤独。

王建国在讲完自己的自私之后讲了一个非常残破的谐音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电了“,他的朋友李诞露出了非常无奈想去死的表情。那一刻我忽然觉得有点暖。王建国敢于承认自己的做法是自私的,他的朋友们知道这种做法很自私但还是愿意做他的朋友,他是找到了可以在对方面前暴露真实的自我的朋友,这很难得。

03

在社交中我们还面临着一个很难过的问题,那就是曾经的朋友也会渐行渐远。

时间+距离=遗忘,这个话题是永恒成立的。无论你们曾经有多么形影不离,只要你们大学去了不同的城市,又在当地找了工作,你们就再难找回曾经的默契。因为在你们分离的这个阶段里,你们又分别跟别人培养了默契。

很多人不服气,说我和朋友即使很多年不见,再见面的时候依然想当初一样,能聊的非常投入。不排除有一些人很幸运,即使你们很长时间没见面了依旧有一些共同的话题,这些话题是除了共同的回忆之外你们还可以聊的非常火热,让你们之前没有隔阂感,依旧亲密无间,能够获得社交带给你们的快乐。

但更多的情况是我们除了聊一聊共同的回忆,再就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致青春》里阮莞有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她说:”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忽然我们之间就没有了话题。他说×××真傻,两只脚上的袜子不是一个颜色都不知道,其实我很想问他,×××是谁?我说我们学院的大楼装修后比以前有味道多了,他说我连你们学院以前什么样子都不知道。相互描述那些对方陌生的东西是很无味的,我们都感兴趣的也只有从前那点回忆而已,可是再好的过去,回忆的次数多了,味道也就淡了。“连异地的情侣都这样,更不用说异地的朋友。

所以不要对自己的友情太有信心,再好的朋友也需要时时去了解他的现状,如果想维持友情,也需要花些心思去维护。比如在他人生中的重大时刻多多参与,时常聊一聊双方的近况,时不时的制造一些小惊喜,虽然要花心思,虽然有些麻烦,但是要享受社交生活带给你的自由和理解的快乐,付出些对等的努力是绝对必要的。


愿我们都有高质量的社交生活。

愿我们的社交能够持续不断的为我们供电,让我们在这浩大的世界,生活的更加勇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