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柳道六十年传承书法经典:一种坚持,一份初心

 aabbcct 2019-09-19
全媒体讯(记者 满丽花)作为一名书法爱好者,他不问收获,只顾耕耘获得了心灵的满足。作为老年大学书法班的一名老师,他不追名逐利,在三尺讲台上书写春秋,潜耕默耘育桃李。他就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新疆兵团书法家协会原秘书长、石河子老年大学书法班书法老师陈柳道。
陈柳道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坚持朝临暮习,既尊重古法根植传统,又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他曾在1977年为周总理纪念碑题写碑文,而被誉为石河子“碑体书法第一人”。60多年来,他沉浸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中,凭着质朴的情感、墨香的乐趣,诠释着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与酷爱。

内外兼修,一生与书法结缘

在陈柳道家,一股墨香扑面而来。客厅两壁挂饰着他自己的墨宝,字体线条刚柔兼济,结体婀娜多姿,章法布局得体,使人顿感置身于书法艺术的包围之中。陈柳道说,能够与书法结缘并爱上书画艺术创作之路,是环境、爱好、勤奋三个因素影响了他。
陈柳道生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祖籍河南。据他回忆,那个年代的学生写字多用钢笔或者毛笔。在他上小学的时候,教他的老师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如烙印一般深深地印在了他的脑海里。从此艺术的种子便种在了他的心里,奠定了他对书法爱好的根基。
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从那以后他每见到一幅漂亮的毛笔字,就会静下心来观摩学习练习,体会毛笔字的神韵。


1958年,18岁的陈柳道高中毕业,随自己的哥哥来到石河子。刚来石河子时,陈柳道和家人一起在农田里干活。但是领导看他瘦小,就安排他去放羊。那时候家庭比较困难,买不起笔墨纸砚。陈柳道就在放羊的时候,将羊赶到有草的地方,自己则在旁边以大地为纸,柳枝为笔,在土地上练习书法。
凭着陈柳道高中毕业文化程度,又能写上一手美丽、漂亮的毛笔字,1978年被石总场电影院的领导看中,进入电影院从事文宣工作,主要负责起草文件、写材料、电影院黑板报的抄写、美化工作。当时没有电脑,这些工作都是用钢笔和毛笔,使陈柳道有更多练毛笔字的机会。长年在电影院的砺练中,让他的书法在运笔的变化,线条、结体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得到领导的好评,从此以后在宣传工作上奉献了一生,直到2000年退休。
退休后的陈柳道每天在家里至少系统学习两小时以上。练、临摹、读、想、悟,都是他提高书法造诣的办法,多学善学在于博观约取,融会贯通。现在连他自己也记不清到底写了多少书法,对法贴临摹多少遍。从临摹中学习提高自己的运笔、章法、墨法上的运用技巧。他认为,写书法可以抒发情感,年纪一大也喜欢把感情抒发出来,因此,他更喜欢楷书。在创作中,他的心情也随之愉悦。

教学有方,根据学员特点教学

退休后,陈柳道受聘任教石河子老年大学魏碑、欧楷两个班。
老年大学的学员书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完全没有基础,需要从零教起;有的具备一定基础,大多是离退休干部、老师以及医生等;还有的是石河子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想再来深造,给他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他说,压力产生动力,促使他更加勤奋地学习、备课和创作。
他结合老年人的学习特点,广泛吸收名帖名集,组成了自己的教学方式。
为了教学示范需要,陈柳道还利用休息时间,先后创作了1000多幅作品,不仅“保质保量”,门类更是齐全。教学上需要什么,他都会提前准备好,有时还连夜创作。

“作为老一代军垦艺术家,他深知以书修心、以书养身之理。他的书法作品形神兼备,端庄秀丽,深得学员喜爱。他为人谦逊,低调内敛,不与人争高下,而是屏息静气,一心沉浸在书法艺术的不二境界中。”老年大学书法班学员周红梅说,为了让学员能快捷掌握书法的基本知识,陈柳道创作了许多作品,有字帖、有对联、有横幅等,有学员向他索要,他毫不吝惜,有的送了好几份。
很多学员刚开始学习书法的时候,觉得自己连基本笔画都写不好,不免有些气馁,一度打了退堂鼓。但在陈柳道的鼓励下,他们都坚持了下来。
十年如一日,认真讲授演习、细心批改作业,研习创出了“八字教学法”,陈柳道被全国老年大学协会授予“全国先进老年教育工作者”称号。

发挥余热,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享受笔尖舞蹈之美,弘扬书法传统文化。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陈柳道学有所长,经常带着自己的笔墨走进军营、学校、社区,将中华的书法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让群众们大开眼界,饱享书法笔尖的艺术之美、浑厚的文化之美。
陈柳道尤其注重对青少年书法的教育。每次去学校之前,陈柳道都要准备充足的纸。见同学们对传统书法的喜爱和求字的热切,陈柳道对同学们的要求来者不拒,铺纸,蘸墨,舒臂挥洒间,一个个苍劲有力的汉字跃然纸上。书写之余,陈柳道还给同学们普及书法的相关知识。

 “书法教育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教习,也是一种文化的修炼、精神的陶冶。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书法教育的开展不仅是培养中小学生书写基本技能、书法艺术鉴赏力、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更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青少年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陈柳道说,他之所以喜欢去学校将=毕生所学传授给下一代,并不是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书法家,而是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写一手好字,以此了解与传承传统文化,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为了记录近70年来河南人援疆的历史,河南电视台《天山长路》拍摄组选取了陈柳道在石河子这60多年的故事。今年9月12日,摄制组在石河子老年大学拍摄,谈及在石河子这60多年的贡献时,陈柳道说:“以后,我要多读一些诗词类、国学类的书籍,好好研读,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还要多多观摩那些高档次的书画展览,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凭着自己对墨香的乐趣会一直在书法的路上坚持下去,将传统书法文化发扬光大……”


陈柳道
祖籍河南,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原新疆兵团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作品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展览中入选、获奖。1986年加入兵团书法家协会、自治区书法家协会;2005年加入中国书法家协会;1993年个人名字载入《中国民间名人录》。书法作品曾多次在省级、国家级刊物上刊登,入选《北国书法作品集》《当代书法名家墨迹大观》《瀚海潮书法作品集》等书籍,并在“全国农垦书画展”、“全国文明杯书画展”、“全国政协书画展”等展出。

1987年书法作品参加“北国书展”并被收入《北国书法作品集》;


1988年书法作品在“屈原杯”海内外书画艺术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1991年书法作品获第一届全国“土地日”书画展览三等奖;


1992年书法作品入选16城市政协第12次横向联系座谈会书画联展;


1997年书法作品参加“新疆证券杯”迎香港回归书法大赛中荣获二等奖;


2002年书法作品在全国22城市政协横向联系会第31次会议上展览并被收藏;


2003年书法作品入选全国22城市政协横向联系会第33次会议举办的书画作品联展;


2003年书法作品《沁园春·雪》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东方红”杯中国书法大赛中荣获三等奖;


2003年书法作品在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五十周年(新疆书法、美术作品邀请展)中展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