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琴千万不要只用手,用上这五个部位让效率翻倍!

 文海翰阁 2019-09-19

练琴除了用手练,难道还需要用到其他部位?的确,练琴不仅仅是一种手指运动,更是要眼、耳、脑、心、嘴相互协调,才能达到最高效的练琴方式。

每天练琴的第一步不是弹,而是看!

如果是复习,一定要认真看好老师上课时在谱上标记的每一处错误,写下的每一点要求。而不是只凭自己的记忆和手指的惯性盲目练习,这样的方式不仅没有达到练习的效果,反而会巩固错误。

如果是新谱,首先要熟悉谱面上所有的标记。不看谱号和调号,会出现错音;不注重拍号,会影响节奏和韵律;不在乎速度和表情记号,会影响作品的演奏风格……为什么很多孩子总是错音百出,没有乐感?因为他们的眼里只有五线谱上的“小蝌蚪”。

唱谱,也是练琴时的一个重要环节。首先,它能帮助孩子快速识谱,减少演奏时的错误率;其次,有助于孩子对乐句、呼吸的判断,不至于“一口气”弹奏到底;第三,唱谱能直观地使孩子在乐曲旋律中找寻到起伏感,把握乐曲的情感。

不要以为唱谱只有初学的孩子才需要,很多著名演奏家在练习和演奏时,嘴里也会不自觉地哼唱。例如钢琴怪才古尔德,他不管是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在录音棚录制唱片时,他总是会跟着旋律哼唱,帮助情感的抒发。(当然,这里不是鼓励孩子在任何场合演奏时都要哼唱,而是强调唱谱的重要性。)

学乐器的最终目的不是会弹,而是会听,弹给自己听,弹给观众听。但是,大多数孩子在练习时,却是两耳只闻窗外事——听听妈妈在看什么剧,爸爸在跟谁打电话……

学会听自己的演奏,可以减少错音的发生,帮助音乐情感的处理,以及把握对音乐的理解。

练琴不是手指的机械运动。在弹奏每个音符之前,大脑都要进行飞速运转,做出准确判断:音高、节奏、强弱、触键,速度、情感……积极思考自己的演奏是否出现错误,力度处理是否得当,困难片段是否得到解决,遇到难点如何解决。而不是手指随意敲击琴键,发出声音,应付家长。

用心去感受和表达自己演奏的音乐,是练琴时最高的境界,但也是最应该达到的状态。记住,音乐不是用来练习手指,学习乐理的,而是用来让人们欣赏,打动听众的,这才是演奏的初衷和目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