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代赵好古墓志铭考释

 汐钰文艺范 2019-09-19

国家图书馆所藏金代赵好古墓志铭拓片系近代藏书家、校勘学家章钰旧藏。1954年,章钰后人将其所藏大量金石、碑帖、字画、名墨、玉石、图章等捐赠国家,其中的金石拓本由文化部转交给北京图书馆(后更名为国家图书馆),经国家图书馆不断地整理和收集,至今,该馆的章钰旧藏金石拓本共计2104种,2495件。[1]赵好古墓志铭拓片就是其中的一件,其上有章钰题签,并钤“霜根老人”印。拓片后收入《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6册,该书认为墓志主人赵好古“卒于河南修武”。[2]国家图书馆馆藏目录也记载墓志为“河南省修武县出土”。可是遍检墓志,也未见到赵好古与修武县的任何关系,他应该卒于中都(今北京市),也葬于中都,并曾在中都任职。国图错误的原因很可能是赵好古的武散官为修武校尉,编者未细查墓志,误将修武理解成河南省修武县。

赵好古墓志拓片长79厘米,宽82厘米,42行,满行42字,共计1500余字。其原石可能已经无存。赵好古的父亲赵隇《金史》有传。赵氏家族为东京辽阳府(今辽宁省辽阳市)人,其家族在辽金之际可以说风云际会,由辽代的中等官僚世家转身投靠新兴的金王朝,并成为新朝的中等官僚家族,在改朝换代之际的辽东汉人中具有代表性。赵好古墓志尚未得到金史研究者的重视,目前还无研究成果。以下先对墓志予以录文,再进行考释。

一、墓志录文

    大金故修武校尉中都鐡院都監趙公墓誌銘/

    修武校尉劉若虛撰并書/

前德既逝而昭,名氏曷其益高;夙望𡩻綬而著,門第奚其愈華。故家爰易而得,葺緒于何復完;後人雖有而見,/克紹孰能將振。藹藹乎!茂膺其任者,唯趙公之備欤!公諱好古,字敏求,本因父任河朔,邢州生也。其肇迹東京/遼陽,源流衍邈,世譜載焉。曾祖元佐,中進士,推重鄉曲。蘊術業于禮義之域,彰風教于英秀之□。聳中甲科,聲/鏗寰宇。優陟仕途,遄出選調。資至諫議大夫、寧江州防禦使。祖鶴年,好學尊德,聦明淳厚,欲修舉業,遂承世廕,/資至商州刺史,知嵓州軍州事。父隇,夙稟英特雄略,果毅沈機,圖國济威,廓疆闢境,攻取先登,奮建高績。/朝廷優胙,錫以厚賞,資至光祿大夫,沁南軍節度使兼懷州管内觀察使,封柱國,天水郡開國公,食邑二千戶,/食實封二百戶。母耶律氏,封天水郡夫人,淑賢睦族,惠明臨下。儼母氏之規教,著命婦之範儀。撫育三子,公膺/器。公之始生也,神采秀奕,骨相凝重;慶事日臻,世風時叙。欲及垂髫之初,嘗造親庭,已有至性。幾懷宛順之/度,未接弱冠之際。俾趨師席,絕無情色,唯謹率從之恭。展拔弦咏,不待儆束。自然勤篤,衆皆顧羨。日見其進,月/無所忘。聚學冨滋,疑問敏辨。誦數而深造之以道,思索而左右逢其原。于是窮理通義,朝徹見獨。承題得趣,肆/筆成文,奮勵出竒,超卓拔類。課取八吟之格,兼妍六韻之章。□辭麗而有則,立意新而不陳。長上殊貌而接以/禮,同人誠論而嘉其能。然愈孜孜罔已,勉勉勿休。常燃膏繼晷,存心大業。晞棄惜陰,切意脩程。贍抱成材,顒待/延問。時于國家設科命官,賓興取士。公肇觀場廡,遂即獲薦,時一十七歲,是年再為應省失意。迨于次/舉,又獲薦舉。後于皇統九年科舉就試,遂以歷省,豈自覬前期而必中,仍眾許再造而可成,秋赴殿簾墜第。/如此,凡應三薦,罔登一第。志失星闈,名虛仙榜。惜乎!觀之初志也,注目青雲,動心素飬,非貴衒乎身也,非夸耀/于鄉也。寔兾將懌其親庭,榮報慈誨。酬一經之教,復萬石之家。亟願立于王朝,敷陳治道。致三代之上,追千古/之前者也。奈天与人違,命將志抑。然公視冨貴于浮雲,等軒冕為棄物。其于名器,少無介懷,怡然自若。噫!公之/不耦也,非學術之無所取,寔命分之不能達。公早遂成藝,俊邁莫群。与幼童之守藝白首而能言者異矣。視世/祿之鮮禮□俗積文者高矣。以嚴君之督,俾即承廕。綴內供奉班當儤,時正隆改元春。□差充/皇太子府掌賓,周歳無愆。届三十歳,數差授保州商税兼鐡冶樓店,充院使勾當。委質幹□,以圖國用。周歳並無戯失,獲五酬,得两資,超授保義校尉。又伏遇/今主上即登寳位,改元大定,放大赦,覃恩一重,資加敦武校尉。大定次年,巡遷修武校尉。冬,數授差充/都鐡院都監勾當。未幾歳,于大定三年春卒中風,徧治不愈,淹延伏枕。季夏之半,奄乎捐第,享年三十有五。公/自幼至壯,讀書脩藴,樂善不倦。見耆老而尊敬,視窮乏而惻隱。外游于朋知,交之以信;居家于童僕,臨之以寛。/雖頗好弓馬,而嘗謂曰:“盈銳用以保身,非智也。所与他子弟戱,乃武人為而矣。”間樂寫盃觴而或言曰:“冨貴不/寵,快意非賢也。”每陪時賢友會,寔文字飮而矣。其通明蘊藉,雅致清尚,率皆如此。尤好音樂,曉達宮商。忝先之/軰豈可同日而比也。公年壽惜乎不永,資終于修武校尉。公先娶吳大監之息女,年二十九卒,所生一子,小字/和尚。年一十四歲,風姿溫厚,舉止詳緩,已學讀書,俾修先業,將有大後之望。女子二人,長名師姑,年一十二歲;/次名善陽,年九歲。偕婉麗惠柔,有賢媛之意態。公再娶奉政大夫、鄜州節度使張公之女為継室,其淑德賢善,/有勝于前。餘之昆仲,析數歲矣。嗚呼!今則蓋棺事畢,卜垗期臨。視勝岡之勢,遵慶水之源。鑿粹壤之吉窀,建福/原之幽第。式𥨊𩂳體,奠處英貞。故以銘之曰:/

偉矣趙公,挺質粹融。瑞膺肇孺,德見成童。事親惟孝,從師以崇。辭揮吐鳳,智妙雕蟲。/三薦星闈,一虛仙地。鑒微異守,誼艱達至。舉之常將,周何顯遂。青雲咫尺,素願迢䆳。/家有严父,俾即廕闻。急仕于武,徒修以文。幹虽承老,欲本致君。壮气惊寂,衝斗吁雲。/絳侯相漢,朝謂戎野。郤谷將晉,世云儒者。公時不耦,屈于扃冶。事監前人,亦何愧也。/兩娶卿弟,一蕃嗣昌。冰玉清潤,蘭金茂□。有継慶在,無後憂忘。東遼遠係,北邢餘芳。/沉縈末疾,良醫奚救。宿收烈輝,岳還神秀。既冨公才,何慳公壽。為詢霄極,竟將孰授。/星水卜氣,雲山眂形。休旺定法,消歇避經。草煙□慘,松露秋馨。旌旐導赴,幽扉將扃。/季秋吉月,華儀備設。先塋旁封,鑿啓廣穴。眾戚陪送,舉族悽切。佳城爰處,祭祀不輟。/體範謝舊,姓名□□。考妣得祔,子孫宜詵。式奠冥漠,奉遊其神。書銘翠琰,千載是陳。

赵好古墓志拓本

二、赵好古的先辈

墓志载赵好古家族“肇迹东京辽阳,源流衍邈,世谱载焉”。因赵家世谱已不可见,故而其家族早期在辽阳的经历已不可知。东京辽阳原来是渤海国的疆域,辽太祖灭渤海国后,建立东丹国,以其子耶律倍为人皇王。“神册四年,葺辽阳故城,以渤海、汉户建东平郡,为防御州。天显三年,迁东丹国民居之,升为南京。”[3]天显十三年(938),南京被改为东京,府名为辽阳。可见,辽阳一直是一个汉人与渤海人杂居的城市,而赵家作为辽东汉人很早就定居于此,堪称辽阳的土著。

赵好古的父亲赵隇卒年六十六岁,[4]大致去世于金海陵王贞元年间(1153—1156),如以贞元四年(1156)计,不以虚岁,则赵隇生于辽道宗大安七年(1091)。墓志上溯赵好古的先辈至其曾祖父赵元佐。如果按两代相隔25年计,则赵元佐生于辽兴宗重熙十年(1041)前后。墓志载赵元佐“中进士”,以往的史籍及碑刻中没有关于赵元佐的记载,因而今人关于辽代科举的著述中(尤其是其中的辽代进士表中)并未涉及其人,[5]墓志可补史载之阙。如果赵元佐是在30岁前中进士第,则时间在辽道宗咸雍年间。他“资至谏议大夫、宁江州防御使”。谏议大夫为谏院的长官,辽代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分别设左谏院和右谏院,设置左、右谏议大夫,但有名无实,往往作为加官。如辽道宗时期的大臣刘申“为三司副使,加谏议大夫,提点大理寺。”[6],刘申的谏议大夫为加官,提点大理寺才是其实际执掌。赵元佐也是如此,其实际官职是宁江州(今吉林扶余北伯都古城)防御使。“宁江州,混同军,观察。清宁中置。初防御,后升。兵事属东北统军司。统县一:混同县。”[7]大荣曾于咸雍七年(1071)在宁江州防御使任上,[8]赵元佐任职肯定在其后。

尽管墓志称赵好古的祖父赵鹤年“欲修举业”,但是实际上他没有走上科举之路,而是以荫补得官,“资至商州刺史,知嵓州军州事。”商州刺史也为加官,商州(今陕西省商州市)为北宋所属,为遥授。岩州为东京道所辖,位于今辽宁省灯塔市。“岩州,白岩军,下,刺史。本渤海白岩城,太宗拨属沈州。初隶长宁宫,后属敦睦宫。统县一:白岩县。渤海置。”[9]知岩州军州事也就是岩州刺史并兼管岩州军事。如统和十四年(996),王邻“授银青崇禄大夫、检校国子祭酒、使持节岩州诸军事、岩州刺史、兼监察御史、武骑尉”。[10]由于岩州是沈州(节度州,军号昭德军)的属州,还有以昭德军节度使兼任岩州刺史的情况,如重熙十三年(1044),耶律庶几任“昭德军节度使、沈岩等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崇禄大夫、检校太师、使持节沈州诸军事、行岩州事、兼御史大夫、上柱国、漆水郡开国侯、食邑一千五百户、实封一百五十户。”[11]

赵好古的父亲赵隇字德固,“其妇翁以优伶得幸于辽主,隇补阁门祗候,累迁太子左卫率。”[12]也就是说赵隇是因为其岳父是优伶并被皇帝宠幸,因而才得官。这可能是时人对赵隇的恶评,不一定是真实情况。以赵隇父祖的官职,他完全可以荫补得官,不一定要沾岳父的光。而且据赵好古墓志,赵好古的母亲是耶律氏,也就是说赵隇的岳父也是契丹人,而契丹人不可能担任优伶。当然,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赵隇不止一位夫人,其前任夫人的父亲是优伶,而后娶的夫人是契丹人。辽代优伶中与皇帝关系较近,见于史载的有罗衣轻。[13]但是罗衣轻是兴宗、道宗之际的人,且卒于清宁年间(1055—1064)。而且罗常以诙谐之语的方式进谏,不见恶行,不可能是赵隇的岳父。辽代后期另外一个被皇帝宠幸且留有恶名的优伶是王税轻,他深为兴宗宠幸,兴宗“常与教坊使王税轻十数人结为兄弟,出入其家,或拜其父母。常夜宴,与刘四端兄弟及王刚等数十人入乐队,命后妃易衣为女冠。后父萧磨只言:‘汉官皆在此,后妃入戏,非所宜也。’宗真击碎后父首曰:‘我尚为之,若女何人也。’”[14]《契丹国志》也记载其事:“尝与教坊使王税轻等数十人约为兄弟,出入其家,至拜其父母。变服微行,数入酒肆,亵言狎语,尽欢而返。”[15]王税轻的生存时代也远早于赵隇,不可能是其岳父。根据赵隇的生卒时间,赵隇的优伶岳父很可能得幸于辽代的最后一位皇帝天祚帝。

赵好古的父亲赵隇在《金史》中有传,记载其生平较为详实,但墓志还是记载了一些本传没有记载的内容。本传称赵隇“镇沁南,以疾卒”,也就是最后一个官职是沁南军(怀州军号,今河南沁阳市)节度使,而墓志则详述为“资至光禄大夫,沁南军节度使兼怀州管内观察使,封柱国,天水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食实封二百户”。分别是其散官、职事官、勋级、封爵、食邑,作为虚衔的散官、勋级、封爵都是从二品待遇,要高于其从三品的节度使实职。赵隇在辽末降金后参与对宋朝的战争,立有战功,在辽东降金汉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是其仕途并不顺利,他长于军事,不善民政,在熙宗时罢免。赵隇与海陵王完颜亮有故交,寓居燕京期间,曾向路过的完颜亮诉说自己的冤屈。完颜亮即位后,赵隇最高官至正三品的中都路都转运使,但不知因何故,后来不再为完颜亮所欣赏,而终于从三品的节度使任上。

值得一提的是赵隇的夫人耶律氏是契丹人,育有包括赵好古在内的三子。

三、赵好古生平

赵好古卒于大定三年(1163),享年35岁,不按虚岁计,则生于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他幼年就学,勤奋刻苦,文采卓然。墓志对此不无溢美之词,不再赘述。赵好古17岁时于熙宗皇统六年(1146)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他应该就近参加了燕京的府试,获得通过,但是在赴上京(今哈尔滨市阿城区)参加省试时落榜。皇统九年(1149),再次应试,再次落榜。之后的海陵王时他又参加了一次科举考试,仍告失败。这样,赵好古以科举入仕之路走不通。改而以荫补得官。正隆元年(1156),在内供奉班供职,很可能和其父亲的出身一样,也是补为阁门祗候。后任皇太子府掌宾,也就是负责宾客的引见。赵好古任此职的时间可能与其父亲任从三品的负责管理东宫事务的太子詹事同时,也说明了此时的赵氏父子深受海陵王的信任。

可能与失去宠信有关,在赵隇出任外职后,赵好古也离开东宫。在30岁时,任保州商税兼铁冶楼店,也就是负责保州(今河北保定市)商税、铁冶税及旅舍店铺税的征收,充任院使。金代税收超过二万贯以上的税收机构才称使司,长官为院使,不足二万贯的税收机构称为院务,长官最高只为都监。不管是院使还是都监,在金代一般都以荫补官出任,社会地位不是太高。赵好古在一年考核期内,增收了50%的税额,按照规定,可以升两官,其武散官升迁为正九品上阶的保义校尉。随后,完颜亮被杀,金世宗登基,大赦,嘉奖百官,赵好古升为从八品下阶的敦武校尉。大定二年(1162),赵好古又升为从八品上阶的修武校尉。当年冬,赵好古被任命为中都铁院都监。中都铁院应该就是镀铁院,辖于管理皇室财物的永丰库。“镀铁院都监二员,管勾生熟铁钉线。攒典一人。京、府、镇、通州并依此置,判官、都监皆省。或兼军器并作院,或设使若副一员。防刺郡设都监一员,仍兼军器库。”[16]赵好古所任的铁院都监有可能是正八品,也有可能是从八品。他任职时间不长,次年春中风,医治无效,夏即去世,享年35岁。

赵好古前后两娶,前妻育有一子两女,后妻育有两子。赵好古死后的数年,也就是其父赵隇死后的十多年,“隇子孙、司徒张通古子孙皆不肖淫荡,破赀产,卖田宅。世宗闻之,诏曰:‘自今官民祖先亡没,子孙不得分割居第,止以嫡幼主之,毋致鬻卖。仍著于令。’”[17]败家的赵隇子孙中,可能有赵好古的子嗣,以及其两个兄弟及其子嗣,这与墓志撰写者对赵氏后代的溢美之词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墓志的撰写及书丹者刘若虚生平不显,只知道他还曾于大定十一年(1171)作有《闻喜裴氏家谱序》。[18]

(原载《北京文博文丛》2018年第4期)


[1]《天津近代藏书家、校勘学家章钰诞辰150周年纪念》,见“天津文学艺术网”,http://www./whnews/2015/252841_0.html

[2]北京图书馆金石组编:《北京图书馆藏中国历代石刻拓本汇编》(第46册),中州古籍出版社,1989年,第75页。

[3]《辽史》卷三八《地理志二》,中华书局,2016年,第518页。

[4]《金史》卷八一《赵隇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830页。

[5]参见李桂芝:《辽金科举研究》,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年;高福顺:《科举与辽代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

[6]《辽史》卷九八《刘伸传》,中华书局,2016年,第1559页。

[7]《辽史》卷三八《地理志二》,中华书局,2016年,第 539页。

[8]《辽史》卷二二《道宗纪二》,中华书局,2016年,第306页。

[9]《辽史》卷三八《地理志二》,中华书局,2016年,第 528页。

[10]《王邻墓志》,载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121页。

[11]《沈阳无垢净光舍利塔石函记》,载向南编:《辽代石刻文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第237页。

[12]《金史》卷八一《赵隇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829页。

[13]《辽史》卷一〇九《伶宦传·罗衣轻》,中华书局,2016年,第16291630页。

[14](宋)曾巩撰,王瑞来校证:《隆平集校证》卷二〇《夷狄·契丹》,中华书局,2012年,第592页。

[15](宋)叶隆礼撰,贾敬颜、林荣贵点校:《契丹国志》卷八《兴宗文成皇帝》,中华书局,2014年,第92页。

[16]《金史》卷五七《百官志三》,中华书局,1975年,第1320页。

[17]《金史》卷八一《赵隇传》,中华书局,1975年,第1830页。

[18]阎凤梧主编:《全辽金文》,山西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1625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