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理学:你可以不原谅父母,但是请务必放过自己

 东东Wr 2019-09-19

还记得之前网上报道的北大留美硕士一纸书信声讨父母的事情吗?

心理学:你可以不原谅父母,但是请务必放过自己

与其他新闻一样,事情很快被淹没在信息的洪流中,最终我们也不知道他有没有等到一个父母的道歉,可能会,也可能不会,或许父母还在等他的感恩,毕竟他能上北大,能留学欧美,父母也是功不可没。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几乎每天会遇到因为原生家庭、成长环境而造成的心理问题,但是每一次我都会给他们讲述一个我所认为的心理学“道理”。

之所以说是道理,因为这毕竟是我认为的,什么道理呢?

“你可以不原谅父母,但请务必放过自己”。其实我说这句话,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嘱咐他们不要归罪于父母,“你已经长大了,你要自己为自己负责”。

因为心理咨询可以帮他们看见问题,看见心理问题的来源,但同时,也找出了制造问题的主要当事人——父母。

为人父母,迎接一个小生命到你的世界里来,为他的生命早期负责,我觉得这是一种责任,一种责无旁贷、义无反顾的责任。可事实上,这个责任人出于种种缘由,总会导致很多问题。

我的一位来访者,王先生,是一位35岁的公司职员,至今没有谈过恋爱,自卑、内向,人际关系敏感,没有几个朋友,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忍受着孤独与焦虑。

通过朋友介绍来到我的咨询室,不可避免地我们要回到他的过去,去看他的原生家庭,一开始他很抗拒,不愿意聊他的原生家庭,聊他的父母。

他问我,老师,咱们就谈我的问题,改变我的问题好吗?

我说我很理解你急于改变的心情,但是一个在你身上困扰你几十年的问题,我们没有办法一下子从你身上剥离,我们要有耐心。

我们只有看见问题是怎么来的,才能知道给你带来了什么影响,我们也好据此做出改变。

我和你站在一起,让你的问题自成一队,我俩就挑战一下你的问题。

他同意了我的想法,也愿意去谈及自己的原生家庭了。

他说他从小成长在一个单亲家庭,3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不久妈妈改嫁,组建了新的家庭。继父是个暴脾气,妈妈也一点就着,脾气很不好。

他经常在继父和妈妈的争吵中被吓得瑟瑟发抖,也经常觉得是因为自己,才导致继父和妈妈争吵不断。

并且事实上他的继父会时不时打他,甚至辱骂他,他的母亲会抱怨他,“要不是你,我能在这里受委屈”。

就算是一个正常的家庭,父母争吵,或是父母要离婚,孩子也会很自然地认为是自己的错,是自己导致的,更别说有的父母将这些强加给孩子了。

这种现象在咨询中或是实际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比如有的父母闹离婚,明明是大人的事,孩子会觉得是自己不乖,事自己不听话,或者是自己学习成绩不好,才让父母要离婚的。

这其实就是孩子面临失控,然后找控制感的一种方式,孩子试图控制一些自己能控制的事,比如变得听话,来控制父母的争吵或离婚。同时这也是人际关系当中三角化的表现形式。

所谓三角化就是当两个人之间发生矛盾时,会形成巨大的张力,这时候如果这两个人和第三个人有关系的话,三个人很容易会形成一个三角形。

两个人之间的张力会分到三个人之间,这样张力就会被减弱,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关系就会形成一个新的平衡。

总之幼年时期的他,我的这位来访者,经常会体验到“我不好”,“我不被爱”,“都是我的错”类似于这种自我攻击。

很显然这成了他的心理习惯,那么毫无疑问,他就会将这一套心理习惯沿用,在成年之后依然用这个模式来和他人互动。

这个模式下的自我,是没有活力的,是没有自信的,每一次和他人互动,他总是会体验到自己的不好,这种体验是痛苦的,于是逐渐的他就会远离关系,最终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被孤独侵蚀。

他说他不愿意谈起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过往,他恨父母,恨他们为什么要把他带到这个世界上来。

恨是什么,从关系的角度来说,恨就是纠缠,就是停留在关系中等待和消耗。

我的这位来访者,他很痛苦,回想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他愈发的痛苦,于是他将这一切痛苦归结为父母导致。

于是他的自我就守在那里了,守在和父母的关系里,没有办法再去建立新的关系,没有新的关系,他人生的经验,他所具备的心理反应往习惯就还是小时候的那些。

所谓的改变不就是创造新经验吗?

而经验必须从关系里来,因为人必须活在关系里,哪怕你现在在看我的文章,我们也是在建立读者和作者的关系。

所以,要不要原谅,那是个人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他的选择。

但是对于自己,要放过,因为你只有放过自己,不把自我“按在”过去的关系里,守着恨意,自我才会获得自由,才能去建立新的关系,创造新的经验,当新的经验足够多时,改变就会发生。

所以,对我的这位来访者,对大家,也许我们的父母不够好,甚至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生活条件,致使他们在养育我们的时候犯了一些错。

但成年之后的我们,依然可以做出选择:就算你不原谅父母,但是请务必放过自己。

不要让自己守在与父母的关系里,等待他们的道歉,我们要把自我“释放”出来,去建立新的关系,这样才能有机会变好,也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真正的超越原生家庭,创造属于自己的丰富人生。


专栏《自我发展心理学50讲》,内容涵盖原生家庭、潜意识、人际关系、亲密关系、焦虑、抑郁等情绪的改变,以及拖延、自控力等行为的改变,可以帮你更好的成长和发展,详细了解请点击下方《自我发展心理学50讲》,可跳转到专栏目录查看全部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