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的教师,面对家长和学生,都懂得利用共情的力量

 锄豆望苗长 2019-09-19

 教师枕边书(ID:jiaoshizhenbianshu)

“做一名懂得共情的老师”

今年暑假,一部《小欢喜》刷屏整个家长群,这部反映中国家庭高考之现状的剧,不仅让无数网友看到了自己家庭的影子:“高考”“留守”“二胎”“单亲”“中国式家长的控制欲”。

剧中年轻教师李萌的角色,也让许多新手教师教师得到了共鸣。

我脾气已经够好了为什么学生都不愿意和我沟通?

为什么我和学生打成一片后班里成绩反而掉下来?

李萌身上被吐槽的点好多我都有,我是不是不适合做老师?

......

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的教师,是一个懂得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人。

任何的老师,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无法一天二十四个小时,时时刻刻和学生深入交流。

所以,掌握一些心理学的沟通技巧对教师,尤其是新手教师来说尤为重要。

01

为什么有些老师觉得沟通费劲?

这是因为他们的沟通是单向沟通,并没有共情对方。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

先给大家讲个真实的故事:

亚瑟·乔拉米卡利,是哈佛大学医学院心理学教授。

因对弟弟教育的忽视而导致弟弟吸毒后自杀,乔拉米卡利几近崩溃,并沉痛反思:弟弟在最绝望的时候,最需要的是什么?是被敲醒头脑,是生活建议,还是怀抱和理解?

带着痛苦与疑问,乔拉米卡利投入对共情的力量的研究之中,并成为全球共情研究权威第1人。

乔拉米卡利在研究中发现: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相应地做出回应的能力。通过共情,我们能够克服恐惧,学会相互之间如何重新建立连接。

其实,做教师就和做语文阅读理解题一样,看再多技巧书,报再多培训,答题的时候生硬套模板也只能得个基础分。

但是,一旦你开始理解共情学生的时候,一旦你、学会“把你的耳朵放到别人的灵魂中,用心去聆听那里最急切的喃喃私语”的时候,你才能在与学生沟通这道大题上得到一个好的分数。

和学生搞好关系很难,但做一个让学生失望的老师,有时候只需要一件小事。

如果这些小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地化解,师生关系就会渐渐趋于紧张,以致凝结在师生关系上的那层冰会越来越厚,到了那个地步师生之间再想建立信任的连接就非常困难了。

02

共情,让师生之间的信任更坚固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真理和信任在学校里占居统治地位。要让在学校里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结出果实,而不是一朵空花。”

刚刚走进幼儿园的孩子,在学校过的愉快的一天。放学后被妈妈领回家的路上,常常发生有这样的对话:

孩子:妈妈,我们老师今天给我们讲了好多故事,还教我们画小松鼠,我特别喜欢她。

母亲:那宝贝要听老师话,有人欺负你要跟老师说呀。

对于孩子来说,父母是他们可以无条件信任的人,同样,老师,也应该是代表着权威、真理,可以无条件信任的人,失去了对教师的信任,就是失去了对真理的信任。

当孩子不再信任老师的时候,他们开始撒谎、开始叛逆、开始恐惧......

于是,叛逆的孩子们开始挑战老师和学校的权威,试图用武力建立自己的规则,而恐惧面对老师的孩子极大可能会成为被武力镇压的人。

校园暴力,由此而来,这是教师的缺位与失责。

亚瑟·乔拉米卡利说过:“情感上的被理解绝对更能给人安慰,比任何语言都有用。”

泡在共情中的所有难解之结都会溶解。通过共情,我们能够克服师生之间的沟通壁垒,理解彼此的内心和灵魂,学会相互之间如何重新建立信任的连接。

03

共情式倾听是沟通的第一步

做教师,要粗中有细。有时候倾听学生心声要比真情实感的“为你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

《小欢喜》中李萌老师,外号“李铁棍”。三句话两句不离高考,事事向成绩看齐,着实是一个既严厉,又刻薄的班主任形象。但同时她也代表者大多数认真负责对教育工作充满激情的教师:

  • 每天要比学生更早一步来到学校

  • 每个学生的成绩优势与短板熟记于心

  • 加油打气后又担忧学生骄傲自满

  • ......

这是一个负责任但又不会讨学生喜欢的老师,有时候这种严苛的负责任做法反而会适得其反遭到反噬。李老师第一集出场,就是提议让学习差的学生蹲班一年,此处以方一凡同学为代表。

虽然蹲班提议最终并没有被采纳,李萌老师也在和校领导的交谈中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当之处。

但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方一凡同学的家长没有那么开明,校领导也没有考虑那么周全。那么最严重的后果会是什么——很多个意气风发的方一凡们逐渐消沉,逐渐丧失自信,逐渐对未来不再有期待。

方一凡的家长和校领导因为对孩子的共情和理解,而中止了李老师的建议,而李萌老师恰恰是犯了大多数热情高昂的新手老师都有可能犯的错误:

太过于重视孩子们的学生身份,没有真正倾听到孩子们的内心需求。

十八岁,是孩子们三观搭建的关键收尾期,也是由少年到成人的转折点。作为一名老师,重视学生成绩没有错,但更重要的是要共情到他们敏感稚嫩的内心,从而做积极向上的引导。

随着故事的推进,李萌老师的形象逐渐完整,我们发现,李老师已经改变成一个粗中有细会共情的老师。

乔英子成绩下降情绪不对,她会悄悄约见英子的妈妈宋倩,劝说对方不要给英子太大压力;

方一凡选择做个艺考生,她表面上实时紧盯,事事敲打,实际上却是偷偷关注方一凡的抖音账号。

04

共情式接纳:拥抱不完美的学生

所谓接纳,就是能够看到、理解和拥抱我们每一个人(也包括我们自己)心中都存在的不完美。

教师:传道、受业、解惑。没有100分的老师,也没有100分的学生,我们都是一起努力,变及格,变优秀,而这种努力,建立在对彼此真实自我的接纳之上。

共情把接纳定义为一个含有三个阶段的连续进化的过程。

第一个阶段

我们学着接纳我们自己的所有矛盾和复杂;

  • 新手老师:降低心理预期、准确定位

很多新入职的老师,热情澎湃,颇有一战成名的势头。

而现实往往是,新手上道大多顾头失尾,与自己期待的目标相差甚远。导致很多新教师屡屡遭受打击,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行业。

但其实,对于一个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的新人教师来说,被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秒杀是再正常不过的了。因此,不如接纳自己现状,降低期待,多学,多看,多思考。

  • 不忘初心,开心教学

教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思想与道德。但有时候,教师也只是一个填饱肚子的职业。

梦想和现实发生碰撞的时候,难免有力不从心的地方,这时候需要好好想清楚选择教师职业的初衷是什么?及时调整情绪,尽量不要把负面情绪带入班级,更不要迁怒。

第二个阶段

接纳他人所有的矛盾和复杂;

每个孩子都是复杂而矛盾的个体,不要把他们标签化,成绩化。

学习好的同学有可能会叛逆,成绩差的学生也会认真学习,开跑车进校不一定是炫富......这些只能代表某一行为,而不能概括一个学生。

第三个阶段

接纳两个矛盾复杂的人相遇后产生的每一段人际关系中都不可避免会出现的那些矛盾和复杂。

  • 善待学生的错误

教室是一个允许学生出错的地方,出错了,课程才能生成。“改错”的过程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教学。

  • 尽量不当众批评学生

尤其不要在批评整个班级的时候突然点名批评某一位学生,这样会让他在班级里的归属感被破坏。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 对学生成长抱有期待

一个孩子的转变和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期待学生的成功要有耐心、有信心,教师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

老师,你学会了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