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在吐槽黄晓明、于正们?他们做自己活得比你爽

 茉莉7eo6t3y9 2019-09-19
《中餐厅》第三季迎来了史上最奇葩店主,以“我不要你觉得,我要我觉得”为代表的霸气“明学”一片燎原之势,黄晓明霸占各种热搜、头条已久。
自私、霸道、非餐饮业科班出身却又专断独行,沉寂了好几年的黄教主在一片骂声中似乎又红起来了。
这边大家还没骂过瘾,很快又被另一个奇葩人物,号称“娱乐圈居委会大妈”的于正吸引了注意力:

正在拍摄的《烈火军校》流出一组花絮,有一个疑似女演员白鹿拧许凯屁股的镜头,被以许凯粉丝为首的诸多网友认定为揩油,掀起了一场腥风血雨。
为维护旗下艺人,于正怒怼粉丝,力挺白鹿,甚至亲自上场舞“CP”,正式宣布许凯白鹿这对CP就是公司未来几年的目标,还将自己的微博封面换成了许凯和白鹿。
对此吃瓜群众也纷纷表示理解:这不就是于妈的一贯作风嘛,满嘴跑火车,翻脸堪比翻书,现在是力挺,谁知道过段时间怎么样呢。
确实,从《宫》开始,于正先捧后撕的女艺人可真不少,合作之时满是溢美之词,一旦利益交换结束,迅速落井下石。
这边才夸完林心如是他合作过最完美的艺人,没多久又变成了忘恩负义的小人,连夸口“只做女一只挑好戏”的袁姗姗,在确认解约当天,也变成了“目光短浅”。
在两副面孔之间转换自如,且根本无惧人言。
艺人不爽,怼;
粉丝开骂,怼;
网友批评,怼;
甚至当年深陷“抄袭门”,被冠之以“于抄抄”称号时,还语出惊人地表示:艺术就是继承和发展的,抄袭不超过20%都不算事儿,没人告,就不算抄。
于妈这颗小心脏是真的坚强啊。
按理说,站在大多数的对立面,不能被主流所接纳、包容的人,不应该是不受欢迎的、自卑的、小心翼翼做人的么?
怎么他们反倒是活出了洒脱任性,还越发混得风生水起了?
1.
金刚心的修炼心法
不管是黄晓明还是于正,你在他们身上会体验到一种蜜汁自信: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坚决做自己。



早些年在接受采访时,被问及如何面对网友的质疑、谩骂,于正乐呵呵的说:
我就不理你们,气死你们,我觉得我写得爽就可以,我收视第一就可以。
令人气愤的同时,却又隐隐约约有那么点儿暗爽。
生气是因为他居然没在唾沫中好好反省自己令人跌破眼镜的三观,反而气焰嚣张;
暗爽是这人好像活得挺酷的,很享受自己啊。
黄晓明也是一样,他的“明式自信”甚至带起了一个话题叫“学学明式自信”,一边惹无数人嘲讽,一边又不禁羡慕上了这种内心强大。
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相当重要。
自古人言可畏,众口能把金都给烁了,何况是自己那颗玻璃心呢。
一旦被质疑,自我就开始动摇,如果被一群人质疑,那肯定是自己太糟糕,若是被一片苍茫的口水淹没,那脆弱单薄的自我就干脆原地瓦解。
我是谁?我在哪?我要干什么?
整个人都瞬间变得毫无价值。
为了避免这种飞灰湮灭式的痛苦,只能迎合他人的预期。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不过是为了保证自己的言行均在大众的认可和期待之内。
于是,知其短,藏其拙,敬畏人言,夹着尾巴活成了一种磕磕巴巴的姿态。
越在意什么,就越会被其所囚禁束缚。
撇开黄晓明、于正式的奇葩言行不谈,他们的心智化水平是不低的,金刚心的内核心法是:
我只负责做我自己,你讨厌我?抱歉,我不care。 
瞬间将他们从人言的牢笼中解放。
2.
为什么你那么在意他人看法?
在意他人看法,根源在于:核心自我感缺失。
他人对自己的看法真的重要吗?
重要。在早期的成长中,重要客体的“镜映”是帮助一个人形成自我认知,建立核心自我感的来源。
父母或其他重要客体给予积极、正面的反馈时,我们会认为自己是好的、值得被爱的;
相反,如果总是被质疑和批评,或者得不到稳定的反馈,又或者被不断的忽视,那自我感的建立就会受到影响。
缺什么就会想要什么,虚无缥缈的自我感从潜意识深处不断翻涌出匮乏之意,怂恿人从外界获得积极的评价,来肯定自己的价值,弥补这种缺失。
随着成长和社交拓展,这种未被满足的需求从父母身上,逐渐蔓延至身边接触到的每一个人。
但是实际上,我们很难再遇上可以取代父母的重要客体,即便有,错过了早年自我感建立的黄金时期,也始终是事倍功半的效果。
于是,就陷入一种对积极评价的狂热渴望之中,自我感随着他人的看法忽明忽灭。
除此之外,核心自我感缺失还会让人执念于理想自我,而对现实自我的悦纳程度极低。
这其实是一种对于缺失的防御,由于自我感是破碎的、负面的,无法被接纳和整合,就会用想象中完美的自己来抵抗这种焦虑,只有把自己切换成理想自我状态,才会觉得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但理想易幻灭,尤其经不起质疑或者攻击,所以这样的人大部分时候都表现得非常敏感、自卑,如履薄冰、唯唯诺诺地讨好和迎合他人的用意,实则在于维护自己构建的不堪一击的理想自我。

这也导致了他们对关系的边界感极为模糊,尤其在自我感强的人面前,轻易就会被卷入对方的能量场,变成了一具失去灵魂的空壳,别人随时可以操纵自己的想法、行为甚至命运。
周国平曾说:我从不在乎别人如何评价我,因为我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如果一个人对自己是没有把握的,就很容易在乎别人的看法了。
核心自我感缺乏,就是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对自己没有把握
3.
活出自己的feel倍儿爽
那核心自我感充沛而稳定是怎么一种体验呢?
看看黄晓明和于正就知道了。
首先,他们有着超强的自我悦纳度,你们都不能接纳的部分,我自己欣然接纳。
说我霸道、自私、不顾他人感受?不好意思,我不要你觉得,我只要我觉得。
骂我抄袭、虚伪、功利心强?随便吧,我不理你,气死你。
很多时候,被外界攻击轻易激起的情绪,以及之后的溃不成军,其实是因为已经自我攻击很久了。
然而,由于对于现实自我的不完美是接纳的,他们有着更高的自我整合度,不会将这部分迫不及待的投射出去,而是能稳稳的接住外界负面的声音和攻击。
随后,他们就可以很好的保持自我忠诚,忠于自己内心的看法和声音:
我是怎么样的,自己心里门儿清,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其次,对于关系的处理,会更加灵活和有边界感。
在他们的认知里,一段关系的维系,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情感和利益是最主要的两部分。
拿于正热衷怼人这个事儿来说,这部剧跟你们撕得死去活来,可是下一部剧又能让你红上青天,或者让你们欲罢不能,涂最贵的眼霜熬最长的夜。
毕竟在和艺人和网友的关系中,情感部分远不及利益部分权重高。
并且,“你怎么认为”是你的事儿,“我是怎么样的”是我的事儿,用阿德勒“课题分离”的观点来处理,各自认领自己的task就完事儿了,我为啥要因为你的事儿烦恼呢?
这就是关系中的边界感。
套用那句幸福人生咒语:关我屁事,关你屁事。
早年被黑得体无完肤的杨幂也说过:
大众舆论我没有办法控制,好的坏的,是真是假,重要吗?我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一步一步踏踏实实走,准没错。
这些“不在意他人看法”背后的强大心理支撑,让他们既忠于自己,又忠于目标,足以开启一个活出自己的彪悍人生。
4.
一些可能有用的小tips
都知道活出自己很爽,可是过了关键时期,不是很难再建立起稳定的自我感吗?
确实如此,但你仍然可以尝试,毕竟改变会在真实的体验中发生。

第一, 保持觉察。
在意他人看法的当下,先不要着急做出反应。仔细体会一下脆弱而破碎的自我感,觉察它是如何产生,又是如何密谋让你出卖自己,受制于他人的。
当意识到问题的时候,问题就已经解决了一半。
第二, 改变认知。
觉察的力量会让岌岌可危的自我安定下来,这时候可以检查一下自己的思考方式:
他们说我不好,我就是真的不好吗?
他们说的就是客观事实吗?
我好与不好,只能靠别人来定义吗?
我脑海中“不好”的声音,到底来自哪里?
这些反思会帮助你停止自我攻击,打破固定的认知模式,将注意力聚拢回自身,这时候自我感才会开始慢慢聚集力量。
第三,尝试接纳自己,爱自己。
接下来,拿一些勇气来面对和悦纳自我:我不完美,你们也可以认为我不美,但这不妨碍我自我欣赏。
说到底,还是在处理和自己的关系,永远要做第一个为自己打CALL的人。
自己都不能笃定的爱自己,反倒寄希望于外界对自己始终保持积极评价,怎么可能呢?
到这里,你大概可以收回怯弱的目光,迎着他人的质疑,大胆做一回自己了。
前段时间因《长安十二时辰》走红的檀棋饰演者娜依扎,自爆曾是抑郁症患者,长期处于压抑和崩溃的状态,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
她是这样用自己的经历安抚“鱼友”的:
当我素颜、披发、穿着性感深V爆乳吊带出现在镜头面前的时候,我是率性而自在的,你们怎么看我无所谓,我自己觉得爽就行了。
这一刻我觉得自己自由了,希望你们也一样。
希望你也一样

作者:MISS蔷薇  社会工作硕士,二级心理咨询师,换个视角看世界,发现更多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