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山文化出土玉器资料-延安芦峁山遗址出土玉器

 畅明轩 2020-05-28

芦山峁遗址因发现于延安市宝塔区芦山峁村的梁峁上而得名。经勘探调查,遗址分布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有多个宏大的台基工程,属于超大型史前聚落遗址,文化类型上可分为两期,第一期的年代相当于庙底沟二期文化晚期,第二期相当于龙山文化晚期。营盘梁是芦山峁遗址的核心区域,规划有序,坐北向南,前后开门,城中靠后的位置有三座大型建筑,以中间的房址为中心,南北中线与南城门外的排水道连成一线为中轴线,呈左右对称结构。建筑遗址中还发现了可能用于奠基祭祀的玉器,以及中国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一批板瓦、筒瓦。种种迹象表明,该建筑遗址具有礼仪性特征,或是宫殿的雏形。早在上世纪80年代,芦山峁共征集到出土玉器28件从而引发关注,近年考古发掘中又出土玉器16件,器类包括璧、琮、璇玑、璜、铲、瑗、环、斧、锛、笄、镯、刀、虎以及饰件等。这次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周秦汉唐展中就展出了几件该遗址出土的玉器,虽然这几件不算特比稀罕但还是当做资料分享下。

此件玉琮,具有龙山文化的特征,在工艺上却又呈现出与江浙地区的良渚文化玉器有近似的特点,器身甚至刻画了良渚后期的神人兽面形象——这或许显示了早期中国多文明进程中的文化融合与互鉴。

直径7.1cm,高4.4cm

凤首玉笄,“笄”,簪也,是日常生活中的必备之物,“婚姻冠笄,所以别男女也”《释名》曰:“冠,贯也,所以贯韬发也……笄,系也,所以系冠使不坠也。”笄字从竹,显示其与竹天然的联系,最初乃由竹制。《淮南子·齐俗训》曰:“三苗髽首,羌人括领,中国冠笄,越人劗发,其于服,一也。表明笄是“中国”之民区别于蛮夷苗越之民的一个重要服饰特征。而玉笄,从早期文献来看,则是只有天子和诸侯才能享用之物,如《仪礼·士冠礼》曰“皮弁笄,爵弁笄”,郑玄注:“《周礼·弁师》云‘掌五冕’而云‘玉笄朱纮’,则天子以玉为笄,以朱为纮。又案《祭义》云‘天子冕而朱纮,诸侯冕而青纮’,诸侯之笄亦当用玉矣。

玉铲

玉刀

玉环

芦峁山遗址作为201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正在加紧申报为第八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