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鉴赏】华夏文明的黎明期——龙山文化

 天宇楼33 2017-11-01


龙山文化泛指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约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类文化遗存,属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首次发现于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今属章丘)而得名。经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年代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分布于黄河中下游的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龙山文化源自大汶口文化,为汉族先民创造的远古文明。

1928年的春天,考古学家吴金鼎在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县龙山镇发现了举世闻名的城子崖遗址。在此之后,考古学家们先后对城子崖遗址进行多次发掘,取得了一批以精美的磨光黑陶为显著特征的文化遗存。根据这些发现,考古学家把这些以黑陶为主要特征的文化遗存命名为“龙山文化”。


最早的山东人——沂源人从泰沂山脉迁徙到平原,择水而居,巨野河和武原河流域也许是原始先民理想的居住之地。从山上到山下,是人类迈出的颇具关键性的一步,有了这一步,才会有以后的筚路蓝缕、“式辟四方”,才有了今天我们称之为华夏文明的黎明期——龙山文化。


龙山文化遗址

『 龙山文化的玉器 

龙山文化时期的制玉水平有了很大的改进,从出土的龙山文化玉器来看,其种类丰富,且大多琢磨精致、造型优美、晶莹圆润,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龙山文化玉器所用玉材多属透闪石类,有白玉、青玉、青绿色玉、黄玉、墨玉、玉髓、绿松石。龙山文化的玉器,应是就地取材。产玉地点有山东海阳(墨玉);河南洛阳白马山、孟津;陕西神木合延安等。

龙山文化玉器器物造型以几何形和人物动物形为主。璇玑为环状,外缘多出三齿形,开商周时期璇玑之先河。人首形饰,分正平视与侧平视两种。前者为戴冠(平顶冠或羽冠)、大眼、大鼻、耳饰环、阔口,或口出獠牙、露齿;后者形象简约。玉圭均为平首式,其上多有人面纹、兽面纹或鸟纹。玉戈造型特点是长援方内而无中脊,形制较原始。牙璋分平首式与歧首式,造型似戈而内部两侧出栏如牙齿状。

龙山文化玉器的纹饰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与器物合一型;一是器物装饰型。有直线纹、网格纹、虎首纹、兽面纹、人面纹、鸟纹。龙山文化玉器以片雕为主,镂雕为辅。纹饰的线纹,有阳线雕和阴线刻两种,且阳线雕的应用占多数。镶嵌工艺的实例,见于山东五莲丹土遗址所出玉钺,其中上部的孔内嵌有绿松石。玉与绿松石的组合工艺,此为仅见。这种工艺方法开夏代和商代玉器镶嵌工艺之先例。


《玉多齿三牙壁》龙山文化

径8厘米

1987年山东省藤县里庄出土

山东省藤县博物馆藏

器呈青灰色,局部有褐色浸斑。体扁平,外缘由三个形状相同,向同一个方面旋转的牙及附加三组锯齿纹组成。旧说此器为观测天文的璇玑,经已故夏鼐先生考订,不论是简单的三牙壁或多齿三牙壁,它们的用途,都是装饰品,可能同时带有礼仪上或宗教上的意义。


《玉四孔刀》龙山文化

长48、宽13厘米

1969年山东省日照市两城镇出土

山东省博物馆藏

玉质呈青绿色,质地不纯,周身有褐浸。刀作长方形,双面刃,通体磨制光滑,单面穿四孔,近刀背处三孔,孔径为1.8厘米,尾端中部一孔,孔径为1.1厘米。


《玉琮》龙山文化

高4.1、外径7.1、内径6.4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茆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琮为翠绿色,间有墨绿色纹斑。四角琢成高3.1厘米的三角状,中间有直线刻化纹,上下分饰兽面纹,并有良渚文化玉琮的某些特征,格外值得重视。


《玉琮形器》龙山文化

通径10.3、孔径6.2、厚1.2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茆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琮形器原报告称为玉璇玑。浅绿色,间有米黄色条纹,外缘有茶褐色纹斑,全器对称地琢有四处缺口,在缺口间的器壁上刻有较规则的长方形简化图案。


《玉钺》龙山文化

长10.1、宽4.4、下端宽5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茆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钺原报告玉斧,墨绿色,略呈长方形,下端刃部两面磨制,上端有一大孔,孔径1.1厘米,右下侧有一小孔,孔径0.5厘米。


《玉玦》龙山文化

直径1.2厘米

1976年河南省孟津县小潘沟出土

河南省洛阳市博物馆藏

玉料呈浅黄色,玉质纯洁无暇。体扁圆,如环而有一缺口,边缘磨制光滑,通体光素无纹。


《绿松石饰》龙山文化

长1.1、宽1.2厘米

1976年河南省孟津县小潘沟出土

河南省洛阳市博物馆藏

此器由绿松石制成,呈梯形,上端边缘原有一孔,钻豁,另在上端中部重新钻孔,制作较精,为佩戴的装饰品。


《玉琮》龙山文化

高4.4、外径7、厚0.3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茆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琮近乳白色。表面刻凸出的直条纹,上层三道,下层两道。角部上下均饰象征兽面的圆形纹饰。此琮以裂成大致相同的四块,每块裂线处左右各钻两个小圆孔,可以系结。


《玉壁》龙山文化

通径16.9、孔径6.7、厚0.45厘米

1967年陕西省延安市碾庄乡芦山茆村采集

陕西省延安地区文物保管委员会藏

玉壁为浅绿色,间有黄白色条纹和斑点,一处有两道墨绿色条纹制作较为规整。


《玉三牙壁》龙山文化

径4.3、最厚0.4厘米

天津市文化局文物处藏

器为白色玉制成,局部有红色浸斑,近圆形,周边有三个顺向旋转的宽齿,中间有一椭圆形孔,孔处较薄,孔缘有绳磨豁口痕迹,说明此玉原属配饰品。此器虽无明确出土地点,但器形与山东胶县三里河龙山文化遗址出土的三牙壁相近,应属同一代。


《玉三孔刀》龙山文化

长36.4、宽8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刀处除尖部呈青灰色外,通体漆黑光洁,刀体狭长,两面刃,较锋利。上部有三孔,系单面钻成,似为与它物扎结之用。此刀玉质纯净,工艺古朴,从型制、作工及玉质看,与陕西神木县石茆龙山文化遗址所出墨玉刀相似。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

纠错、投稿、入会

联系编辑 微信号:mjj-610


电 话:010-87664115(入会咨询)

            010-87664205(秘书处)

邮 箱:2014yuwenhua@sina.com

官方网站:www.cjade.cn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东三环南路19号联合国际大厦乙段B610-611号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

中国玉文化研究会是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民政部登记注册、文化部为主管单位,由全国著名的文博考古单位、相关教育培训机构、玉文化研究者、玉文化研究组织、玉雕艺术机构、玉器收藏爱好者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的国家一类社会团体。

本团体的宗旨是团结国内外玉文化爱好者、研究者、收藏家、鉴赏家、雕刻家和相关大专院校、玉文化研究机构、玉雕艺术机构,开展玉文化研究的相关工作,为提高玉文化研究水平,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本团体的业务范围是:进行玉文化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组织、举办展览、展示活动;开展玉文化创作及评比表彰,促进玉文化事业的发展;普及、推广玉文化知识,开展玉文化服务和教育培训;提供信息服务、技术支持、人才引进、交流合作、法律咨询等服务;做好玉文化宣传、出版、档案和专业网站的建设;承接政府部门委托的相关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