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晋朝为什么要大肆分封诸王

 思明居士 2019-09-19

我国古代历史在基本政治制度层面一直都在分封制和郡县制之间徘徊,而这种徘徊又总是发生在后代对前朝得失教训的基础之上。从唯物史观来看,历朝历代在这种徘徊中呈现螺旋型上升趋势,最终在明朝将分封制和郡县制融合为较为完善的制度。

晋朝为什么要大肆分封诸王

分封制起源于夏,成熟于周。周制定了完善的诸侯等级制度,周天子通过分封的大小诸侯治理天下。然而,这种制度的弊端也很明显,当中央政权控制力衰落时,这些分封的诸侯就很容易形成地方割据以对抗中央,甚至最终出现地方政权对中央政权取而代之的极端情况,如春秋战国即是此种极端情况。秦统一六国,正是在此教训基础之上,没有分封诸王,而直接创新的采用郡县制。然而,大一统的秦朝仅仅只存在了14年便分崩离析,陷入“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最终代表刘邦胜出,建立汉朝。汉朝基本于秦朝的教训,初期采用了分封制,但对其进行了改良,提出“非刘氏不王”,也就是只对宗室进行分封。随着时间的推移,分封制的弊端又不可避免的出现,分封诸王的势力渐大,严重危胁皇权。经过几次残酷的军事斗争后,武帝采用推恩令才逐渐令这一先天弊端得到控制。

晋朝为什么要大肆分封诸王

到了曹魏,由于曹操在选择接班人时发生了争储,所以,曹操在确立了曹丕的接班人地位后,就对争储失败一方的曹植势力进行了清洗,比如杨修被杀。曹丕继位篡汉后,基于对争储的教训,对曹魏宗室进行了严密的防范。到了曹魏后期,宗室内已经没有可以撑起朝局的可用之材了,甚至鼎革之际,曹魏宗室内连站出来反抗的人都没有,可见宗室势力的衰落程度。正是基于此,司马氏才最终成功取代曹魏政权。司马氏对这一点当然也是心知肚明,“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出自资治通鉴)晋朝建立后自然也就大肆分封宗室诸王,但是司马炎却没有吸取汉朝的教训,没有对诸王加以防范,最后终于酿成八王这乱,祸乱整个中华,遗祸深远。

晋朝为什么要大肆分封诸王

直到宋朝,经历五代十国大乱后,不仅做到了文武分班,而且对宗室只封王,不再给实权,把武装力量和地方财政完全分离,同时也限制诸王插手地方政务,才算是初步消除了分封制的先天不足。而到了明朝,从藩王起家的燕王,为了防止其他诸侯王再走他的老路,分封藩王后直接使其到封地就国,同时又严禁藩王插手地方政务,这样就既保证了皇室在全国都有代言人,王朝出现危机时,各地藩王可以拱卫王室,同时在太平时期又没有足够的力量对抗中央政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