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修悟搏 2019-09-19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作为汉族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客家人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灿烂的诗篇,对中国乃至世界都具有深远的影响。客家人本来也是汉族人,后来迁徙到了南方,目前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西、台湾等地。这张照片中是客家妇女背着孩子。客家人历次迁徙都和战乱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是古代汉人因南迁而形成的具有南方特色的汉族民系。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客家人的起源于秦国进行征岭和南融的时期。公元前,秦国为一统天下,相继派遣数十万军队“征百越”、“戍五岭”,这些兵士经常与越国人一起生活,秦朝灭亡后,他们就留在当地,成为了首批客家人。第一次迁徙发生在约公元300年的锡金永康年间,“八王之乱”的爆发,动摇了西晋王朝的统治,中原局面混乱不堪,由于不堪胡人的奴役,大批汉人结众南迁。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安史之乱”之后,民众饱受战乱,不堪徭役之苦,第二次的迁徙爆发了。黄巢为首领带领大批的农民起义军转战大江南北,许多地方饱受战乱之苦,战乱所及之处哀鸿遍野。没有受到战火影响的三角地带成为了客家人新的迁移居住地。这张照片中是西方人于1870年左右拍摄的客家老者,她们中大多数还保留着汉族的古老发式。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第三次迁徙发生在“靖康之难”时期。金占领开封府后,宋高宗于临安(今杭州)登帝,建立南宋王朝。金人进入中原后,黄河流域的百姓民不聊生,无奈之下渡江南迁。再后来,蒙古元兵向南攻占,赣、闽、粤三地的交界处,成为了宋、元双方攻守主战场。此时,文天祥带领军队奋起抵抗,进抵梅州,在这里居住的客家人纷纷响应号召加入抗元的队伍。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另一部分客家人继续南迁,进入了梅州和惠州一带。在此时,户籍的制度已经基本确立了,外来的人口称为客籍,客家人的称呼就是这样产生的。从河洛往南方进行迁徙,经历了魏晋南北朝的征战乱世洗礼,受到了唐宋繁华盛世的滋润古老的客家人,在南宋后期终于形成了一个相对而言较为稳定的客家族群。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客家人向南迁徙的时间较早,而且地域比较偏僻,因此大量早期汉族的传统,服饰口音都得以保留和传承。与中原和北方地区的汉族妇女有所不同,客家妇女不裹脚,因为裹脚的陋习是从北宋才开始的,那时候的客家人早向南方迁徙了。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除了不裹脚的文化之外,客家人的其他文化也能够称为古中原文化的壮丽瑰宝。据说,客家话的发音与古汉语的发音极为相似,而且与古代韵书记载的发音能够对应,即使历经千年,客家文化堪依然是华夏文明的壮丽瑰宝。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这张照片中是客家女子与一位捧着书的外国的夫人的合影,是一位西方摄影师拍摄的。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这张照片拍摄于1905年左右,五华华城的客家孩子早早的就开始照顾更加年幼的弟弟和妹妹了。经历了无数次长途的迁徙和移居,受到了来自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的磨砺和锤炼,客家人的先辈们比其他各种群体更能深入的体验和理解了社会生产关系,积累了更加丰富的社会经验,这也历练了客家人的勤劳,勇敢,坚毅的品质。

清末客家人老照片:不裹脚,穿着与北方汉族不同,有古汉族遗风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飞速发展,现如今的客家后裔分布在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地区,与此同时,也涌现出许多优秀的政治家和科学家。他们任劳任怨勇于拼搏,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够有所成就,客家人已经遍布各地,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照片中的客家妇女仍然是留着古代汉族女子特有的发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