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顺帝因地动仪为张衡铸鼎,这个鼎就沉在南阳白河中

 唐李刚 2019-09-19

张衡,是我们读过的《数星星的孩子》,是发明了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的一代科圣,是被世界追捧的百科全书式人物,是吟诵家乡“於显乐都,既丽且康”的南阳人……

但关于张衡的地动仪,却在前些年因教科书的编排调整掀起过波澜,起因与教材中凝结着数代中国人集体记忆的“直立杆”地动仪模型有关。网站如何被百度收录快照软件测网站打开速度

9月17日,国家“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组长、中国科学院教授冯锐,原国家地震局高级工程师武玉霞受邀到南阳参观张衡博物馆,向博物馆赠送悬垂摆地动仪模型和相关学术资料。

在座谈交流中,冯锐讲述了一些不为人熟知的故事。他说,张衡地动仪因是“国之重器”而受重视,汉顺帝当年特为此铸鼎,此鼎在张衡逝后就沉于南阳的白河中。

提及他们依据“悬垂摆原理”复原的地动仪模型,冯锐说,这不是原物,但是对历史更好的逼近,今后研究还要前进,因为科学研究永无止境。

皇帝特准为张衡铸鼎,此鼎沉于白河中

尽管是首次来,但南阳汉画、武侯祠、市容市貌等给冯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张衡博物馆,得知白河流经石桥镇时,他说,当年张衡地动仪发明出来后,成功检测了陇西地震,于是汉顺帝特准铸鼎,这件事南朝虞荔的《鼎录》有记载,“顺帝在两件大事上铸鼎,121年发大水时铸鼎,祈求不要再发大水了;第二次铸鼎,是张衡发明地动仪了,顺帝特准为其铸鼎。

当时张衡把地动仪图形画下来铸在鼎上。这个鼎在张衡去世以后运回老家,沉于河中,就在南阳的白河!”

铸鼎为社稷大事,除张衡外,东汉无一科技发明享此殊荣,这从侧面说明了张衡的成就。

而且,张衡是古代唯一官居皇帝左右的科学家,“他曾被提拔为侍中,在顺帝身边对国家政事提意见出主意”。冯锐说。

在张衡博物馆,看到张衡的“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夥而耻智之不博”作为楹联挂在馆内时,冯锐十分感慨,古来圣贤多寂寞,张衡有许多值得我们发掘的地方,他在天文学、地震学等方面有杰出贡献且德才兼具,值得后人著书立馆、万世敬仰。

尽管如此,第一个向西方宣传张衡地动仪的,却是英国工程师米尔恩,1883年他把《后汉书·张衡列传》中的地动仪记载翻译成英文,以至于今天的西方还将之称为“中国验震器”。

冯锐说,张衡是中国科学第一人,他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突出,许多国家都在研究他,但无论如何张衡是南阳人,这是全世界唯一的。

所以他建议张衡博物馆以特色立馆,把有关张衡的国内外的古籍、古史料收集全,把诗词、天文学、地质学等与张衡相关的拓展性资料和书籍收集全,把资料搞准确,把博物馆建成集张衡资料、研究、宣传为一体的教育基地,从而把张衡故事讲好、讲生动、讲扎实。

悬垂摆地动仪不是原物,是对历史的逼近

1800多年前,张衡的地动仪神秘消失了,多年来,无论国内还是国外,不少科学家都在尝试复原地动仪。

我们数代人所熟知的历史书中的“地动仪”,是王振铎先生于1951年设计的“直立杆”模型。

“我们在研究中,发现了直立杆模型的不足。”冯锐说,自2002年起他开始着手研究地动仪复原工作。

2004年,国家“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成立,冯锐任课题组组长,与国家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单位的专家们合作,以“悬垂摆原理”复原了地动仪模型。

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此,2017年统编本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删除了关于张衡和候风地动仪的内容,不过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仍有所介绍。

“今年下半年,人教社七年级历史上册、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六年级科学下册中都有张衡及地动仪的文字介绍。”冯锐说,张衡是有国际影响力的人物,如何进行教育宣传是件非常慎重的事情。

尽管他们的悬垂摆地动仪更科学、更符合史料记载,但提及此他依然十分严谨,“我们应用科学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张衡地动仪复原,早期研究工作的不足是正常的,过去我们那么认为,我们就那么宣传,但现在科学发展了,我们有更多的材料了,增加了30%史料内容,有考古发掘出土文物的旁证材料,科技实验条件也不一样了,所以应当用最新成果更深入地认识张衡的贡献。”

关于悬垂摆地动仪,他说,“它是不是原物?不是。但我们在更好地逼近历史、靠近古人、更真实地反映我们在中国文化发展进程中前进了一步,今后研究还要前进,我们不怕否定自己的不足,要用科学的、变化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待问题,否则我们就不能前进。”

全媒体记者 李萍 文/图丨编辑 蔡鲜丨编审 王笑荷 黄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