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公司总裁 2019-10-11

八月中秋,秋寒深深。连绵秋雨沥沥淅淅,携韵带章,款款而来。如近是情人诗话,时而低语呢喃,时而倾盆洒脱。

9月17日,古城南阳迎来一批来自首都北京的尊贵客人,他们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和地球物理所研究员冯锐先生带领的国家“张衡地动仪科学复原”课题组成员一行。冯教授等此次专程来南阳,除了参观市张衡博物馆,瞻仰中国东汉时期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 、 地理学家、文学家张衡的丰功伟绩之外,还特意为张衡博物馆捐赠了他们的最新的研究成果——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人,张衡一生,为中国的天文学、机械技术、地震学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天文仪器等,是东汉时期伟大的科学家和文学家,被后人誉为“科圣“。由于他的贡献突出,联合国天文组织将月球背面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太阳系中的1802号小行星命名为“ 张衡星 ”。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今天,天气虽然很凉,而且下着小雨,却止不住冯教授那颗对张衡无限敬仰和无比激动的心。在张衡博物馆黄迎光馆长、方建国副馆长的陪同下,冯锐教授参观了位于南阳市卧龙区石桥镇小石桥村的张衡博物馆。第一次来南阳,看到张衡博物馆的宏伟气势,冯教授内心感触很深,他说:以张衡在人类天文学和地震学等方面的杰出贡献,完全值得后人著书立馆,万世敬仰!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张衡博物馆是张衡的长眠之地,整座墓园占地一万五千平方米。建筑风格肃穆典雅,墓园的主建筑大拜殿为仿汉形制,殿内用雕塑、图片、文字、模型等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一代圣贤光辉灿烂的一生。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大拜殿的两侧是张衡最伟大的两大发明的雕塑,东边是浑天仪,展示了张衡在天文学上的伟大成就;西边是地动仪(雕塑是根据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振铎先生的复原研究成果而制作的),是张衡在人类地震预报中的惊世之作。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大拜殿前,高高矗立着”科圣“张衡的铜像,首座高4.5米,由南阳理工学院设计制作,历时3个月完成。2018年6月30日,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由中国仪器仪表学会、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南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张衡铜像在张衡博物馆的落成典礼。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冯锐教授讲解水运天体仪。古代天体称谓”浑象“,汉代张衡”立圆为浑“,故”浑“字在古代称作”球“讲,”象“即”天象“。这座天体仪模型,康熙十二年制成,重3850公斤,由一个直径六尺的空心铜球、子午线和地平圈组成。主要用于黄道、赤道和地平三坐标之间的换算及演示日、月、星辰在天球上的位置。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冯锐教授讲解博物馆神道上的神像。他指出效仿可以,要懂得神像的来历。这尊蟾蜍,应该是三足一尾,被称作”女神“,实际上它指的就是嫦娥。《灵宪》中说:“嫦娥托身于月,是为蟾蜍”,所以嫦娥居住的广寒宫民间又称作”蟾宫“。蟾蜍身上的突起,不是毒腺,而是女人身上的”珍珠项链“。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冯锐教授参观前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员王振铎先生复原的”直立杆“地动仪模型。他认为”直立杆“地动仪模型违背了张衡地动仪科学原理,高2米的都柱只能是一个“悬垂摆”,而无法是一个“直立杆”。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沿神道拾阶而上,便是气势巍峨的大拜殿,又称”享堂“。拜殿内有基本陈列《张衡生平成就展》,详细介绍了 张衡 的奋斗历程和伟大业绩,展览图文并茂,引人入胜, 指南车 、计里鼓车仿真模型列布其中。拜殿前为大理石铺砌的宽阔平坦的月台,凭栏眺望,蒲峰远峙,洱河如带,古塔巍然耸立,村舍农田相间,近处楼亭各抱其势,奇树异草争荣斗妍,宛如一幅优美的彩墨长卷,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享堂内的张衡挑灯夜读铜像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直立杆地动仪复原模型展示

冯锐教授讲解大拜殿两侧的对联: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意思不要担心职位不够高,而应该想想自己的道德是不是很完善;不要以自己的收入不像其他人那么高而感到羞耻,应该想想自己的学识有没有别人那么渊博。寓义不要在官位俸禄上患得患失,而去追求个人道德和学识上的进步。据说张衡为了潜心研制地动仪,九年没有从事文学创作,最后一炮打响,开创世界上第一台候风地动仪,受到汉顺帝的敬重。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冯锐教授参观大拜殿内的张衡天文及机械模型,要求南阳博物馆博览群书,丰富张衡文献,为实物模型提供可靠渊源。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冯锐教授肯定张衡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操。鼓励后人见贤思齐,培养家国情怀。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大拜殿后是松柏掩映下的张衡墓冢。墓冢为黄土封丘,高约8米,周长80米,四周是用青灰砖垒砌的八角形十字花眼围墙。从古至今,历代有志之士到南阳必拜祭张衡,缅怀先贤。右侧是张衡生前好友崔瑗书写的纪念张衡碑文,后人行书刻录。冯教授认为,最好改为草书,因为崔瑗是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用草书而刻,更能触碑思人。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汉尚书张公墓。墓冢为半圆形,高8米,周长79米,辟有环形甬道,供游人瞻仰游览,外有八角青砖花墙围之,墓前有明嘉靖四十三年墓碑一通,四周松柏簇拥,庄严肃穆。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冯教授在缅怀张衡墓时,讲起了一个令南阳人震惊的消息:东汉末年,汉顺帝为表彰张衡创制地动仪而铸鼎,这鼎具体长什么样?后人无所知。但有史料证明,古代皇帝为大臣铸鼎的例子并不多,只有大功臣才有这样的待遇。可惜这尊鼎最后沉浸于南阳白河,至今无人打捞而出。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参观完张衡博物馆之后,冯锐教授一行与张衡博物馆工作人员举行座谈会。他充分肯定了南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及张衡在中国天文学和地震学领域内做出的卓越贡献。他说,张衡发明创制的地动仪,不知何时已经损毁失传。后来人们根据《后汉书》的记载,结合自己的研究,做出了各不相同的地动仪复原模型。他的“悬垂摆”复原模型就是在充分尊重张衡地动仪科学原理基础上一次质的飞跃,它纠正了以往都柱“直立杆”模型的错误,是更有科学逻辑、更为符合张衡地动仪史料记载的地动仪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冯锐教授建议:张衡博物馆要以张衡故里这一德天独厚的条件,今后一定要把工作做扎实,参考武侯祠、汉画馆以及敦煌的发展模式,走特色建馆之路,把张衡博物馆做成名副其实的历史文化研究基地。他还指出,宣传张衡的东西一定要有“干货”,史料详实,让人信服;参考洛阳灵台的建设模式,精准张衡天文仪器的摆设;在 诗词文献等文学方面的东西要收集全面展示,别具一格; 天文方面和要与国家航天部积极联系,取得月球背面”张衡环形山“的清晰照片,增加先进性。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同时,还要与文学界、艺术界、天文学界专家强强联手,做好国家级文物的传承与保护。讲得清,说得来,有故事,有渊源,这样才能提高民族文化认同感,提升张衡博物馆的档次。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捐赠”悬垂摆“地动仪复原模型

最后,冯锐教授代表国家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课题组,向张衡博物馆捐赠”悬垂摆“地动仪复原模型、国际邮票及相关学术研究资料。黄迎光馆长表态:张衡博物馆的建设,实际上一直在努力。过去胆子小,想到没做到,如今终于有了方向,今后一定会加强业务,提高素质,未来把张衡博物馆建得更好,不负众望,让”科圣“张衡的事迹杰出贡献彪炳千秋,与星月同辉!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捐赠”悬垂摆“地动仪复原模型——铜丸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捐赠”悬垂摆“地动仪复原模型学术研究资料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捐赠还原地动仪复原书籍

中科院冯锐:张衡地动仪“悬垂摆”复原模型是现代人对历史的逼近

捐赠”悬垂摆“地动仪复原模型纪念邮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