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学》、《中庸》摘选

 luyani 2019-09-19

大 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wù)恶(è)臭(xiù) ,如好(hào)好(hǎo)色,此之谓自谦(qiè)。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pán),故君子必诚其意。

《诗》云:“瞻彼淇澳(yù),菉(lù)竹猗(yī)猗。有斐(fěi)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xiàn)兮,赫兮喧(xuān)兮。有斐君子,终不可諠(xuān)兮!”

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fèn)懥(zhì),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有所好乐,则不得其正;有所忧患,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康诰》曰:“如保赤子。”心诚求之,虽不中(zhòng),不远矣。

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

《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矣。《楚书》曰:“楚国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好(hào)人之所恶(wù),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菑(ziā灾)必逮(dài)夫(fú)身。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hào)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

中 庸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yú)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xiàn)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zhōng)。发而皆中(zhòng)节,谓之和。中(zhōng)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子曰:“舜其大知(zhì)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孔子说:舜可以算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吧!舜喜欢向别人请教,即使别人的话很浅显,他都会仔细听,想力图发现有利于自己的东西,包容别人的短处而表扬别人的长处,包容别人的恶,宣扬别人的善,审查并掌握事物的两个极端,并采纳适中的方法去引导百姓,这就是舜之所以能成为舜帝的原因吧!

子曰:“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诗》云:“鸢(yuān)飞戾(lì)天;鱼跃于渊。”言其上下察也。(注:“其”指君子)

子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诗》云:‘伐柯伐柯,其则不远。’执柯以伐柯,睨(nì)而视之。犹以为远。(砍削斧柄,砍削斧柄,斧柄的式样就在眼前。握着斧柄砍削斧柄,斜着眼看一看,还是有很多不同。)故君子以人治人,改而止。”

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在上位,不陵(凌)下;在下位,不援(缘)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sì)命,小人行险以徼(侥)幸。

君子之道,辟(譬)如行远必自迩(ěr),辟如登高必自卑。(行向远方必须从近处开始,登向高处必须从低处开始。)

子曰:“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

故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故栽者培之,倾者覆之。(所以,上天生养万物,一定会借助它自身的材质而使之更加丰厚。所以,对有根基的就加以培养,对不正的就使它消亡。)

《诗》曰:“嘉乐君子,宪(显)宪令德,宜民宜人。受禄于天。保佑命之,自天申之。”故大德者必受命。(《诗经》说:'高尚优雅的君子,有光明美好的德行,让人民安居乐业,享受上天赐予的福禄。上天保佑他,任用他,给他以重大的使命。’所以,有大德的人必定会承受天命。)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故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思知人,不可以不知天。

子曰:“好学近乎知(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

贱货而贵德,所以劝贤也。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则废。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zhòng),不思而得,从容中(zhòng)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由真诚而自然明白道理,这叫做天性;由明白道理后做到真诚,这叫做人为的教育。真诚也就会自然明白道理,明白道理后也就会做到真诚。)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只有天下极端真诚的人,才能充分发挥他的天赋本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cān)矣。

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诚如神。

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dǎo)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如此者,不见(现)而章(彰),不动而变,无为而成。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今夫天斯昭昭之多,及其无穷也,日月星辰系(xì)焉,万物覆焉。今夫地一撮(cuō)土之多,及其广厚,载(zài)华(huà)岳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泄,万物载焉。

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背)。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诗》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其此之谓与(欤)!(《诗经》说:“既明智又通达事理,可以保全自身。”大概就是说的这个意思吧!)

是故君子动而世为天下道,行而世为天下法,言而世为天下则。(所以君子的举止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先导,行为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的法度,语言能世世代代成为天下准则。)

辟(譬)如天地之无不持载(zài),无不覆帱(dào覆盖);辟(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夫焉有所倚?肫(zhūn)肫其仁!渊渊其渊!浩浩其天!(他的仁心那样诚挚!他的思虑像潭水那样幽深!他的美德像苍天那样广阔!)苟不固聪明圣知(智),达天德者,其孰能知之?

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彰);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

《诗》云:“潜虽伏矣,亦孔之昭。”故君子内省(xǐng)不疚,无恶(wù)于志。君子之所不可及者,其唯人之所不见乎。

《诗》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故君子不动而敬,不言而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