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食在年少(一百四十六)

 老刘001 2019-09-20

改革开放的初期,虽然那时候,我们的生活依然比较困难,主副食品的供应还处于计划供应的范畴,也就是说,你光有钱,如果没有粮票或者副食本的话也完全吃不到。但也就是在这一个时期,国家对于个体经营和小商贩们的政策好像有所松动。

正如前文所谈到过的,最先出没于大院做小买卖的是一些推着自行车,货架上拖着一袋大米的近郊的农民。他们就和郭达在春晚上演得小品一样,一边走,嘴里还一边吆喝着换大米,他们所采取的交易方式也是非常原始的以物易物,也就是用大米兑换面粉。

之后不久,城市中的大集--农贸市场也在甘家口附近的增光路及增光路沿线诞生了。

最开始在增光路沿线摆摊设点的是一些用粮票换鸡蛋或杂粮的小商贩们。这些人所摆设的摊位很小,一般也就是在马路边上摆放着一个或两个框那么大小。他们(她们)用自家鸡所生的蛋或者在村子里收购的鸡蛋,辛辛苦苦拿到城里,只为了用那鸡蛋兑换城里人手中多余的粮票。

那时候的粮票还挺有用。听说北京财政给每一斤粮票都补助了一角钱,所以,当年,那一斤粮票与人民币一角是等值的,完全可以充当钱币来使用。如果你手中所持有的是全国粮票的话,那币值还会更高一些。

这种用粮票兑换鸡蛋及杂粮的交易一直保持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粮票被废除菜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