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拾“家书”

 荆楚闲人图书馆 2019-09-20

重拾“家书”


文∕荆楚闲人

 

         家书,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讲,已经十分陌生。进入信息时代后,点点鼠标,动动手指,就能和对方联系上,有谁还会花一夜半天的功夫,去给家人写长篇大论的书信呢!传统的家书,难道真的要离我们远去吗?

        电话、短信、微信、视频等“微家书”的交流,尽管压缩了彼此时空的距离,但却失去了传统纸笔交流的温情。难怪有人说,现今碎片化的嘘寒问暖,与郑重其事的家书交流,还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这一点,毕业于扬州大学的王诗佳体会很深。她说,大四那年的初冬,由于种种原因,她的心情糟透了,于是写了一封书信向家人诉苦。没想到,67岁的祖母居然给她回了一封信。信是这样写的:“多吃点,不要减肥,晚上不要出门,照顾自己,常回家,给你做你爱吃的。”王诗佳读着这封只有27个字的家书(没有标点),泪流满面……她知道祖母没有文化,从不看书写字的。这封信,是她费了多大的劲才写成的!字里行间勾起了王思诗对与祖母多少年朝夕相处的甜蜜回忆。

        这种推心置腹的交流和来自心底的牵挂,正是“微家书”难以企及的!

        诚然,在人们的生活中,需要“吃了没”“睡了没”之类的交流,但这些绝不是人际交流的初衷,更不是人际交流的全部。尤其在亲朋好友的互动中,我们更应该多一些心灵的交流。现代发达的智能网络非但不会阻断家书的交流,相反能使鸿雁传书更加方便、快捷。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重拾家书的传统,像傅雷、龙应台那样,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家书来。

        傅雷在给儿子傅聪的家书中这样写到:古语说得好,塞翁失马,未始非福。你比一般青年经历人事都要早,所以成熟也早。这一会痛苦的经验,大概又使你灵智地长成进了一步。你对艺术的领会又可深入一步。我祝贺你有跟自己斗争的勇气。一个又一个的筋头栽过去,只要爬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 

        龙应台给儿子安德烈的家书是这样写的: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僚深情,在人的一生之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

        读着这样的家书,你的人生之路会豁然开朗,你自然会感慨:真是“家书抵万金”啊!

                 2019.6.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