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有一位小学老师来问我:怎么帮孩子积累词汇和句子,怎么才能把这些学到的内容运用到作文中。她说,这个问题困扰她很久了。我想,这应该也是不少家长、包括老师的疑问吧。 先说词汇的积累,我可以提供两个方法,一个是有针对性的,另一个致力于大环境的营造。 先说有针对性的吧。那就是有意识地去掌握一些比较复杂的、尤其是偏书面语的词汇,但不是死记硬背,而是要运用起来。我有个具体的建议,这个建议的灵感源自小说《外婆的道歉信》(推荐): ※ 把平时遇到的,有意思的词汇,写在小纸条上,放到一个专门的盒子或罐子里。每天从中抽取,用来造句。这个方法有很多种变体: ※ 可以抽取2-3个,用它们来编个故事。这就好玩多了,是不是?而且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编,还可以pk,比如各自抽取3个词,要在10分钟内编出故事。这样一下子就练习到了6个词。 ※ 在平时的表达中,比如孩子想提个什么要求,家长可以给他设个门槛,得从罐子里抽一个词汇,表达要求时把它用进去。 想怎么玩都可以。 已经用过的2-3次词,可以去掉;随时再补充新的词汇进去。词汇的来源也可以有很多:最基础的,就是从语文课本里来;此外平时碰到各种有意思的词,也可以随时写下来,变成小纸条,丢进罐子里。 成语的积累可以用啊。 我小时候是跟班上同学pk成语接龙,要pk嘛,大家都有好胜心,有事没事就翻翻成语词典,因此我们班在成语方面好像都没问题。现在家长也可以在家里跟孩子玩这个游戏,然后把在游戏中新出现的、对孩子来说比较陌生的成语做成纸条,放进罐子里。 其实这个方法用到英语学习中也很好呀——归根结底,英语也是一种“语文”,不是吗? 总之,词汇的积累最重要是要运用,而运用的方式大可以游戏化。 至于大环境的营造,其实就是平时跟孩子的聊天,尽可能使用丰富的词汇和语句。从前美国有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家长对孩子说话时使用的词汇数量越多,孩子耳濡目染,对语言的掌握就越好。 所以这其实是件惠而不费的事情,聊天而已嘛! 我从前就建议过,跟孩子的聊天内容不只限于生活和学习,而是五花八门,什么都可以聊一聊,那么,不同的话题就会涉及到不同的词汇、语句。但是也有不少家长问我:不知道能聊些什么、怎么聊。 其实,家长完全可以把自己的专业领域、专长领域分享给孩子,甚至可以跟孩子说说你的专业领域内的专业词汇,嘿嘿,试试看把这些专业词汇用在日常生活中,会有意外惊喜哦! 那么,延伸出来说,词汇和句子、也就是表达方式的积累和运用,还有一个很直接的方法,那就是在教写作的时候我经常强调的: 平时的写作不要只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历作为内容,而要多查阅资料(考试作文除外,因为无从查阅资料),把资料中的内容跟自己已有的经历、以及跟自己的思考结合起来写。 一来,这样做可以丰富你的作文,不会翻来覆去、写来写去,就那么两三件事,你写得无聊、读你文章的人也无聊;二来,这样做可以拓展你的视野,让每个写作课题都变成探究世界、了解更多的机会。 第三,这样做就能让你接触到一些陌生的表达、新鲜的词汇。而且,这些词汇和表达,你必须理解透彻,然后还要把它们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在这个过程中,不就能把它们给掌握得比较好了吗? 这不就是从积累到实际运用了吗? 包括我前面说到,平时的聊天问题,其实我们都会碰到孩子提出一些问题,有些解释起来挺复杂的——这时候,只要有时间,我会选择用各种方式,多解释一些;之后可能还会让孩子去阅读一些这方面的书。 还有一些问题我们自己可能都不太清楚,那更不要轻易放过,有时间,就马上查阅资料,共同学习和讨论;暂时没这个条件,把问题记录下来,过后马上找时间、或者周末集中时间,去解决。 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不仅要知其大意,还可以注意资料中的新词汇、新表达,对它们进行研读、把它们记录下来——放进罐子里。 语文学习中积累当然非常重要,而最好的积累就是像这样,一石多鸟,在每一个细节上稍微多花一些心思,不轻易放过,养成习惯。那其实所花费的时间并不多,日积月累却真的能带来很好的提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