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骨文发现的先商历史:《史记》的商王世系居然存在次序颠倒

 timtxu 2019-09-21

(本文为林屋公子《周朝八百年》系列014)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甲骨文的一些常识,那么,甲骨文到底提供了哪些信息?我们先说说甲骨文是如何被研究的。

这要从甲骨文的发现说起了。1899年,当时古董商范维卿从河南安阳小屯村购买了一批有字甲骨,带到北京请国子监祭酒(国家最高学府校长)王懿荣鉴定。王懿荣本身就是金石学家,敏锐发现这是一种古文字,于是他自己也开始访求购买。1900年,王懿荣在庚子国变中殉国,他收藏的甲骨为刘鹗所购入。1903年,刘鹗撰写第一部甲骨著录书《铁云藏龟》,从此甲骨文广为人知,小屯村民开始疯狂挖掘,欧美学者也想方设法搜购。

1904年,孙诒让撰写第一部甲骨研究著作《契文举例》。之后研究甲骨文的主要人物有罗振玉、王国维和郭沫若。罗振玉出版《殷墟贞卜文字考》等著作,整理出一些殷商先王先妣的名字,并亲身到安阳小屯考察。王国维出版《殷卜辞中所见殷商先公先王考》《续考》这两部划时代的著作,其中根据两块甲骨断片,缀合起来就是殷商六位先公:上甲、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的名字,并且在《古史新证》中提出著名的“二重证据法”。

甲骨文发现的先商历史:《史记》的商王世系居然存在次序颠倒

1928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才派董作宾主持小屯殷墟考古,从此揭开了官方科学发掘殷墟的序幕。此后直至今日,在殷墟出土的有字甲骨多达3万余片。这些甲骨文里多次出现“商”“中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商人自称,足以证明这就是商朝王都所在地。那么,甲骨文到底反映的是殷商的哪个时代呢?整体来看,甲骨文反映的是盘庚迁殷到武王伐纣这大致300年的历史。也就是说,甲骨文证明盘庚之后这段商朝是明白无误存在的。

那么,盘庚以前的商朝又是什么情况呢?这仍然要从甲骨文中的记录去还原了。在《史记·殷本纪》中,先商的世系是非常明确的父子相继,我们从对《周本纪》的解读已经质疑过。从甲骨文来看,帝喾、契、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振的世系是不存在的,甲骨文里只有高祖夒、高祖河、高祖王亥、王亘等先王,唯一与文献可以明确对应的是王亥(振),他的名字在古本《竹书纪年》《山海经》中已提到,王亘大概就是王亥的兄弟恒。

不过,这些先王缺少世系记录,是否是真实人物也不可知。但从上甲开始,商朝的世系就完整了。这仍然得益于董作宾先生的研究。

甲骨文发现的先商历史:《史记》的商王世系居然存在次序颠倒

在1933年,董作宾发表《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了根据世系、称谓、贞人、坑位、方国、人物、事类、文法、字形、书体等十项标准进行甲骨文断代。结论是武丁以以前的盘庚、小辛、小乙为一期;祖庚、祖甲为二期;廪辛、康丁为三期;武乙、文丁为四期;帝乙、帝辛为五期。在1945年,董作宾又出版《殷历谱》,依据祖甲、帝乙、帝辛的祭祀卜辞总结出“周祭”制度。所谓“周祭”就是对先王、先妣轮流进行的五种祭祀,以十旬为一个周期。

在这个周祭制度排列出的周祭谱里,上甲就是世系明确第一位先王,即《殷本纪》的“微”、古本《竹书纪年》的上甲微。上甲微之后是匚(报)乙、匚丙、匚丁三代,而《殷本纪》却是报丁、报丙、报乙,可见此处《殷本纪》错误。报丁之后是示壬、示癸以及他们的配偶妣庚、妣甲,而《殷本纪》却是主壬、主癸,可见“主”当为“示”之误。根据常玉芝《商代周祭制度》的观点,所谓“上甲三报二示”这六位先王就是在周祭谱的第一旬受祭。

我们注意到,从上甲开始,所有的商王名字都带有个天干。这是为什么呢?古人认为一旬有十日,而每日则是不同的太阳轮值,这十个太阳被叫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就是天干十日的由来。商王以十日为名,所以又叫“日名”。商王的日名是如何选择的?众所周知,纣王帝辛死于甲子日,所以不是死日;而“上甲三报二示”排列相对有序,所以也不是生日;那么最可能还是后人卜选形成的,结论就是在某天祭祀某位先王。

甲骨文发现的先商历史:《史记》的商王世系居然存在次序颠倒

另外,“上甲三报二示”的“匚”和“示”,明显也不是名字。“匚”本义是盛放庙主的神龛,后来也写作“报”。前文我们提到《左传》说“上甲微能率契者也,殷人报焉”,现在看来“三报”也享有这个级别的祭祀。“示”象征的是神主牌位之形,“上甲三报二示”又合称“上甲六示”。可见,《殷本纪》所参考的材料也是类似祭祀谱性质,但其中一些含义或许太史公已不能理解了。

“二示”之后就是大乙和配偶妣丙。大乙就是鼎鼎大名的商汤,他的名字很多,古本《竹书纪年》说“汤有七名而九征”,在甲骨文里能找到大乙、成、唐等称呼,商汤还被称作“高祖乙”,可见地位非同一般。但遗憾的是,因为甲骨文只是祭谱,所以丝毫没有涉及商汤灭夏一事。而商朝信史又只能从盘庚开始算,那么夏朝是否存在,从甲骨文中的确是得不出结论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比较幸运的是,伊尹在甲骨文中却非常活跃。关于“伊”“伊尹”的卜辞多达130多条,他被附祭于上甲与大乙;甚至与上甲以前的先王一样,成为商王求年、求雨的对象。这都是证明伊尹在商代祭祀中的地位非同一般。所以,古本《竹书纪年》中所谓伊尹篡位一说,大概是站不住脚的,“伊尹放太甲”的确是公忠为国之举。可以印证的是周祭谱中关于商汤到太甲之间的世系,那么太甲即位先后发生了什么呢?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汉史。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悟空问答签约作者,网易历史专栏作者,百度ta说合作作者,全历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国志》《先秦古国志之吴越春秋》《山海经全画集》实体书三种,作品散见于《国家人文历史》《北京晚报》《醒狮国学》《百家讲坛》《威海晚报》等报刊杂志及自媒体。感谢阅读,欢迎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