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规家庭的科学保险规划

 傲骨长青 2019-09-21

一、保险规划应以家庭为单位来考虑

很多家长非常重视孩子的健康保障,很多刚出生就给孩子投保了重疾险,但是往往都不给自己投,设想一下,如果得重疾的不是孩子是大人呢?特别是家庭经济支柱得了重疾,短期内家庭的收入来源中断了怎么办?所以家庭保险的配置不能以个人为中心,而是要以家庭为单位。家庭支柱分担了家庭的日常开销、孩子的教育支出、老人的赡养,以及房贷、车贷等的负债支出,可以说我们这一代的家庭支柱是最不能出现意外的一代;不能生病、不能发生意外、不能说走就走,因为家庭支柱的一举一动都关乎到整个家庭的命运。

目前,很多中产家庭在资产配置结构上的比例严重失调,过分侧重增值、保值的投资比例,对影响家庭未来命运的基础保障做得非常不到位。保障性保险是以最低的保费支出去撬动最大的风险保额,是家庭财务风险规避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所以作为家庭支柱,需要把保障和保额做全做足,基本配置的险种如下:

定期寿险 意外险 重疾险 高额医疗险

对于家庭的其它成员,如孩子和老人,由于不是家庭经济主要来源,也不承担家庭经济责任,主要采取防御型方案,以健康保障和意外为主要目的,保费支出无需占用过多的家庭资产;对于孩子可以配置重疾 医疗,待具备工作能力后自行补充完善;对于老人可选的重疾保障类产品有限,且价格高,很可能会出现保费和保额倒挂的情况,则可选择保本型的老人防癌险和意外卡单相结合,即经济又实惠,也不会过高占用家庭的财务支出。

二、家庭保险规划相对合理的保障顺序

保险产品种类众多,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的,我们虽然不能掌控生活,但是购买保险往往是自我选择,对于中产家庭,虽然家庭经济有了一定的基础,如何掌握正确科学的投保顺序,把钱用在刀刃上,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1、先买保障,再考虑增值

保险之所以叫保险,本质目的是防守,而不是进攻。所以风险转移才是保险的首要目的。也就是说,我们在选择保险时,先要把疾病意外人寿等保障做足,再去考虑投资。只有在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我们才有本钱去考虑更多的回报,先守住我们所拥有的,再去追求我们想得到的。

2、先考虑保障品种齐全,再考虑保额增多

有保险和没有保险差别很大,有了保险多和少差别不大。只要能把各种风险都保全,不论发生什么风险都有保障,这才是解决人生的大问题。不论你买多少保险,都无非是为解决人生的问题而准备。

3、先配置大人保险,再投保小孩

很多家长为孩子设置了很足的保障,但父母才是孩子最坚固的保护伞。毕竟孩子有事了,还有父母可以依靠,但如果父母出事了,孩子要怎么办?谁来撑起家庭责任和经济的重担?所以作为家长在替孩子未雨绸缪的同时,先为自己配置一份保障。

4、先考虑疾病保障,其次考虑意外保障

现在的企业有一个普遍的现象:对于员工意外身故的赔偿额度都是不错的,但是对于员工重疾或住院的赔偿,金额少的可怜,这是典型的保死不保活。但是人都不在了,要钱有什么用。尤其是,我们想想自己的一生,疾病、残疾、住院的发生概率远比意外身故要高的多,所以风险真的来临时,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保命。保险最本质的应该是保人,人没了,也就丧失保险对“人”这个标的的保障本质了。

三、按自身需求定制保险产品

我们一直在强调保险产品是一份金融契约,契约上的白纸黑字是核心,投保之前你首先要问自己保障的内容是否符合你的需求、费率是否能够接受、是否看重公司品牌、公司偿付能力是否充足、保单投诉情况等等。

现在任何行业都在讲定制化,保险业也不例外,很多公司越来越重视客户需求定制化,无奈公司产品结构单一化的限制,很难做到契合客户需求的定制化方案。工薪族和企业主对保障的需求都是不尽相同的,工薪族直接也会因为不同的财务和家庭情况面临不同的产品需求,所以一家公司的产品是远远满足不了不同需求群体的。

四、保额和保障的理解

保额是保障的重中之重,市面上各种形态的险种太多,应该抓重点、取关键。对于家庭支柱来说,配置保障型保险的基本步骤可以是:先重疾、医疗,后定期寿险。但对于资金预算不高的人来说,首要配置的是定期寿险和意外险,其次可以考虑配置定期重疾或者消费型纯重疾,这些险种的费率都不是很高,却能撬动很大的风险保额。对于资金相对宽裕的人来说,可以一步到位。各个险种保额的配置大致是:

定期寿险保额=家庭年支出的10倍(覆盖心理恢复期) 负债

重疾险保额=家庭年收入的3到5倍

意外险保额=家庭年收入的3到5倍

医疗险保额=每人不低于100万

目前相比发达国家,我国居民对于商业保险的配置比例还是非常低,所以说,家庭风险保障意识还有很大的加强空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