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jmmkc88 2019-09-21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动脉粥样硬化(AS)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与吸烟,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疾病有着密切关系,病理过程也很漫长,虽然其发病机理仍未完全阐明,但近年AS 研究的一大进展是认识到AS 是可逆性病变,尤其在富含脂质的早期软斑块阶段,从而开辟了AS 治疗的又一新领域。
来自动物以及临床研究的证据证实,如给予健康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和积极降脂等有效的干预措施可诱导各个阶段的AS病变消退,但此过程十分缓慢。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最近的研究显示针对早期AS病变特殊的细胞和分子机制进行有效干预,可以达到快速消退斑块的目的。其中作为AS病变成分中最基本和最核心单元的泡沫细胞在内膜下集聚或外迁的数量变化在斑块快速消退和稳定中最为重要,这是一动态过程,当集聚大于外迁,斑块进展、不稳定,反之则消退、趋于稳定。
虽然祖国医学历代文献没有 AS 的记载,但AS中医可归于本虚标实之痰浊、血瘀的范畴。痰生成的内因是脏腑功能失调,而过食高粱厚味是其外因,从遗传角度讲中医体质状况如“肥人多痰”也是重要因素。
高脂血症以及高血糖等AS 致病因素可称之“血中之痰浊”,中医将其归属为痰证。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说:“痰之为物,流动不测,故其为害,上至颠顶,下至涌泉,随气升降,周身内外皆到,五脏六腑俱有。”具有易聚易行的特点。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AS 早期病变脂质条纹、内膜下泡沫细胞集聚即为痰浊阻滞、痰凝不散之具体体现,具有容易形成也容易消散之病理特征。血瘀指机体内有血液停滞,主要是离经之血蓄积体内,或血运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内的血液。中医将AS 斑块破裂,血小板激活以及高凝血状态,血栓形成视为血瘀证范畴。
痰浊、血瘀既是AS 的主要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两者互为因果,可相互转化,痰可致瘀,瘀能生痰,贯穿AS 病理发生的全过程,痰瘀互结是AS的主要病因病机。
痰源于津,瘀本于血,但异流而同源,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简而言之它们在生理上属“津血同源”,病理上为“痰瘀同病”。如《灵枢·痈疽》云:“津液和调,变化而赤为血”。
《素问·痹论》中有“心痹痛者,亦有顽痰死血”;《血证论·阴阳水火气血论》云:“瘀血既久,亦能化为痰水”;元代朱丹溪著《丹溪心法》中首倡“痰夹瘀血,遂成窠囊”,明确提出痰瘀同病理论,实践证明,痰阻则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瘀血内阻,久必生痰,痰致之则血瘀。
结合以上AS
斑块快速消退和稳定机制的最新进展以及中医理论对AS 病因病机是痰瘀互结的认识,我们可将AS 斑块视作痰浊瘀血相凝之结块,在AS病变早期表现为痰结较重,治疗当以祛痰为主(化痰散结促进泡沫细胞和脂质外迁使斑块消退),辅以活血;到中晚期复杂斑块,脂质沉积、泡沫样细胞集聚进一步加重、平滑肌细胞增生迁移加剧、伴有斑块内出血和血小板激活时痰结和血瘀并重,则当以化瘀祛瘀并施,使痰瘀分消;如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及高凝血状态时血瘀较重,当以活血祛瘀为主,辅以祛痰。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痰瘀同治”治法治则稳定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享)
基于以上认识,“从痰论治”的角度,提出“痰瘀同治”的治法原则,既治瘀又治痰,两者兼顾,将治疗时间窗从“活血化瘀”提前到“痰瘀同治”。更早期的干预AS性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有望进一步提高此类复杂疾病的防治水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